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闻图片的真实性与主观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闻图片的真实性与主观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今中国摄影界流行着两种潮流:一是跟随世界新闻摄影普遍采用广角镜头进行迫近式摄影,以强化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二是“无冕之王”拿起相机,不假思索地拍个画面,登在报纸上,就是新闻图片了,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雷同。新闻摄影界出现了表面化、模式化的风尚。从真正意义上讲,在这两种潮流的影响下产生的新闻图片都不是好的、读者感兴趣的图片。

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它要求在真实的基础上,应有创意,而“创意”的形成,就需要拍摄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引起受众的注意。新闻图片的真实是指新闻图片上反映的一切因素都是真实的,是对正在发生的社会事实的一种客观记录,没有任何人为的导演、安排。拍摄者的主观性是指拍摄者因不同的需要、立场对客观事实在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拍摄技巧来拍摄,以达到表达拍摄者的观点、立场的作用。在新闻图片的拍摄过程中,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说可以导演整个拍摄过程,像时下风行于新闻摄影界的摆拍,它不属于拍摄新闻图片时主观性的发挥,而是真正的作假。

《等领救济粮》――真实性主观性完美的结合

1937年,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里遭受洪灾,大水吞噬了很多土地和无数房屋,不少穷苦大众流离失所成为领救济粮的灾民,尤其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黑人,每天都需排着队等待救济的面包。怀特的《等领救济粮》在反映这一现象时,选择了一处在灾民领域领救济粮长队的后面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的画面和画面上的文字来与队伍对比:饥饿的灾民排长队领救济粮,广告牌上是满面笑容、西装挺拔的白富人坐在豪华的小汽车里,广告牌上的文字是“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比得上美国生活方式”,车顶上的黑字是“全世界最高的生活水平”。这张照片没有用任何摄影技巧,没有特写任何饥民愁容满面的脸,没有用景深来显示队伍有多长,乍一看,这张照片甚至有些普通,可当我们仔细看时,才知道这张照片表现的不只是饥民领救济粮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更深地挖掘出了造成饥民领救济的社会原因。

画面上的一切都是真实情况的写照,而为什么作者要选取这个角度呢?这就需要摄影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选取合适的角度。从画面的对比中,我们也看到了摄影家对美国社会现象的看法、态度和对被压迫者的同情,这种对比也使照片流传至今,并被人们奉为经典。

《诺曼底登陆战》――真实中体现主观

1944年6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激烈阶段,盟军正在开辟第二战场,摄影家卡帕像一个普通战士一样随联合国部队乘登陆舰艇,冒着浓浓的炮火,强行登陆。当他跳下舰艇,站在阴雾沉沉、波涛汹涌、齐胸深的海水中,向岸边挺进时,他看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场面,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他来不及严格调整光圈、清晰地对焦,拍下了后来人们看到的《诺曼底登陆战》。很多摄影家认为照片上虚浮模糊的图像,不能称之为好的新闻图片,然而,我认为,这并不只是一个摄影美学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照片欣赏中的实际问题。客观上来说,可以大胆肯定,在这张照片里,虚的问题不但没有损害这张照片,相反,大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感染力。进行战争摄影当然不可能“闲庭信步”式地支上三脚架,谨慎对光。所以说,《诺曼底登陆战》中正由于这种虚动的影子,才使我们仿佛置身战争岁月,进入作品规定的情景。在炮火震撼着的大地,浪涛冲击着战士身躯的时候,你看任何东西难道不是这样晃动的景象吗?这轻微模糊,正好向读者表现出摄影者现在的感受:战争真的很紧张,环境真的很恶劣。

《史特拉汶斯基》――用主观来揭示真实

《史特拉汶斯基》是1946年著名摄影家纽曼为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拍的肖像,传统观点认为,这副照片并不能称为新闻图片,为了拍这张史特拉汶斯基的肖像,作者曾绞尽脑汁,精心构思,在拍成以后,还进行过裁剪构图,但我还是愿意将其归为新闻图片,因为很多关于史特拉汶斯基的采访都愿意配这张照片来表现史特拉汶斯基怪异的音乐风格以及他和钢琴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美国《财富》杂志图片总编辑米切尔・玛克娜莉在谈到“摆拍”时说,“我们有许多摆拍的照片,但我们的摆拍照片必须让读者明确感受到:这是摆拍的照片。我们的很多肖像照片就是摆拍照片。有时,我们需要做一些表达观念的照片,去视觉地表达那些用非视觉难以表达的东西。”

新闻图片真实性与主观性的对立

在前面笔者谈到过“摆拍”的问题,认为在某些时候,新闻图片是可以摆拍的,这并不是为目前新闻摄影界盛行的弄虚作假呐喊助威,“摆拍”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图片拍摄时使用,不能滥用。在摆拍过程中一般只有摄影记者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在起作用,根本没有什么真实可言,当然更不能真实的反映事情本质,在一般性的新闻图片拍摄过程中,是不能使用的。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