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印汽车零部件业发展比较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讲,汽车零部件的价值占汽车工业价值链的一半左右。一个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全球汽车工业价值链的地位决定了该国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强弱。
中国和印度同属于“金砖国家”之一,两国均把汽车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两国汽车业在全球汽车业的战略地位逐步升级。中印在汽车制造业上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零部件产业的竞争,比较两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对于加快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印汽车零部件业发展总量比较
(一) 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发展规模大于印度
入世以来,伴随着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生产企业“集群化”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以长春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集群,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集群,以武汉为代表的中部集群,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京津集群区,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集群区,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集群区。依托于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全国形成了12个国际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现有的零部件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河北、浙江、福建四省居多,江苏省的零部件产业园区最多。截至2010年,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约有3万家,具备足够的能力为年产1800多万辆汽车、2400多万辆摩托车提供生产配套设备以及为社会保有的7000多万辆汽车、11000多万辆摩托车提供零配件的维修业务。
据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工业总产值近1.6万亿元,同比增长40%左右;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为1.5万亿多元,同比增长42%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国产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厂商占整个行业的75%以上,这些外资供应商中外资独资企业占一半以上。特别是在一些高科技含量汽车零部件,如汽车电子、发动机零部件等外资的份额高达90%。20082010年汽车零部件业的产销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上升趋势明显;2010年汽车零部件业产销率大幅度增加,由2009年的97.66%上升至99.01%。
印度全面自由开放的时间要晚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紧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步伐。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各大主要汽车巨头纷纷涌向印度,印度的汽车工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继软件业之后另一极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印度汽车业发展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分别是:北部的德里-古尔冈-诺伊达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群;西部的孟买、浦那及毗邻城市小型汽车生产群;南部的班加罗尔、霍苏尔和清奈汽车生产群;东部地区的加尔各答和贾姆谢德布尔的汽车企业生产群。2006年印度颁布了《汽车发展规划(20062016年)》。报告内容显示,印度汽车业产值将于2016年达到1450亿美元,年出口额将达550亿美元,印度将建成亚洲汽车及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强国之一,汽车对GDP的贡献率将超过10%。
目前,印度汽车零部件业整体发展规模要小于中国,2010年印度汽车零部件业的投资规模仅为23亿美元,销售收入仅为399亿美元,不到中国销售规模的20%。另外,与中国相比,印度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比较少,单个企业的规模比较大且以民营企业为主。目前,印度汽车制造商共2500多家,其中600多家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完善,具有ACMA会员资格。其中,汽车零部件企业年收入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有97家,这些企业的营业收入占全部汽车零部件企业总营业收入的60%以上。印度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整体上走的是集团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企业科研投入较大,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开发能力较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3万多家,个体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科研投入较少,大部分的车型从国外引进,零部件配套企业对跨国企业的依赖性较强,自主创新意识差,自主开发能力较弱。
(二) 中国汽车零部件贸易规模领先于印度
表1是2001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贸易状况。200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贸易额为42.5亿美元,2010年增长到687.3亿美元,增长了15.2倍。200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贸易首次实现了顺差,顺差额为22.04亿美元;顺差额最大的年份出现在2008年,出口额为350.5亿美元,进口额为162.8亿美元,顺差额为187.7亿美元。2008年汽车零部件业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在“汽车购置税减半”和“汽车下乡”等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推动下,2009年汽车零部件业的贸易额仍然达到319.5亿美元。2009年9月我国取消执行《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实施降低了进口零部件的关税成本,增加了汽车零部件的进口额,2010年的进口额已经达到273.7亿美元,这将对国内的零部件企业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印度汽车零部件业的总体贸易规模小于中国(见表2),2004年印度汽车零部件总体贸易规模仅为35.9美元,2010年贸易规模增长到137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4年汽车零部件业的贸易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汽车零部件业贸易主要以逆差为主,且逆差额有大幅度增长的趋势,2005年汽车零部件贸易逆差额最小仅为0.1亿美元,2009年贸易逆差额最大为43.6亿美元。可见,印度日益崛起汽车市场使得本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难为满足其自身市场需求,这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进入印度市场提供了绝佳契机。据全球贸易信息服务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月印度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总额为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22%。
二、中印汽车零部件出口产品附加值比较分析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以低附加值为主,进口以高附加值为主
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贸易以顺差为主,顺差额为139.9亿美元。顺差产品主要包括:发动机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及仪表、汽车制动系统、行驶系统、未列名零件、挂车和半挂车等。这些均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含量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产品。逆差产品主要包括:发动机整机、车身及其附件、传动系统和转动系统。这些均是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说明中国汽车零部件汽车在这些产品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劣势。中国汽车零部件贸易结构反映了劳动力资源丰裕的禀赋和比较优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