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握四维,设计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握四维,设计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实施以来,摩课、磨课成了一种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新理念的认识缺乏一定的深刻性、科学性,导致教学理念和行为出现诸多的偏差。不少教师虽然照搬了观摩课的设计但没有模仿出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精神实质,问题思考空间狭窄,缺少思维的提升;课堂环节宽松了,但忽视了对课堂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评价中注重了激励性,但又忽视了对错误的纠正。此类“邯郸学步”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不要说提高教学效果,有时连正常的教学也很难展开。那么,如何有效地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我们参加优质课展评活动的经历,以浙摄版信息技术教材的《初识画图程序》一课为例,阐述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教学设计是对目标的正确解读

解读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正确解读教材,理解编者和专家的意图,深入了解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教学目标的提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照抄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这样易导致教学目标的导向性缺失,与教师的教学行为脱节,甚至摒弃目标,只凭经验跟着感觉走。对于《初识画图程序》这一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从教材的编排上来看,该课是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有趣的画图”)第二课的内容,是在第一单元“初步感知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鼠标操作的基础上,开始系统教学应用软件的第一课时,是画图系列软件的初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软件的重要铺垫。第二,从编者的意图来看,系统自带的“画图”程序是一个标准的Windows 7软件,在操作技能上也只需要鼠标的支持,是适合小学生首次接触应用软件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入门材料。第三,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喜欢画画,更喜欢电脑,用电脑绘画的“画图”软件对他们来说无疑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对电脑绘画技术与传统的绘画技法的融合还需要有机融合。因此,过程与方法上的教学目标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案例:三维教学目标片段。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识别画图程序的基本界面,正确认识橡皮、铅笔、刷子等基本工具的作用和特点,并能熟练使用橡皮、铅笔、刷子绘图工具进行绘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经历应用画图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操作乐趣和技术优势。

重点:能正确运用橡皮、铅笔、刷子等绘图工具进行绘画。

难点:对刷子不同笔头、粗细、颜色的选择。

教学设计是对情境的合理创设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的本质是工具。工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要在运用中去理解它、掌握它。基于这种观点,在教学时我们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素质。在日常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情境创设往往动辄以“抗震救灾、保钓行动、奥运会”等为载体。这种主题的情境创设大而广,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往往会造成教学效果浮于表面,看似热闹的教学场景,其实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并没有多大的帮助。那么,对于《初识画图程序》一课而言,教师要创设怎么样的教学情境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第一,从学生认知发展和对前一个教学单元以及第六课的内容上来分析看,学生主要学习了计算机外观和桌面的认识、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浏览器窗口的操作,特别是通过用鼠标指挥计算器的练习,使学生在认知发展上不可避免产生一种迫切希望运用鼠标操作其他软件的需求和冲动。第二,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善于模仿、爱幻想及天真稚气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时以动画故事情节为切入点,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所接受,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此,关于动画故事的情境创设就符合了学生在认知与心理这两方面动态的需求。

案例:情境创设片段。

教师播放一则讲述一只因人类破坏森林而无家可归的小鸟的动画故事,激发学生“关爱自然,呵护生命”的意识,从而引出为小鸟重建家园的主题情境开展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看过哪些动画片?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动画故事,你们想看吗?但老师有一个要求,看时要细细品味,结束后是要谈谈自己的感想的。

师:想一想小鸟为什么会流泪呢。

生:环境被破坏,小鸟失去了家园。

师:(出示小鸟流泪离开的画面)你们想让小鸟留下来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生:为小鸟重建美好家园。

师:同学们都是很有爱心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机中的画图程序为小鸟重建家园,让小鸟留下来。(板书:初识画图程序)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任务的阶梯分解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使设计的任务按知识的难易级差递升,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为使任务设计呈现一定的层次,需要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以使任务设计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而把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各个小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帮助学生顺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在《初识画图程序》一课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第一,从教学目标出发,学生要认识画图程序的基本界面,学习使用铅笔、刷子、橡皮这三种基本的绘画工具,但不能单一肤浅地在这些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停留,学习还应该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有所提升,如综合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思想方法。第二,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出发,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并非全都是“零起点”,课堂上学生的不同认知起点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完成相同难度的任务,不但会挫伤认识起点高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那部分认知起点低的学生也会被畏难情绪所笼罩。为此,设计从知识和技能到过程与方法再到情感态度体验的阶梯性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阶梯性任务片段。

任务一:为小鸟擦除眼泪、清理家园。

师:请同学们打开桌面名为“小鸟的家园”的图片文件。

小鸟流着眼泪多可怜呀!你能帮它擦去泪水吗?

学生尝试操作并请学生示范。

教师进一步提出清理家园的任务:擦除沙漠中的垃圾。

学生尝试清除。

教师小结橡皮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方法与铅笔相同,可以擦去画错的和不需要的内容。

任务二:给沙漠披上草坪。

师:家园清理干净了,如果我们能把沙漠变回原来的草地,小鸟一定会很高兴。你能做到吗?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完成?

教师请一位学生用铅笔工具尝试画草坪。发现铅笔适合画线条,不适合大面积涂色。

师:刷子工具有多种不同的笔头,该选哪个呢?

学生自主尝试找出适合画草坪的笔头。

教师小结刷子工具不同笔头的使用方法,喷枪、蜡笔、颜料刷、水彩笔刷和记号笔适合涂色,其他的笔头能画出笔触不同的线条。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笔头把草坪画完整。

学生自由完成草坪涂色。

任务三:为小鸟的家园重新种上树木。

师:光有草坪小鸟会留下来吗?我们还能画些什么?

生:树木。

师:说得真好。那么可以选择什么工具来画树?

教师及时出示两张范画(枝叶较少的小树和枝繁叶茂的树),引导学生辨别各自适合的描绘工具。

师:这两棵树有什么特点?猜猜各自可用什么工具来画。

生:前者用铅笔,后者用刷子。

师:说说你的理由。

经师生讨论得出结论:铅笔适合表现细节勾勒轮廓,刷子则具有多种不同的笔头和丰富的文理效果更适合绘图着色。我们必须根据绘画内容的特点合理使用工具才能画出漂亮的图画。

师:请你根据自己画的内容合理选择工具,把树画完整。比一比谁画的家园小鸟最喜欢。

学生尝试操作。

教学设计是对评价量规的科学开发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应积极热情、多角度地观察和评价,发现他们的潜能,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潜能。据此,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在课的末尾组织学生对个别作品进行评价,一般为基于口头表达的评价,或基于相关学习平台的评价。基于口头表达的评价,看似有部分学生参与,但最终还是以教师的观点为主,评价重在对作品好坏的甄别,而且其时效性低,评价结果难以长久保存,评价的最终效果不明显。相对而言,基于学习平台的评价则改进了基于口头评价的部分缺点,但目前各类学习平台尚未完善,一般以星级评分辅以文字评价为主,往往是为评价而评价,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随意性较大,究其原因,还是缺少了具体的标准和科学的量规。在《初识画图程序》这一课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作品评价量规的开发,可以围绕“为小鸟重建家园”这一情境内容,在观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一个好的家园要具备怎样的要求”这一问题,并用简洁明了、易懂的文字表述出来,让学生在具体的作品制作过程中加以参考。第二,评价量规的使用方式分析,从学情出发来看,让三年级的小学生运用学习平台来进行评价是不现实的,会受制于文字输入和网络应用的限制,但光进行口头评价其结果又难以长久保存,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水平提升。而从为小鸟清理家园,重新铺上草坪,画上小树到家园的美化,每位学生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是经历过程中的体验和想法不同而已,每位学生都有想法可讲,有经历可诉。为此,先组织学生参照量规进行自评、小组互评、作品推荐展示,再进行师生点评,学生二次创作修改,按这样的形式来开展学生作品评价,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高效的方法。

案例:学生作品评价片段。

1.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人人参与互相学习。

师:请同学们参照评价量表先进行自我评价,再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互评。如下表。

2.作品推荐展示,介绍作品中的优点。学生按以上的评价量表进行讨论,推荐出组内的优秀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师生点评,分析作品可进一步改进之处。对展示出来的学生作品,教师应先肯定优点和长处,再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可以如何改进提升。

4.学生进行二次创作修改,继续完善提升自己的作品。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设计,正确解读教材内容,了解并掌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阶梯式的教学任务,科学合理地使用评价量规,就能设计出让学生满意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