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官本位”——语文教学避不开的“红黑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官本位”——语文教学避不开的“红黑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官本位”思想是封建腐败思想的一部分,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人们痛恨和鞭挞“官本位”思想。但是,古代文人常常利用人们的这种“官本位”意识,为文学创作服务,强化感彩,加强表达作用,达到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本文试就这种特有的文学现象,联系语文教材作些粗浅分析。

让我们以初中传统课文《陌上桑》为例,为方便分析,录诗如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綃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妇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织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鬋鬋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这首叙事诗就用了“官本位”思想进行创作。你看,作者在反复运用侧面描写来展示罗敷之美——先用“行者”“少年”的“捋须”“脱帽”等举动来表现他们心仪于罗敷之形美;继以“耕者”“锄者”的辍耕歇锄等失态的行为来表现他们惊羡于罗敷之貌美。但作者认为这还不够,充其量能作作铺垫而己。因为“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都是平民,他们对罗敷的惊羡还不足以表现罗敷的至美。所以,作者在最后用了一个高“官”——太守的“五马踟蹰”来表现罗敷之天生丽质!这样,罗敷因有了太守——“官”的 “五马踟蹰”而使她的美臻于颠峰!作者行文至此,觉得主人公罗敷的外表美虽然的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但仍不足以表现主人公罗敷的心灵美,于是在诗的最后一节用罗敷夸耀自己的夫婿官高爵显——“四十专城居”来拒绝太守的求爱,再一次用“官本位”思想来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罗敷的心灵美。

用“官本位”思想来为自己的创作服务,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并不鲜见。我们再来看两篇传统课文。

高中传统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下列句子: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里,一个被夫家所“休”了的女子是要倍受冷眼歧视的。然而,作者为了将作品的主人公刘兰芝刻画得更高大、更完美些,利用人们的官本位思想来为自己的创作服务:让一个已被婆家所“休”了的刘兰芝,居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便有两个比其丈夫焦仲卿官职大得多的县令、太守先后派“媒人”来提亲。被“休”过了的刘兰芝似乎比原来黄花闺女的刘兰芝更惹人喜爱!作者巧妙地利用社会上存在着的官本位思想对刘兰芝的美进行夸张:刘兰芝美到了使人们顾不上、忘记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当然,明白人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这在真实的古代封建社会里是不可能的)达到把刘兰芝塑造成一个“窈窕艳城郭”“精妙世无双”的绝色美人的目的。

再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段: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按照常理,那个武陵渔人发现并进去桃花源后,之所以冒再也进不来的风险,从桃花源出来,其父母妻儿尚在桃花源外无疑是不可排除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为什么从桃花源出来后就不顾父母妻儿对自己的挂念,不顾自己对桃花源人的承诺,直奔郡下去“诣太守,说如此”呢?这也是陶渊明在利用人们的“官本位”意识为自己的创作服务 ——太守这么大的“官”在有标记“志”和“武陵渔人”的引领下,尚且找不到那令人神往的桃花源;你,一个百姓就更没必要去找了:那个桃花源是我虚构出来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社会中是找不到的!

以上几例告诉我们: “官本位”虽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所讨厌的,但对于一个善于利用它的作家来说,它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创作“良将”;对于一个懂得写作教学的老师来说,它是一个有必要让 我们的学生去认识、去结交的“益友。”

(作者单位:湖南省资兴市碑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