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CODP患者茶碱个体化给药方案及疗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CODP患者茶碱个体化给药方案及疗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对我院2012年1月~6月78例次茶碱监测血浓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78例患者茶碱血药浓度,对氨茶碱血药浓度与疗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以文献报道的5.0~20.0ug/ml[1]为氨茶碱有效血药浓度范围,13例患者20.0ug/ml的22例患者中毒反应发生率较高(65.1%)。结论 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和预防应使用较小剂量维持血药浓度在10~15ug/ml即可。

关键词:茶碱;个体化;疗效

氨茶碱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平喘药物之一。由于其治疗窗窄,毒副作用较大,安全范围小,个体差异大[1],且易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致血药浓度发生较大的波动。近年来,随着对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的开展,茶碱的应用趋于有效和安全[2,3],为寻求既有效又安全的用药剂量监测及疗程,我们对COPD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进行氨茶碱治疗患者有COPD的患者茶碱给药方案

病例茶碱给药方案见表1。

1.2诊断标准 ①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②不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条件;③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

1.3监测目的 根据患者病情及用药的长短及出现的症状对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A.常规监测;B.出现不良反应;C.可疑中毒分别对患者进行监测。

1.4监测方法 所有监测的患者在静脉滴注或口服氨茶碱经5.5个半衰期(2~3d)达稳态血药浓度后于末次用药前取静脉血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

1.5判断标准 症状控制:喘息明显缓解体征消失而不致产生毒性反应。症状未控制: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2.1血药浓度与疗效见表2。

2.2 78例患者中出现的中毒症状及例次数见表3。

3 讨论

3.1茶碱呈非线性动力学代谢的药物[2],其半衰期相差可达10倍以上,血药浓度的升高与剂量的增加不成正比。当血药浓度超过治疗水平>20.0ug/ml时,易发生不良反应。本文在检测中发现15例由氨茶碱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表现为心悸,精神症状等,其中2例患者的血钾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患者症状表现为胸闷、心悸等。

3.2本文有效控制喘息发作的血药浓度平均为(12.9±2.35)ug/ml,这与报道相符[4]。同时我们发现由于影响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及疗效的个体因素很复杂,从而导致很大的个体差异。在本文测定的病例中,有些病例需要使血药浓度>24.0ug/ml才可获得满意疗效,而另一些患者血药浓度

3.3影响茶碱血药浓度的时辰因素 茶碱药物动力学参数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8:00时给药,茶碱血药浓度值较高,半衰期最长,生物利用度可达最大;16:00时及22:00是给药,半衰期及生物利用度有明显下降,而清除率夜间较下午、上午为高,故夜间用药应相应增加剂量,以确保有效的血药浓度,防止午夜至凌晨期间喘息的发作[5]。

3.4 病情轻重同时影响茶碱代谢,病情越重,茶碱显非线性代谢,茶碱总体清除率低,容易积聚发生毒副反应[6],对于轻、中度哮喘治疗和预防则应使用较小剂量,维持血药浓度在5.0~10.0ug/ml,不能机械化地按茶碱的血药浓度在5.0~20.0ug/ml为标准。对于个体差异大的患者结合临床效应确需调整给药方案时,可按氨茶碱在治疗浓度范围内血药浓度与剂量存在线性关系的特点,制定血药浓度后求算药动学参数设计出良好的给药方案。以往我院在个体化给药前,氨茶碱剂量常常偏低,氨茶碱治疗效果不理想,但经过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大大提高了疗效,由此看来茶碱的监测与给药个体化是极为重要的。

3.5 本文同时指出 ⑴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除用药剂量外还有:①采血时间;②药物互相作用;③个体生理病理差异。⑵在安全范围内,疗效大小与药物浓度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⑶对中毒的判断要结合临床表现。不能单凭血药浓度的结果作判断。所以临床对茶碱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莱文,主编.治疗药物监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95.

[2]Russ K, Richard O Day, Gregory A, et al Aminophyline in the emergencydepartment: maximizing safety and efficiency[J].chest,1991,100(6):1572-1577.

[3]钟南山,府军,主编.现代呼吸病进展[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4:364.

[4]曹文,陈刚,康晓明.常用剂量茶碱非线性清除的研究[J].人民军医,1989(1):47.

[5]汤毅.兔体内茶碱时辰药代动力学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0,(2):205.

[6]康晓明,孙正明,夏锡茶,等.35例急性哮喘茶碱药物监测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1992,1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