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丁苯酞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丁苯酞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血管性痴呆病例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用药,包括降压、降糖、调脂、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治疗组患者在基础用药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治疗,口服丁苯酞胶囊0.2 Tid。1个月为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疗程、2疗程、3疗程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疗程进行P300检查。 结果:两组在治疗前进行MMSE、ADL评分及P300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后1疗程、2疗程、3疗程进行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丁苯酞 血管性痴呆 MMSE ADL P300

血管性痴呆(VD)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是继阿尔茨海病之后的第二常见的痴呆。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个方面[1]。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8.26± 5.35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 84 ± 5.23岁。两组资料经检验,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

1.1.1 入选标准:所选病例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VD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和MRI检查证实脑内多发性皮质或者皮质下缺血病变,Hachinski缺血指数评分>7分,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12-24分。

1.1.2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患者,其他原因所致的认知障碍疾病患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失常患者,合并严重全身慢性疾病患者及芹菜过敏者。

1.2给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用药,包括降压、降糖、调脂、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治疗组患者在基础用药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口服丁苯酞胶囊0.2 Tid。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疗程、2疗程、3疗程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价,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疗程行P300检查。

1.4统计学处理 组内以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 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疗程、2疗程、3疗程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进行评分。治疗组治疗前MMSE、ADL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后1疗程、2疗程、3疗程进行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目前普遍认可凡是直接或间接导致脑血管病变的疾病均有可能是VD的致病因素。目前就其发病机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学说:①胆碱能传导通路受损[2];②神经元间接触点-突触的改变;③脑血管周围失神经支配胆碱能神经末梢的丢失;④海马C a2 + 、钙调素( CaM )、CaM 依赖性蛋白激酶II( CaMPKII)参与;⑤内皮素1作用于脑血管的缩血管作用和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⑥炎性机制损伤。

临床上对血管性痴呆预后的普遍认识是通过改善脑循环、预防脑血管病复发可减轻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VD一旦确诊立即开始药物治疗认知症状, 但因VD作为一组非特异的临床疾病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的特异性治疗,因此寻找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新药丁苯酞胶囊,商品名为恩必普(NBP),又名芹菜甲素,是从芹菜种籽中分离出的有效成分。经研究发现,丁苯酞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改善缺血脑组织微循环等显著作用,同时具有抗惊厥、抗癫痫等药理功能,涉及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及靶点,明显减少梗塞后神经功能缺失,可能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随之而来,出现大批动物实验对此进行验证。陈艳芳等通过建立VD大鼠模型,证实丁苯酞能促进HO-1 mRNA 表达,促进微血管生成,减轻脑组织在慢性缺血过程中的损伤,从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翟锴华等的研究也证实丁基苯酞可以抑制VD大鼠NF-κB、COX-2 的表达,可能抑制脑缺血后继发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保护海马CA1 区神经元,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总之,基础研究表明: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有效。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经积极降压、降糖、降脂及改善循环等基础治疗3个疗程后,MMSE评分及ADL评分较前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血管性痴呆患者经积极改善循环等治疗后多能获益,但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后,患者的MMSE、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证明丁苯酞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事件相关电位(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ERP) 是一种特殊的诱发电位, 其中P300 是应用最广泛的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 因其潜伏期多在300 ms 左右, 又是正向波, 因而得名, 又因其为第3 个正向波, 故又称P3。大量实验证实P300 可作为判断血管性痴呆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何金彩等的研究提出MMSE 和P300 在判断认知障碍中有较高的符合率。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治疗3疗程后,均表现出P300潜伏期延长较前缩短,波幅降低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300潜伏期缩短及波幅提高更明显,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P300潜伏期缩短及波幅提高呈现出与MMSE评分改善的一致性,支持何金彩等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 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等.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

[2] 吴启伟.血管性痴呆的基础性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 5(10):100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