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笔算除法"教学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笔算除法"教学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为三个层次,这里我主要讲的是第一个层次基本的笔算除法,即P19-22的例1-3的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笔算除法" 教学 小学

该段内容主要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例3是一位数除三位数,主要解决: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要看前两位的问题。将估算和笔算结合,使多种算法互补。根据教材要求,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明了教材的编写意图

例1、2中,教材呈现的情境图是学生植树造林,三年级两个班要植树42棵,四年级两个班要植树52棵,例1问题是“三年级平均每个班种树多少棵”,例2问题是“四年级平均每个班种树多少棵”。情境图中:一是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思想,意在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和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植树造林,爱护大自然,潜移默化的获取“数学不只是简单的算数和数字游戏,而是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1、2是笔算除法的基础,通过教材材料算式和小棒,使学生在通过已有知识经验和分小棒过程明白笔算除法的算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方法即从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但法则可不作具体呈现和要求;明白例2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借助分小棒懂得该怎么计算;懂得笔算除法竖式写法。

例3是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呈现:以整理照片作为素材引出“238÷6=”,教学要把知识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例1、2的知识基础上开展,重点解决: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解决途径:运用已有的估算知识试商和学习例1、2中分小棒悟算理解决商首位写在哪里。

二、在算理中“悟”算法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主要是指计算的法则。

在例1教学时,当情境图中得出“42÷2=”算式后,先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42是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4个十除以2每份2个十,2个一除以2每份1个1;然后用提供的材料让学生操作经历分的过程,先整“捆”地分,后“一根一根地分”。4捆平均2份,每份2捆。2根平均2份,每份2根;最后把分小棒的过程与笔算除法竖式结合起来引导,明白“整捆”分在笔算时就是从高位算起,分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一步算法简写就得到笔算除法竖式的方法,加以练习巩固感悟笔算除法的方法。例2教学,要建立在例1的知识基础上开展,紧抓“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怎么办?通过分小棒的操作感悟:分完4捆还剩1捆与2根合起来再分,即通过“分”进一步强化笔算时从高位算起。1捆就是1个十与2根合起来就是12根,12除以2学生已学过。两例笔算教学后进行比较、小结,学生就能在明白笔算除法的算理中悟出算法,在练习强化后形成已有知识经验。

例3教学,“238÷6=”计算,先让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多少?把“238”看“240”,240÷6=40;当出现被除数最高位“2个百除以6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就要引导把“238”看成“23个十和8个一”去感悟计算,这时“商”又写在哪里?一层层去探索、去发现。过程中,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同时,逐步形成笔算除法的一般思路。

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懂得“为什么这样算”时,才能“悟”出计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所以教学时要牢牢抓好“算理”,充分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领悟计算的方法,总结出计算法则,学生掌握知识才牢固,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三、正确书写笔算除法

笔算除法在书写竖式时,我们既要顾及人们的书写习惯,又要注意体现它们所表达的数学意义,教学时,先按算理方法写出让学生理解,再通过简化得出算法的书写形式。

计算时,学生要明白各数所在数位,表示的意义。如笔算“42÷2=”时,学生要明白“4”在十位上,表示4个10,商“2”要写“4”的上面,表示“20”的意思。被除数“42”要减“40”而不是“4”。余“2”表示“2个1”,商“1”写在“2”的上面。理解各数位后进行笔算,最后简化出笔算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如:

四、强化“笔算”中“我”的想法

教学中,强化“我”的想法,目的要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促进了对算法的掌握,在学生掌握笔算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尽管教材中没有概括出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一般性认识和合理的演算顺序,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如:

“42÷2=”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想出了很多种口算的方法,引导用笔算的方法把口算的过程记录下来,使知识顺利迁移到笔算的算理中去掌握笔算的方法。

“52÷2=”你又是怎样想的?把学会的笔算“42÷2=”知识基础上引导学习: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在“我”想法的呈现、交流、讨论中去探索,揭开“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怎么办?”的问题,再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在智慧的交融后去理解、掌握“52÷2=”的计算方法。

“238÷6=”你又是怎样想的?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商”写在哪里?为什么?注意学生的条理性,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再笔算,确定商的大致范围,通过估算验证计算后结果的正确性,理解答案和估算间的关系;联系例1和例2知识点去学习和探讨计算方法。

在强化学生说出“想”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焦点,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练习强化中形成技能。

总之,在简单例题教学中,学生虽然较快、容易算出,但教师一定不能马虎,要善于引导学生明白教材编写时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材料,渗透数学教学思想,明白算理的过程,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