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胃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胃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疣状胃炎患者采用内镜下微波治疗,术后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共4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共4周。两组中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用阿莫西林10g,每日2次,克拉霉素025g,每日2次,共1周。结果:治疗组疣状胃炎糜烂愈合和临床症状缓解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疗效确切,操作简单,费用低廉。

关键词疣状胃炎内镜微波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035

2007年6月~2010年5月经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16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经胃镜诊断疣状胃炎160例,对其中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5~60岁,平均425岁。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30~65岁,平均45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饱胀、隐痛、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

方法:采用olympusGIF-240电子胃镜常规胃镜检查病变均在胃窦部且多发,术中常规在胃窦部取1块黏膜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阳性者,行C14呼气试验阳性,判定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组使用国产微波治疗仪。在内镜直视下将微波探头接触,压迫病灶,根据病灶的大小及范围选择适宜的治疗温度和时间,一般选择的微波能量50~70,温度在100~150℃,采用点、贴方法,每次电热3~5秒反复电热,使隆起部位病变组织表面凝固,然后再将疣状隆起病变周边贴近正常胃黏膜给予多点微波凝固为防止治疗不彻底和再生,微波直至病变处平坦,隆起黏膜表面出现白色凝固为止。术后给予奥美拉唑20mg,日2次,黏膜保护剂共4周,HP阳性给予阿莫西林胶囊10g,每日2次,克拉霉素025g,每日2次,共1周。根据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黏膜保护剂共4周,HP阳性者治疗方法相同。停药4周后再复查C14呼气试验及胃镜检查。

内镜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内镜见黏膜隆起平复,糜烂愈合。HP(-);②有效:隆起基本平复,黏膜糜烂愈合,HP(-);③无效:隆起仍存在或部分存在,糜烂未愈合。

症状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症状消失;②有效:症状减轻;③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HP阳性者根据标准,停药4周后复查C14呼气试验及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转阴性为根除。

统计学处理:两种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治疗组内镜疗效,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临床症状显效9例,有效2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5%。对照组隆起平复,糜烂消失,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352%;临床症状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581%。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组隆起平复,糜烂消失,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讨论

疣状胃炎是多种损害因素使胃黏膜受损或损伤胃腺体细胞导致腺管及腺上皮增生,从而使黏膜隆起形成特有的隆起症变[1],目前医学发展认为其发病原因与HP感染,免疫机制异常及高酸分泌有关[2]。疣状初变多数分布于幽门腺区和移行区,组织学上多伴有重度炎症和不典型增生,故该病有潜在的癌变危险,而且HP感染会加剧黏膜的炎症程度,并促进肠上皮化生的形成和发展。有研究提示,疣状胃炎的持续及上皮增生,有可能发展成胃癌。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或肠化者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疣状胃炎被视为胃癌的癌前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临床上多以抑酸和保护胃黏膜,根除HP等内科治疗,但疗效不确切。故需去探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疣状胃炎,终止癌变的发生。有报道采用APC氩气烧灼方法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我们使用微波,根据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属性,使病变组织快速升温达到蛋白凝固作用,由于实施有效的热凝,病灶组织坏死、脱落,同时改善黏膜在血液循环,保障组织血液灌注,加快了组织修复,促进病灶愈合,同时兼有杀菌作用,与高频、氩等离子等凝固治疗方法相比,疗效相当且费用廉价。故笔者认为胃镜下微波治疗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有效方法,此法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惠明,黄勋,李银鹏.现代消化内镜治疗技术[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84.

2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14

3谢勇,吕农华,陈红,等.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对胃黏膜的影响[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204-206.

4朱明华,戴文森.疣状胃炎的病理学和单克隆抗体MG免疫组化检查[J].第四军区大学学报,1990,11:273-274.

[ZK)][HT][FL)][HJ]

[FL(3!@(0,0,0,40)K2]

综上所述,在进行治疗时可以根据不同孕周的孕产妇在早产胎膜早破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基本的疗效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并没有完全的一致,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秀华,陈文.84例早产并胎膜早破因素分析与预防[J].河北医学杂,2005,2(11):112-115.

2彭冬梅.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分娩方式选择及新生儿预后[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6(4):81-82.

3刘志伟,沈月华.陈庆生早产儿胎膜早破与呼吸窘迫综合征们.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6(16):541-542.

[ZK)][HT][FL)][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