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从观念、行为和方法各个层面作出战略性调适,重构面向基础教育之未来的发展性角色,真正保持与新课程的同步成长。新课程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就是理解宽容、互尊互信及和谐合作。

关键词:新课程;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建立符合新课程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新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要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因此,教师必须从观念、行为和方法各个层面作出战略性调适,重构面向基础教育之未来的发展性角色,真正保持与新课程的同步成长。

那么,新课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呢?

一、理解宽容――师生合作的基础

传统教育将“师道”视为治学之纲、立教之本,这种只从“教”的角度来归述知识的传承过程,忽视了教育主体的定位,客观上使学生被禁锢为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很难成为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主人、主角和主体。新课程渗透着这样的理念:人有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一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解信任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

二、互尊互信――师生合作的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师生之间首先是朋友关系,是一个大朋友有责任帮助小朋友,小朋友有义务接受大朋友帮助的关系。既然是朋友,就要相互尊重。时代的发展,使得老师的知识权威受到严重的挑战;学生的活跃,使得老师的尊崇神圣受到无意的亵渎。“相互尊重”主要在于教师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学生具有交往的需要,学生具有成材的需要,教师要从尊重的前提出发,帮助学生满足这些需要。此外,对学生的不尊重往往会衍生出一系列体罚行为。教师尊重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育的需要,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换来学生一颗平静的心。“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对老师怀有尊重、崇敬的心态,老师的话就愿意听从,坚信不移,并且乐于实践。

三、和谐合作――师生合作的表现

新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卢梭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可以看出教育首先应是有人性味的、注重人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在课间尽量创造条件,与学生进行接触,如与学生谈心,与学生一起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最值得信任的知心朋友,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当然,在学生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时,不能听之任之,而是给予批评,纠正错误思想和行为,不是指责批评,而是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认识错误,明确方向。让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的爱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不管在课堂外,还是学习生活中,都让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的学科,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为行为,实现老师的期望。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理念的逐步更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已成为实施新课程的桎梏。立足新课程,在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三者之间构建新的平衡,教师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善于寻找路子,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建立起一种适应新课程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就是民主平等、理解宽容、互尊互信及和谐合作。唯有如此,新课程才能得以真正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才能越来越接近它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