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放数学课堂 拓展学生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放数学课堂 拓展学生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学课堂变活了。但是,也有一些数学课堂追求的是形式上的热闹和表面上的花哨,学生热衷于活动而不思考,习惯于接受而不质疑。数学要想真正回归本真,我们的课堂就应当抛开花哨的表面,还原数学的本色,让学生尽情地思考、质疑、辩论,以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一、

提供思考环境,开拓思维空间

数学课堂上,我们要营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经历静心思考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解开学习中的疑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38×22”是看作“40×20”进行估算的。讲完例题后,我问学生:“同学们,有没有疑问?”一名学生立即提出:“38看作40后,40×22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我当即对这个学生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大家来回答。可是,没有人举手,大家对这个问题不知怎么回答,都在静静地思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引导学生:“这个问题有点难,想一想,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是怎么处理的呢?”片刻沉默之后,终于有人发言了:“38看作40后,积就增加了。如果把22看作20,积又会减小一点。估算结果就比较接近精确值,口算也方便了。”又有学生说:“在日常生活中,有的计算结果只要求得到一个估计数,不需要很精确。”最后,在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得出了结论:估算要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都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讲解教学重点,而是让学生静静地思考,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正是促进学生思维深层次发展的需要。

二、

鼓励质疑求异,拓展思维深度

教学中,我把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使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习惯,学会把“问号”变为“句号”,又从“句号”中产生新的“问号”。长期坚持下来,课堂上经常异彩纷呈。

例如,在教学完平行线的画法后,就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画平行线其实用一把直尺就够了,用直尺的一组对边一定能画出一组平行线。此话一出,班内立即炸开了锅,经过一阵争辩,最后有一个学生指出,这样好是好,但画出的平行线不能是任意的,还是应该两把尺配合画。提出问题的学生脸上露出了不服气的表情,还对着旁边的学生嘀咕:用两把尺这么麻烦,肯定要用一把尺。我笑了笑说:“既然这位同学态度这么坚决,他一心一意想为大家解决两把尺作图的麻烦,多好的愿望啊!我们为什么不一起研究研究,说不定还真能实现这个愿望呢!”经过学生的一番努力,还真找到了方法:在已确定的直线同一侧,画两条相等并垂直于该直线的垂线段,即找到在直线同侧、到直线距离相等的两点,再通过两点就可以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此时学生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尤其是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笑得更灿烂。

三、

组织辩论比赛,拓宽思维广度

辩论,是唇枪舌剑的战斗,是思想与思想的撞击,是智慧与智慧的较量,是深度思维淋漓尽致的展现,它犹如一个强有力的引擎,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课堂上组织辩论,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探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动手用长方形纸折出二分之一,并说说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有一个学生说:“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还没等我开口,快嘴的陈浩宇就喊起来:“错了!错了!”其他同学也不安静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形成了两个阵营。这时,我索性把问题抛给学生:“大家请安静,既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今天我们来一场辩论赛,看谁的说法有理。认为对的为甲方,认为错的为乙方。辩论开始!”甲方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将其平均分成两份,说:“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你们看,这不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吗?”乙方的一个学生马上说:“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份,每一份不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他拿起一张长方形纸,随意一折,长方形纸变成了大小不同的两份。“这里的哪一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甲方也不示弱:“你不是平均分的,只要平均分就是。”这一说,倒给乙方提供了理由:“甲方说分成两份,并没有说平均分成两份,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甲方仍然坚持:“我们没说平均分,也没有说不平均分呀。”乙方:“是呀,你们说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份,就包括平均分和不平均分两种情况。只有平均分时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否则就不是它的二分之一。所以这种说法不严谨,是错误的。”经过几个回合的辩论,两方同学取得了一致意见:必须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用分数表示。

思考、质疑、辩论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异彩纷呈,真正成为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发展思维的大舞台。

(责 编 肖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