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插图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插图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插图是聋校语文教材的重要部分,它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是教师教育的工具,学生学习的辅助,对学生理解教材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听觉障碍儿童在感觉、知觉、注意、思维、记忆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健听儿童不同的特点,他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视觉信息。因此,插图对聋生来说是意义非凡,它可以让课文更生动,弥补语言的缺失。通过分析插图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结合插图在实际教学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合理的策略,树立“备图”意识,让插图物尽其用;补充插图信息,让插图焕发生机;正确使用插图,让插图发挥其价值来优化聋校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发挥其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作用。

[关键词]听觉障碍;插图;应用研究;策略

阅读使聋生和文本对话,而插图无疑是对话的中介。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正确合理地应用插图做到“以目代耳”,发挥视觉对于听觉的补偿作用,优化聋校的语文教学。

一、插图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插图应用――聋生学习语文的拐杖

插图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对于培养聋生观察、理解、想象等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

上世纪30年代,鲁迅就提出要“图文并茂”,极富前瞻性地指出了插图的重要性。他说:“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强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文字之不及。”在全日制聋校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者多幅插图,低年级的课文每篇平均下来更是有3幅图之多。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能帮助他们图文对照,依文学语,有利于提高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无疑是语文学习的拐杖。

2.插图应用――聋生心理发展的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聋生因为生理的缺陷,听不到或者听不清周围的环境声及言语声,知觉信息更多地依赖视觉、触觉和动觉来获得,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这样,视觉信息对聋生思维的发展作用显著。插图的应用,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满足其心理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他们掌握概念,促进其抽象思维的发展。

3.插图应用――聋校语文教学的显著特点

辅助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能帮助听觉障碍儿童很好地理解知识。虽然多媒体教学在聋校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但插图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能更好地帮助聋生运用视觉获得信息,实现缺陷补偿。所以,传统的插图教学依然在低、中、高各个年级段中普遍应用。

二、插图在聋生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使用插图

插图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很多教师不屑使用插图,不讲插图,忽略了插图的作用。另一方面,更多的听力障碍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动态的视频更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影响了插图的有效使用。

2.不当使用插图

有的教师认识到了插图对聋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于是在课堂上“堆砌”插图,将各式各样的插图一一呈现,有时,插图和文本联系构建的十分牵强,插图应用不当,导致使用效果差。

三、插图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插图有着独特的教学功能,有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知识,有的将课文文字生动立体地呈现,有的填补了语言文字的空白,有的充分解释了文本的内涵。因此,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插图,善于运用插图实施教学,让聋校的语文课堂活起来。

1.树立“备图”意识,让插图物尽其用

教师课前备课时,也要“备图”。正常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听力障碍学生由于语言发展迟缓,其思维停留在第二阶段的时间较长。听力障碍学生无法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他们主要依据头脑中的表象或者表象的联想来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图文结合法,帮助听力障碍学生理解课文。

2.补充插图信息,让插图焕发生机

教材的插图有时不够清晰,有时不够完整,有时主题不够明确,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需要,补充插图信息,让插图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1)添数量。一张插图不能完整地再现课文主要内容,这时教师需要补充多张图片,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如学课文《琥珀》时,由于琥珀是聋生不熟悉的东西,其形成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遇到特殊的自然条件,加上一定的巧遇才可。教师在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多张图片,将琥珀形成的奇妙过程一一呈现。于是,学生在一幅幅插图中了解了琥珀形成的整个过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2)取名字。为插图取个好名字,可以恰到好处地介绍图片的内容,也可以抓住课文的主线,理清脉络。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给插图取个名字,不仅可以锻炼听力障碍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还能给课文穿上美丽的外衣,收获别样的精彩。

(3)促联想。插图上的事物,仅供观察却不能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还需要展开联想。教师在知道学生观察插图的时候,不光要让学生看到图片上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透过插图本身展开联想,想象插图背后隐藏的内容。通过联想,静态的图片流动起来,静止的人物生动起来,纸上的风景也让人心醉起来。如《桂林山水》一文,插图是一幅桂林山水图,学生从中并不能体会桂林的山的形态万千,桂林的水的清澈见底。于是,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泛舟乘船的情景,想象自己正泛舟漓江,水波荡漾,微风袭来,只见青山绿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美极了!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课文,联系插图进行想象,一定会看到插图背后的绚丽风景。

3.正确使用插图,让插图体现价值

(1)插图释疑。插图常常和课文的重点、难点相关联。有的文章内容和聋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聋生语言发展滞后,不容易通过阅读到位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在阅读课文之后,联系相关的插图,学生常常会恍然大悟,马上理解了课文的意思。如在课文《詹天佑》中,有一个难点是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通过观察插图,学生理解火车的车头车尾是怎样转换的,怎样拉的。这样,顺利突破难点,理解了“人”字形铁路的设计意图。

(2)插图促文。随着学生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课文中的插图不再是文意的再现,而具备了更深的意义,这对聋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如在教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对于最后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对小女孩冻死了,作者没有直接指出,而是写“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小女孩死了呢?通过最后一幅插图,我们看到小女孩含笑离开了世界,去见自己的奶奶了,她在临死前的美丽幻想中,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穷人是没有好日子的,这篇童话实际上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通过观察插图,聋生对课文要表达的意思有了准确的理解。

(3)插图寓理。插图是作者把握文字作品的中心思想,它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创作设计的,是对原作精神内涵的再创作。在不少课文中,插图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很好的启迪作用,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如课文《李时珍》中,写李时珍为了积累经验,去各个地方采药,有时候还在山上过夜。他不怕山高路远,白天黑夜的不断研究,终于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课文的插图是李时珍采药、熬夜的情景,它让学生们明白:成功不是偶然的,它需要辛勤的付出和不断的实践。

正所谓“诗画是一家”,插图是聋校语文教材的重要部分,绝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插图,充分体会插图的特有魅力,才能让学生在文章中收获诗情画意。

参考文献:

[1]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糜增芳.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插图的运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4(10).

[3]王鹤森.谈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J].语文教学之友,2007(4).

[4]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