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任是无情亦动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任是无情亦动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薜宝钗出身皇商世家,为待选妃嫔随母兄进京,暂住贾府。宝钗从小饱读诗书,博采众长,诗词曲赋无所不知。宝钗是一个才貌出众的奇女子,曹雪芹把她比作杨贵妃,形容她“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皓齿明眸,福态大方”并且“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十倍”,一看便是大家闺秀。她在大观园为探春出谋划策,足见其智力超群。

宝钗的性格是多面的。或许是由于出身商贾之家,她处世非常现实理性,她很少做不切实际的梦,只为可能实现的理想做脚踏实地的努力。有人说她很虚伪,这绝对是误会。沁芳亭边她转嫁嫌疑于林黛玉,是人在慌乱中的正常行为。她送燕窝给林黛玉不能说明她伪善,这是一种真正的惺惺相惜之情。她最可怕的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而是绝对的理性带来的冷漠。金钏投井,三姐自刎,柳湘莲出走,她表现出常人少有的冷静,令人费解,因此我们常谓其“冷美人”。她少年老成,熟谙世故,在人际关系复杂、彼此勾心斗角的贾府素以“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原则与周围人相处得水融。宝钗处处给足人面子,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深得人心。她亲切随和,成熟稳重,能与别人谈笑自如,故处处得人好感,连赵姨娘都赞她“很大方,会做人”。她行为豁达大度,乐观向上。暮春时节填柳絮词,探春的是“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黛玉的更是“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而她的却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何等的大度,何等的气魄!她在生活上不图奢华与享受,穿着是“一色半新不旧的”,所住之地“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皆无,惟案上瓶中插着数枝梅花,摆着两部书,仅此而已”。平时“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她很孝顺,“见哥哥不能安慰母心,便不以书字为念,只留心针织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可以说,宝钗是个极招人爱的好姑娘。

宝钗的婚姻是不幸的。父亲早逝,哥哥无能,家境江河日下。由于哥哥犯事,她失去了入宫选秀的机会,而在她周围可供选择作为终身依靠的好男人实在太少了。贾府和薜家一样也在走下坡路,肩负着贾府未来的宝玉却懒于庶务。在他渐渐长大后,贾家帮他选择了宝钗。宝钗的金锁上镌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注定她离不开宝玉。然而宝玉的通灵玉上亦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注定宝玉将不失顽石本性,“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最后“悬崖撒手,斩断尘缘”,“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钗只能像李纨一样拼命攒钱供儿子读书,等待子荣母贵的日子。人生不过像一个又一个画着的圈子,周而复始地重复着。

宝钗的人生是不幸的。她对宝玉并非没真情,但对他的“痴狂”大为不满,常劝他留意仕途经济之事,惹得宝玉不快,说她“好好的一个清白的女子,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她具有乐羊子妻的“停机之德”,她是“钟情大士”。为宝玉过生日,她抽了一支带牡丹花的签,有诗云:“若教辟语应倾国,任是无情动人。”牡丹本是花中之王,艳冠群芳,然而宝钗只能像被韩令所弃的牡丹,“辜负秋华”,寂寞了却“此身”,最终为严酷的社会埋没,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付于无情的岁月,如同那“水中月、镜中花”,只留下一个美丽的背影。

简评

作者对《红楼梦》原著非常熟悉,尤其对薜宝钗形象情有独钟,能从各个角度分析评价这一文学形象,博引旁征,论述透彻,且与现实有一定联系,显示了作者作为中学生的不可多得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文章中心论点与各小分论点遥相呼应,显得条分缕析,层次清楚,多而不乱,繁而不余。

辅导教师宋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