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趣的刘良永老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刘良永是我高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上大学远离他之后,时时与同学一起回忆他的教诲,想起他的有趣。
他自称绍兴人,后来同学提出要去绍兴玩,才知道他是绍兴市嵊县人。同学问他为什么要自称绍兴人,他说鲁迅就是绍兴人。同学说阿Q也是绍兴人,他就瞪着眼睛说:“阿Q――,阿Q有什么不好――至少可以当镜子照。”他又说,嵊县其实也出名人,有北大校长马寅初,辛亥革命时期的大革命家王金发。他说大诗人李白来过他的家乡,并随口给我们念了李白的《秋下荆门》:“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人剡中”。高三的时候,他上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到“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的时候,就停下来,深情地说:“剡,两火一刀,是汉朝时我家乡的名称。那清澈的剡溪充满了‘乘兴而往,兴尽而返’的神奇韵致。”
刘良永的办公桌上似乎没有什么教学参考书,也没有当今流行的杂志和书籍;却总可以看到些古代的典籍,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之类,偶尔还可以看见一些没有标点的繁体字古籍。古典诗文大约是他生活的另一个世界。他可以把《齐人有一妻一妾》讲上两节课并讲得妙趣横生,他可以从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出苏轼的整个人生,并把他讲上一个星期。每每念古典诗文的时候,他那浓浓的越剧腔伴随着抑扬顿挫的音调使教室里充满了古典的韵味。他上课,经常让同学齐读,他也和在里面读,念到尽头处,他会把最后一个词的声调拖得老长老长,结果同学们都已经读好,只有他的声音还在教室里回响。
他偶尔写些古诗,然而不轻易示人。有一次讲唐诗的时候,兴趣高涨起来,便吟诵了《中秋夜陪友人游江心孤屿》的诗歌,最后两句“夜深人静后,丹桂落潮头”倒有点唐人的风致。另外一次听他念古诗大约是在“霜降”之后。他说看到了学校田径场的枯草上压着厚厚的霜,就想起了母亲,于是作了一首诗念给我们听:“昨夜天初冷,今夕母信来。霜花何处落,梦里故乡白。”其实,温州至嵊县,走高速公路也只有三个小时,不料这么短的空间距离在他的心理上相距竟然如此遥远。
他不入潮流。人们问他周杰伦的时候,他总摇摇头,说:“这种人,俗!”我们问他有没有看台湾吴宗宪主持的节目,他就皱眉说:“丧志类的节目,档次太低了。”他以为同一首歌太滥,超女太浮躁。有同学干脆问他:“你是不是要叫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却铿锵有力地说:“不是,我要你们静下心来学中文,学外语,学科学;别关注这些庸俗的东西!”他似乎也不太关注语文教学改革。每次上课,都是自己讲到底,满满的,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除了朗读、默写就没有了。但是他广博的知识,精辟的分析,幽默风趣的语言,总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再加上那轰鸣不止的嗓门,连班级里最大的瞌睡虫都无法倒在桌子上睡过去。
他讲一次作文,就要我们写一次作文,但是他似乎不怎么改我们的作文。作文本发回来,只有一个分数,竟然没有一言半辞送我们。有的时候,连续写了好几篇作文,我们都等着他的“回信”,结果如泥牛沉大海,我们跑到他的办公室,看到作文本都堆积成山了。但是,不知为什么,大家还是喜欢写作文。
他虽然不改作文,但是提倡写作文来抒发自己的性灵。他自己也喜欢写点文章,在各地的刊物上发表。尤其是每隔一个月,我们就可以在温州日报上看到他的文章。于是日报就成了全班同学关注的东西。每每看到他写的文章,我们就要在班级里把报纸传阅一遍,一直到破烂不堪,报纸才被丢到垃圾桶。有一次,我问他:“老师,你真厉害,会写文章。”他竟然有些羞赧,说:“雕虫小技,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说完就顾左右而言他了。
因为是班主任,他在每节语文课开讲前,总要教育我们一番。无非是要有高尚的品德、强壮的体魄、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我们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讲得我们耳朵都生了老茧。有同学劝他别讲了,他说不行,他说这就叫灌输,灌输多了,就成了自然。
他的教诲我们一直铭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