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新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新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便于生生互动,便于老师分别指导,从而打破教师“一言堂”、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实现教师“主导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目标。因此,课堂成功与否就是要看学生有效参与的程度如何!

我们历来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惯性,学生在教师满堂灌的课堂里已经生活习惯了,像笼中鸟一样过着三餐无忧的生活,但却失去了个人的自由,如果我们把学生从笼子里释放出来,还以天性。给以自由,但我们的学生已经没有了“寻食”的天性,假如我们把学生毫无顾忌地释放出去,在全新的课堂中不给予一定的指导,使他们恢复获取知识的天性,他们同样会因饥饿而死。所以,我们认为这样两种极端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反思我们的新课堂,我们认为在“应试教育”与“以学生为中心”的道路上,应摆正教师的位置,合理处理应试教育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系。

作为一线教师,平时我们接触得最多的是课堂,是学生,所以,我们主要从课堂教学的方面,讲讲新课程实施一周年以来自己的感受,以及几点建议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感受

新课程实验进入了深入推广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面对一系列艰难的挑战。课改刚刚开始时,部分教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穿新鞋走老路”,观念的转变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努力,为此领导在全体教师中提出:“穿新鞋走新路,穿老鞋也要走新路”口号。要求教师都要用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指导教学,要求教师在观念上同步进入课改,为促使教师真正转变观念,我们把教师教学的过程转变为学习、提高的过程,只有确立新课程倡导的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等一系列新型观念,一年来课改的实验方向――转变观念,才会健康发展,课程改革才会有一次全面的创新。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

“新课程、新理念”是我们常常挂在口头的词语,如何全面把握“新”、“旧”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似乎是觉得司空见惯,可又一时说不清、道不明。下面就课堂教学的观念简单谈一下我的观点:

1、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2、教学转向的核心是什么

是教学本质的转向。具体而言:(1)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知能并重”;(2)教学目标从“以知识为主”转向“以方法为主”;(3)教学方法从“单纯的授、受”转向“合作参与”;(4)教学特点从“生为教而学”转向“师为生而教”;(5)教学过程从“重结论”转向“重过程”;(6)教学对象从“关注部分学生”转向“关注每一位学生”;(7)教学方式从“单、双向交流”转向“群体、多向交流”。

3、实现教学转向应把握好哪几个关键

(1)凡是学生能探索的老师绝不代替;(2)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去暗示;(3)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活动的余地。

4、进行教学课堂变革,首先弄清教学的结构是什么

教学结构不清,自然是盲目乱改、乱变,无的放矢。简单的说,教学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认知结构三个部分。知识结构包括同化结构和顺应结构(同化、顺应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课堂教学结构包括师、生、教材、教法;认知结构是指内化了的知识网络体系。进行教学变革就是对教学的构成进行合理摆布、优化、改造,使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学科特点。

三、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这是大家谈得最多的问题。几乎把新课程理念局限在了这一方面(其实,学校把握教什么,老师研究怎么教,这就是学校实现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向以课程管理中心转变)。但往往又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参与;“方法”是研讨不是回答;“形式”是演绎而不是归纳;“手段”是组织而不是指令。

具体一点说,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动口、动脑、动手),给与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实现两个转变:(1)从教师行为转为学生行为――不是老师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2)从感觉效应转为运动效应――体验才有价值。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五、反思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课堂形式:一种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这种形式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1)老师一点一点地把知识嚼碎喂给学生,设计了一层又一层教学环节,学生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

(2)看上去有了启发提问,大量练习,游戏活动,学具操作。显得热热闹闹,但还是事先按照老师设定的框框运行,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实质上并没有跳出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3)通过少数学生“灌”多数学生,教学时教师频频发问,为数不多的优等生就来“和”,表面上教学顺利,气氛热烈,实质上把大多数学生摆在“听众”席上,这种做法比教师的“满堂灌”的危害更大。这三种情况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说的所谓的应试教育。

这些就是我作为一线教师对课堂改革和新课堂的一些理解。希望一起来探索,使得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高效的课堂、幸福的课堂、有趣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