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9-0313-02

于2003年1月~2007年1月应用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2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70~91岁,平均81.8岁,致伤原因:走路跌倒15例,自行车、机动车撞伤6例,其他伤4例。骨折分类:头下型10例,经颈型11例,基底型4例。术前情况:术前检查发现伴有高血压病19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12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12例,脑梗死1例。术前根据病人年龄及骨折端移位情况,选择股骨髁上牵引17例,下肢皮套牵引8例[1]。

1.2 手术方法:2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固定12例,无骨水泥固定13例。选用腰麻或硬膜外阻滞麻醉,采用后外侧切口,切口长约8~10cm,平均手术时间45min(28~80min),术中后平均输血400ml(0~800ml),术后创口置负压引流48h。平均住院27d(18~32d)。术后行皮肤牵引或“丁”字鞋固定,患肢外展膝下垫软枕。术后1d,开始行患肢功能锻炼,术后3d半卧位,术后1~3w可持拐下床站立、行走,3个月内不盘腿、不侧卧(或健侧卧时可在双膝之间放枕头)。

2 结果

25例均获6个月~4年随访,平均2.5年。疗效按1980年第一届全国骨科学术会议拟定的髋关节置换效果评定标准,本组中优14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术后早期并发症:有2例发生针孔表浅感染,3例骶部发生褥疮,经换药治疗后痊愈。尿路感染6例,术后肺部感染1例,经抗生素治疗痊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

3 讨论

3.1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股骨颈极容易发生骨折,老年妇女尤其如此。由于股骨颈血供的解剖特点,股骨颈骨折后易导致骨不连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非手术治疗需长期卧床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肺功能衰竭、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且股骨颈骨不连,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率很高。三翼钉及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率仍较高,需再次手术。因此,只要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积极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双极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伤前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身体条件较差,往往不能承受全髋置换,考虑高龄老年尤其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也能达到满意效果。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双极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促使老年患者早日离床,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本组25例双极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1~3w后均可下地站立,并逐步达到生活自理[3]。

3.2 认真仔细的术前准备是老年患者手术安全有效的保障。老年人全身多个脏器功能下降,机体应激代偿能力较差,术前应做详细的全身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术前发现老年患者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律不齐等多种疾患,应请心内科、内分泌科医师会诊协助治疗,控制血压、血糖接近正常水平,术中、术后加强监护。本组25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前经过1~7d的术前准备是需要的。

3.3 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无需骨折愈合及患肢制动,此特点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更有益处。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本组术后平均3d(1~7d)即下床。早期离床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最积极方法,因此术后应积极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笔者选用腰麻或硬膜外阻滞麻醉,该麻醉方式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适应高龄患者髋部手术[2]。

3.4 本组中均采用患髋后外侧切口,术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剥离,采用电刀止血,手术要求操作熟练,尽快完成,避免手术时间过长增加术中风险。该切口损伤小,操作简单,便于术后护理,利于病人早期下床。

3.5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优点: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手术风险小。②双极人工股骨头,一般认为该型具有双动特征,由于小范围运动时是以内关节运动为主,大范围运动时发生外关节运动,而明显降低对髋臼的磨损。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活动相对较少,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发生髋臼磨损、股骨头中心性突出移位现象较少见。

3.6 远期并发症的预防:对于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松动、下沉,预防的关键是术前选择合适型号的假体,术中仔细正规操作,术后正确指导病人康复。治疗骨质疏松也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本院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常规用骨密度仪做骨质疏松测量,术前、术后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术中是否采用骨水泥固定除参考骨密度测量和X线片外,还要依据患髋局部骨质疏松程度来决定。本组3例采用骨水泥固定,且年龄均在80~90岁。在随访中有3例因未能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自觉髋部无力、钝痛,较长时间不能下地负重,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步得到改善。因此,主张股骨颈骨折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必须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这对改善术后患髋长期自觉无力、钝痛和防止假体松动有其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耀明.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附36例报告).四川医学,2006,27(1):65.

[2] 周电刊.高龄股骨颈骨折68例临床疗效分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30(1):42.

[3] 杨益宇,张长松.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疗效观察(附46例报告).中国医师杂志,2005,7(1):95.

[收稿 200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