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记者教记者:新闻专业培训的新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记者教记者:新闻专业培训的新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清华大学到多伦多,45名来自中国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大会全球记者高层培训班学员,接受了紧张而有效的专业培训,他们从科学家、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专家、资深记者身上学到了公共卫生的最新知识和报道经验,并立即投入到第16届世界艾滋病大会的新闻报道中。他们精彩的表现说明,记者教记者(J2J)将成为一种专业记者培训的新模式。

当看到45名中国学员全部拿到“2006年世界艾滋病大会全球记者高层培训班”结业证书,特别是看到中国学员在多伦多从培训班上就捕捉到了国际艾滋病协会主席海伦・盖尔对中国政府抗击艾滋病的高度评价,称“与其他国家动用资源相比,中国做得很出色”这一重要新闻时,一向主张在“实战”中进行新闻教育的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李希光联手美国同行 推进新闻专业培训新模式

在2006年世界公共卫生领域中,有一件人们共同期待的大事――8月中旬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的第16届世界艾滋病大会。这是由国际艾滋病协会组织召开的,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有关艾滋病的会议。对于强调在“实战”中进行新闻教育的李希光教授而言,这何尝不是一次对公共卫生记者进行培训的好机会,“让中国的记者与全球媒体第一线的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碰撞。”这是李希光多年的心愿。

早在两年前参加曼谷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时,李希光就同美国国家新闻基金会主席Bob Meyers商定,要让更多的中国记者参加世界艾滋病大会全球记者高层培训班,并让他们在“实战”中获得报道经验并提升专业水准。在“实战”培训方面,美国国家新闻基金会创立了记者教记者(Journalist to Journalist,简称J2J)模式,使公共卫生记者能够在国际重大会议召开前,接受来自科学界、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资深记者的专业培训。从1976年起,基金会已经向五千多位编辑、制作人和记者提供了专业培训机会,并被世界艾滋病大会确立为惟一有合作关系的新闻机构。

现任美国国家新闻基金会主席Bob曾担任华盛顿邮报记者、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的专栏编辑、哈佛公共健康学院健康传播中心的常务董事。相似的经历和同样的责任感,使Bob与李希光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李希光认为“新闻人才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要通过新闻报道,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为公众利益服务。那种完全脱离新闻实践的教学无法解决中国新闻媒体面临的现实问题。”

2006年春,李希光联手Bob 的J2J教育模式在中国开始启动,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日报、健康报等中国新闻界的记者和学者在5月和8月相继参加了两次国内正式培训后,于8月8日从北京启程远赴多伦多,在世界艾滋病大会召开前与来自其他42个国家的记者继续接受随后4天的专业培训。

抗击公共卫生危机期待新闻媒体的专业参与

经历过2003年SARS危机的人们,或许还没有忘记,一场公共卫生危机会带给人们多么惨痛的影响和激烈的冲击。SARS过去了,但禽流感、艾滋病等公共卫生问题却依然严重,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2005年底,全球估计共有386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5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0万,280万人死于艾滋病。在培训班上,艾滋病感染者朱利亚的诉说,中国政府官员的提醒,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国际艾滋病协会主席、公共卫生专家的报告,《科学》杂志资深记者的采访经验,这些高水平的培训内容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在向全球新闻界发生呼吁――抗击公共卫生危机期待新闻媒体的专业参与。

有一位中国医学专家曾大声疾呼:中国新闻界要出一批优秀的“卫生记者”,用生动的故事把艾滋病防治的道理讲述出来,挖掘艾滋病防治中人们遗漏的但是却应该知道的事实。在尚未出现有效治疗的药物之前,在向公众宣传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政策、防治措施和防治知识的过程中,媒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闻媒体能否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这一神圣使命?李希光教授并不乐观,他说:“我们的记者大多数都很年轻,不仅没有受到过新闻职业道德教育,而且绝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医学教育,因此,有的报道缺乏科学性,报道缺乏深度,煽情成分较多,缺乏理性思考。”看来,这次高层培训班的意义决不仅是对一次公共卫生会议报道的培训,而是对未来新闻专业培训的一种新探索。

除了美国国家新闻基金会在多伦多安排的专业课程外,中国学员在清华大学接受的培训,如李希光的“世界艾滋病大会新闻热点”、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的“与中国有关的艾滋病报道选题”、新华社资深记者熊蕾的“参加国际会议报道者应具备的知识和素养”,以及来自国家计生委、哈佛大学、拜耳集团等公共卫生领域相关专家的课程,是为中国学员量身订做的,对于中国记者报道公共卫生问题、确立富有新闻价值的选题提供了极大帮助。

8月13日,第16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2万多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等出席会议,共同商讨涉及艾滋病防治的有关问题。全球记者高层培训班的45位中国学员穿梭于新闻会、艾滋病全球村,相当专业地采访专家、患者、市民、政府官员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他们的报道通过大会新闻中心的互联网,即时传向国内新闻媒体。当看到学员们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报道见诸报端并获得良好反响时,李希光教授、Bob Meyers和培训班学员们都由衷地感到自豪。

正如同Bob Meyers全身心投入到公共卫生报道的培训工作中一样,李希光和他的同事们也正以更加有效的工作,把记者教记者(J2J)这种在“实战”中培训新闻工作者的模式在中国强力推广着。从加拿大回到北京不过两日,他们就又奔赴吉林省,与当地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一起,进行新一轮的国内公共卫生报道的培训工作。临行前,李希光告诉笔者,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J2J培训,并不仅限于公共卫生领域,还要在财经、教育等多领域更广泛地推开,因为他坚信,记者教记者(J2J)一定会成为专业记者培训的新模式。

链接:

美国国家新闻基金会(NPF):1975年成立,是一个独立的新闻教育机构,旨在为美国及世界各地的记者提供教育机会,主要使命是增加记者关于复杂问题的知识,从而提高公众的理解力。它在美国以外的国家的项目是在“记者教记者”的名义下进行的,目前已经在中国、肯尼亚、爱沙尼亚等地实施了项目。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1999年创立。中心成立以来,凝聚了海内外一批知名专家和学者,在新闻传播、政治传播和国际传播领域成为能与西方传媒和学术界平等对话的学术重镇。在一种开放、活跃和自由的学术氛围内,为海内外研究人员、媒体专业人员,特别是中青年学者开展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密切跟踪现代媒体发展新手段和新潮流,已经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传媒与舆论的科研与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