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萨零组提捞井捞油周期的摸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针对萨零组试验中提捞井的实际生产情况,以液面恢复速度为理论依据,对捞油周期进行不断摸索,达到充分发挥提捞井生产潜能的目的,为提捞采油方式取得更好的试验效果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提捞采油技术 捞油周期 液面恢复速度
1、提捞井捞油抽子工作原理
萨零组提捞井使用的捞油工具为单皮碗水力自封式捞油抽子,当其进入液面后,橡胶筒在井液的推力下滑至上端漏出进液孔,内置单流阀在捞油抽子重力及井液的推力双重作用下打开。捞油抽子继续下行,途经井段的液体就经单流阀进入捞油抽子的上方。当捞油抽子到达预订深度后,停止下放并上提,在上面液柱的压力下其单流阀关闭,橡胶筒下滑至底端并受压膨胀从而密封井筒。因此捞油抽子上的液柱就与捞油抽子一起上升,直至井口,经集油管线排入到油罐车的罐内,从而完成一次捞油往复。
2、捞油底深和一次捞油深度的选择
在到达预订捞油底深后,由于在捞油抽子向上提起时,其上部的液柱被瞬间托起,油井生产压差被迅速放大,如果该压差过大,可能造成油层出砂,容易对油层造成损害。因此捞油底深不宜过大,一般选择距离射孔顶界以上200m左右为捞油底深。萨零组提捞井目前的捞油底深大多选择900m。
捞油抽子单流阀关闭的临界压力为0.7MPa,如果提捞井含水按100%计算,那么对应捞油深度为70m,如果按照目前提捞井中含水最低为25%计算,那么捞油深度为78m。因此提捞车一次捞油深度最低也应该在80m以上。如果捞油深度过小,那么在上提时该捞油深度的液柱重力难以使捞油抽子的单流阀完全关闭,或者使橡胶筒达不到密封井筒时的最低膨胀度,上提时在单流阀或橡胶筒与井筒间的缝隙处发生漏失现象,导致提捞效率下降。同时受捞油抽子额定载荷(5MPa)的限制,一次捞油深度又不能过大,最多不应超过500m。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认为目前现场一次捞油深度最佳为150m-250m。
3、确定捞油周期的理论基础
提捞采油是一种借助提捞车定期对捞油井进行捞油的一种采油方式,采油为不连续。其液面的变化(井底压力的变化)与其它举升方式有很大区别。液面(井底压力)变化随时间时刻发生改变,液面恢复速度是捞油周期摸索的理论依据。
液面的恢复在初始阶段由于井底压力很低,流体流入井底的速度较快,液面恢复速度也很快,但随着井筒内液面的升高,井底压力不断变大,流入速度逐渐降低,液面上升速度也随之逐渐变慢。若等到液面完全恢复时再进行捞油生产,每次的捞油量虽然最大,但是无疑延长了捞油周期,总体效果并不好;而若液面恢复时间过短,进行捞油则又不能保证每次有足够的产量,更重要的是捞油时间过短不能充分发挥油井的生产潜能,这就要求摸索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捞油时机,既能保证每次的捞油量,同时又可以发挥油井的生产潜能,以达到最佳捞油效果。
4、应用实例
因为每口油井的油层发育状况不尽相同,油井的产能各不相同,液面恢复能力也不尽相同。因而捞油周期的摸索是建立在每一口单井之上的。下面就以其中一口提捞井北4-91-萨零78井为例,根据该井的液面恢复情况对其捞油周期的摸索进行介绍。
北4-91-萨零78井共射开小层9个,全井射开砂岩厚度6.3m,有效厚度4.4m,地层系数0.176μm2.m,射孔顶界1093m。该井于2008年7月15日投产,投产后对其进行连续捞油,每天捞油一次,每次捞油底深为900m。随着累计捞油次数的增加,该井的液面恢复高度逐渐下降,下降幅度并逐渐减小。当连续提捞至第9天和第10天时,该井动液面稳定在800m左右。每天液面恢复高度由第二次捞油时的700m下降到了100m。含水由捞油初期时的98%下降到59.2%。
按照每天捞油深度100m计算,该井每天的捞油量只有1.0t左右,显然没有充分发挥该井的生产潜能;此外,提捞车的一次最佳捞油深度为150m-250m,而每次捞油深度仅100m的载荷依然偏小,提捞时可能发生漏失,影响提捞采油效率。鉴于这两方面因素的考虑,认为应该延长该井的捞油周期,并继续根据液面恢复情况判断提捞周期是否合理。于是,从7月23日起,北4-91-萨零78井的捞油周期由每日提捞改为每两日提捞。通过液面恢复数据可以看出,捞油周期延长后的初期,该井两天液面恢复高度达到了180m左右,显然,之前的一天一捞的捞油制度已经不够合理,没有充分发挥该井的生产潜能。按照新捞油周期捞油1个月后,发现该井每次提捞时的液面恢复高度又降低到了100m左右。液面恢复能力的降低,显示了该井的供液能力较提捞初期进一步下降,应该适时对其捞油周期进行进一步合理的延长调整。
作为试探性的摸索,在8月22日按原捞油周期捞油结束后,间隔2天提捞时(9月25日),该井液面恢复到了740m,间隔3天(8月29日),液面恢复为700m,再间隔4天(9月3日),液面恢复到690m。通过对比四个不同捞油周期的数据,可以看到,虽然间隔2日提捞时,月累计捞油量最大,但与之相比,隔3日提捞时,每次捞油量增加了26%,而月累计捞油量却只减少了6%。这说明隔2日提捞没有充分发挥油井的生产潜能。当液面恢复能力依然较强时,应该给予油井充分的液面恢复时间,发掘其生产潜力。同理,当液面恢复速度在明显减慢时,则应判断捞油周期是否依然合理。如隔4日捞油时,该井的液面恢复高度只比隔3日捞油时上升10m左右。每次捞油量虽然稍有增加,但是月累计捞油量却相对减少17%,总体效果明显不如隔3日捞油。
综合考虑,认为隔3日捞油的总体效果目前最好,作为该井的捞油周期最为合理。并自9月7日起开始执行每隔3日的捞油周期制度。截至目前,北4-91-萨零78井每次捞油时的液面恢复高度仍然在200m左右,液面恢复能力保持稳定,该捞油周期可以继续执行。
5、几点认识
5.1 提捞周期是动态变化的,要根据每次捞油产量和液面恢复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摸索更为合理的捞油周期。
5.2捞油周期的摸索直接影响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合理确定捞油周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铁军,榆树林油田提捞采油合理界限确定.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
作者简介:
李冬平 男 2006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