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溶血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溶血性贫血是怎么回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病案:范女士三年前开始出现受凉或接触凉水时四肢皮肤紫纹,几分钟内即可自行消失,且无其它不舒适感觉,范女士一直未把它当回事。一周前范女士受凉后突然发热、头晕、恶心、全身没劲、腰酸背痛、尿颜色像浓茶水,刚开始被当地医院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抗炎治疗三天后全身没劲反而加重,还心慌得厉害,几乎不能走路。家属提请转诊来到我院,此时范女士已不能活动,只能平卧,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蜡黄。

化验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29克/升,网织红细胞20%,白细胞及血小板数正常,骨髓造血功能也没有问题。但抽血时发现她的血液容易自凝,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血液中有一种能在较低温度,即在20℃(特别是4℃)以下破坏自身红细胞的“冷抗体”(医学上称之为冷凝集素)。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亚型之一,冷凝集综合征。

经过积极保暖,输温浴后的洗涤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疗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清除她的血液中冷抗体,此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尿色正常,乏力、头晕、黄疸等症状缓解,出院后范女士病情一直非常稳定。

范女士为一例典型的溶血性贫血。尽管范女士的临床表现已极为典型,但发病初始仍被诊断为泌尿道感染。那么究竟什么是溶血性贫血?该如何识别、治疗和预防呢?

究竟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所谓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过早、过多的破坏,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所发生的贫血。

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则称为溶血状态。临床上溶血性贫血为一大类疾病的统称。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

对于溶血性贫血患者,查明其病因对随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极为关键。溶血性贫血的病因颇为复杂,可分为两大类:红细胞自身(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红细胞自身缺陷几乎都是先天性疾病,包括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内酶生成减少或缺如(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血红蛋白结构异常或合成减少(如海洋性贫血)。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包括非免疫性因素和免疫性因素。

常见的非免疫因素有:

物理和创伤性因素

如烧伤和人工心脏瓣膜等。

生物因素

如细菌感染、疟疾等。

化学因素

药物(奎尼丁、甲基多巴、青霉素等)、蛇毒等。

由抗体参与的溶血反应所致贫血即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上以AIHA最为常见,由于该病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病情迁延不愈而备受医师与病友的关注。AIHA系体内免疫调节紊乱,产生温抗体性或冷抗体性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

临床上不足半数(约45%)患者病因不明(特发性),超过半数(约55%)患者继发于下述疾病:恶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梅毒及病毒感染、溃疡性结肠炎及免疫缺陷性疾病等。本例患者未查得其原发病,应诊断为特发性冷抗体型AIHA。

溶血性贫血有哪些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起病可急可缓,病情可重可轻,临床上以慢性型为多见。

慢性起病者常见临床症状为头晕及全身乏力(贫血所致)、黄疸、尿色变深甚至酱油色、以及脾肿大。急性发病多见于小儿,特别是伴有感染者,可有寒颤、高热、腰背痛、呕吐和腹泻;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及神经系统紊乱症状,如头痛、烦躁以至昏迷,继之出现黄疸与重度贫血症状(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头晕及心慌等),以及酱油样、浓茶样或葡萄酒样尿。

继发性者可能有原发病表现:如恶性淋巴瘤可以有淋巴结肿大等浸润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有关节、皮肤、肾脏、神经系统等病变表现。

此外,冷抗体型AIHA,如范女士有其较为特别临床特点:

发绀症

即在寒冷环境中,大多数患者表现有耳廓、鼻尖、手指及足趾的发绀,一经加温即见消失。

溶血征候群

急性病例可有发热、寒颤、血红蛋白尿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病例可有贫血、黄疸、肝脾轻度肿大等。

溶血性贫血如何进行治疗?

病因治疗

溶血性贫血原因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同。故应注重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最为关键。如为药物诱发者,停药后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在感染控制后,溶血即可终止。

药物治疗

尽管副作用多且复发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目前仍是绝大多数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别是温抗体型AIHA的首选药物,但对冷抗体型AIHA如范女士无效,不应滥用。多数患者于一周后出现疗效,待红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可逐渐减量,减量速度取决于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一般在4~6周内减至初始剂量的一半,以后逐渐减至最适维持剂量治疗至少3~6个月,最后停药。冷抗体型AIHA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AIHA可试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环磷酰胺等。

输血

溶血性贫血,特别是冷抗体型AIHA患者如范女士应尽量避免输血,因输血会带入体内新鲜补体进而加重溶血。急性发作期患者因重度贫血危及生命时可输注洗涤红细胞,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输在不同温度(包括4℃)下经过严格交叉配血的洗涤红细胞。

2.输注时,红细胞最好预温至37℃,并同时注意患者保暖。

3.输血速度宜慢。

脾切除术

脾切除术适用于红细胞破坏场所主要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也可用于治疗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温抗体型AIHA,但对冷抗体型AIHA无效的,如范女士,不应滥用。

血浆置换

急性或重型冷抗体型AIHA患者应于积极保暖及输血支持治疗下,进行血浆置换疗法,因冷抗体在正常体温下游离在血浆内,故血浆置换能在短时间内清除大部分冷抗体,可迅速缓解患者病情。

如何预防溶血性贫血呢?

溶血性贫血病因多样,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部分患者彻底治愈比较困难。患者应多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识别自身疾病所处状态,及时就诊。严重溶血急性发作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溶血发作时不要焦虑、恐惧,溶血发作期间不宜吃酸性食品(各种肉类、鱼、虾等水产),饮食应为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有助于提供造血原料,纠正贫血;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期间,应密切注意防治药物诱发的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肛周感染;恢复期患者可进行适当活动,但不可疲劳过度;同时注意避免诱发因素感染及药物等,如范女士出院后应保暖,避免受凉以防复发。

总之,溶血性贫血患者与医生一起努力使疾病处于稳定状态,即使不能治愈,也要尽量不影响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