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略谈语文“活跃”课堂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略谈语文“活跃”课堂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五严”新形势的要求下,为了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上,要树立人本思想,把广阔的课堂时空留给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活跃”起来,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才能消化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那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呢?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敬而亲之”,使学生敢“活跃”。 二、以“活动”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乐“活跃”。 三、重视学法指导,架构知识学习桥梁,使学生会“活跃”。

关键词:语文课 敢活跃 乐活跃 会活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057-02

在“五严”新形势的要求下,为了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上,要树立人本思想,把广阔的课堂时空留给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活跃”起来,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才能消化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移为实际的能力。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呢?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学习以及任教实践,略谈一些粗浅见解。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敬而亲之”,使学生敢“活跃”

传统教学从教的角度切入,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活跃”的新型师生关系。那么如何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最根本的是教师要扬弃“师道尊严”的旧思想,树立“以人为本”新观念。我们教师要舍得感情投资,真正关爱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敬而亲之”,而不是“敬而远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敢于说话,勇于说话。反之如果学生“怕”老师,在课堂上学生就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人文意识,善于做教学上的有情人,以“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学生主活跃参与的热情。我很关爱我的学生,在课间和学生是朋友,我经常深入学生中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游戏;学生生病时我经常亲自带他们去医院看病,陪他们聊天。所以我的学生和我关系特别亲近,他们对我是真的“敬而亲之”,因此他们在我的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可以相互争论。我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敢“活跃”。

二、以“活动”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乐“活跃”

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仅仅让要学生在课堂上敢“活跃”,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让学生“乐活跃”。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让学生真正“敢活跃”而且还“乐活跃”。

1、 精心设计语文活动,使学生“心活跃”

“心活跃”是指打活跃学生的心,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一种探索答案、奥妙的欲望。让学生“心活跃”的关键是设计好活动方式。活动开展得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我先放映了有关这一课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排练课本剧,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多学生都要积极扮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文章内容加深了理解,同时这次活动也给学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2、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探究性问题,使学生“脑活跃”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方法。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总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学以致用,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在课堂上还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自己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也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也是让学生讨论回答。可以说,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活跃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

3、重视朗读与说话训练,使学生“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等。但由于急功近利等原因,在实际教学中,朗读和口语交际能力往往被“粉身碎骨”式的课文分析或“堆积如山”的书面作业“挤压”掉。殊不知,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必要手段。古人有言:“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文本意识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作品本身的感染力,让学生主动地感知、探索、创造和积累,这与现行的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朗读教学,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我经常是放录音让学生模仿,同时自己也会经常带头朗读。不仅如此,我还经常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方法,在课堂上开展朗读竞赛,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由于现在升学的压力,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只讲一些考试会考的内容,然而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或者关系不大的内容,很多老师根本不涉及。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很多老师讲得很少或是根本不讲。而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每个单元的口语教学我都要上,同时设计很多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每节课我还会提前五分钟进班,让同学轮流,每天让一个人读书或讲故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4、 读写结合,使学生“手活跃”

读与写是“灵犀互启,密切相关”的,“读”是“写”的基础与根本,“写”是“读”的扩展和升华,语文教学若能将“读”“写”结合,想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光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要求我的学生每天要看书,同时要求他们做些语言方面的积累工作,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同时我还要求我的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身边发生的事。同时写日记还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如我在教学《端午日》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在日记上续写“追赶鸭子”的场面描写,在教学《我的老师》一课时,也让他们写自己的老师等。这就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重视学法指导,架构知识学习桥梁,使学生会“活跃”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得好: “教学,教学,就是 ‘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这些话启迪我们: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会学”,自学能力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必要条件。语文课堂教学过程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好“桥”,备好“船”,提供“钥匙”,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为师者应以“授之以渔”为己任,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为学生指点学习门径,铺设学习台阶。例如我教学课文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教学生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还教给他们分析这种类型的文章时该如何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分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分析的优美语言,并积累背诵,为作文积累素材。

倘若我们语文教师能真真实实地走进新课程,真真实实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真切切地倾听花(学生)开的声音,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让语文课真正“活跃起来”,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我们听到的将是琅琅的读书声,看到的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喜人景象,感受到的将是充满课堂的旺盛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赵福祺 李菀编.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杨九俊 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活跃 通识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