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是否面临“刘易斯拐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是否面临“刘易斯拐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前,珠三角地区出现的用工短缺现象,部分学者指出我国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笔者认为:二元经济模型本身就存在局限性,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综合考虑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从而对劳动力数量变化趋势宏观动态地把握,为科学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 民工荒 二元经济

项目来源:西北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1071)

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即“刘易斯拐点”,其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提出。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组成。传统农业部门是剩余劳动部门,其边际生产率为零;现代工业部门是接受农村剩余劳动的部门,具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在假设工业部门劳动报酬固定且至少高于农业部门30%的前提条件下,来自农业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即农村劳动力转移曲线具有完全的弹性。随着工业部门的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将会持续到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为止。农业部门剩余劳动消失将会提高农业边际生产率,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出现这一情形即“刘易斯拐点”。

一、“刘易斯拐点”离我们还有多远

经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我国当前出现的“民工荒”现状,对“刘易斯拐点”是否即将到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部分学者认为:分析我国现有耕地和农村劳动力数量,按照每人耕种50亩计算,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2亿,假若每年转移700万,这一过程也还将持续30年。此外若再考虑城镇企业对劳动力接收能力有限,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将更久,所以“刘易斯拐点”现在还远未到来。同样有部分学者指出,参考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刘易斯拐点”还为时尚早。2007年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13.5%,就业人口占43.6%。这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同期水平,表明我国农业边际生产率仍然很低,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很大的空间。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发出,研究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情形以及其年龄结构指出:“刘易斯拐点”有可能即将到来。这是因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只有33%左右是剩余的,而40岁以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5000万左右,劳动力无限供给正向有限供给转变。

以上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这是不可否认的,他们都是以刘易斯 “二元经济模型”的基础来分析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形势的,然而,刘易斯的经济模型是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而提出来的,用发达国家的经验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本身就存在着局限性,如刘易斯并没有考虑到户籍制度、城市中的失业现象、劳动力转移成本、农业的技术进步以及农业剩余劳动的非同质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会对“刘易斯拐点”的判断产生影响。

二、“刘易斯拐点”的影响因素分析

1.农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总的来说,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非常匮乏,文化素养偏低。最近几年,沿海发达城市的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工业行业就业对劳动者专业素质技能越来越高,要求就业劳动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没有技术的农村劳动者,就业空间越来越小,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截止到2006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中专程度、大专及以上程度仅占总数的3%和2%,高中程度占到10%,然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85%。

2.当前政策因素限制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策因素包括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等不利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制度。不合理和不健全的制度阻碍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我国目前城乡分割的户籍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的条件,但从本质上来讲,并未改变农民进入城镇门槛的高现状,农民在医疗、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依然与城市居民存在着很大差距。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不能在城镇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作,导致多数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生活工作几年之后又回到农村。

3.招聘中介及劳务市场发展缓慢。当前我国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劳务市场以及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规模相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来说还显得非常落后。当前大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的跨地区流动,而由中介服务安排的情况却相当少,这样就造成了劳动力不能达到最优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政府部门服务水平不到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市场招聘信息、劳动力供给情况以及提供就业培训,再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都离不开政府部门完善和科学的服务管理制度。相关调查显示:希望在外务工中得到政府的帮助的劳动者占78%。尤其是在服务方面,希望政府提供就业信息的占58%,希望政府提供权益保障的占30%,希望政府组织技能培训的占15%。这就表明:假如政府部门能够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将会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投身到城市建设发展之中。

三、总结

分析得出:讨论“刘易斯拐点”不仅需要考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总量,同时更应关注剩余劳动力的增加数量以及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把握劳动力动态变化的发展趋势。我们既不能因为“刘易斯拐点”离我们还很远的言论而沉湎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形之中,也不能因为“刘易斯拐点”有可能即将到来而放松对目前严峻就业形势的警惕。讨论“刘易斯拐点”是否来临的意义在于分析研究我国目前劳动力供求关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科学合理的转移,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参考文献:

[1]陈晓华.我国四元经济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中国经贸导刊,2002;4

[2]周祝平.人口红利、刘易斯转折点与经济增长[J].中国图书评论,2007;09

[3]蔡.中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化[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02

[4]姜华东.“民工荒”并不能说明我国经济到了“刘易斯转折点”[J].开放导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