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端节的记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端节的记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族“挤马”,从山谷里窄窄的赛道跃上坡顶,冲撞飞跃,能让人感受到水族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468类别:民俗

编号:Ⅸ―20

项目名称:水族端节

时间:2006年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简介: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那里的水族端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全国各民族节日中历时最长的节日,它从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第一个亥日起,至水历新年二月(农历十月)期间,每逢亥日,按古规分地区轮流过。

赛马是水族端节最独特的民俗,也是南方民族中的唯一。草原上的赛马万马奔腾,以场面宏大引人;而水族“挤马”,从山谷里窄窄的赛道跃上坡顶,冲撞飞跃,能让人感受到水族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在端节前的两个月,骑手小杨就为自己的赛马开“小灶”了。大清早,他便骑上赤色赛马往端坡上飞奔,他暗定目标,要在端节“挤马”时拿个冠军。挤马就在端节当天的午后进行。跑道中间设有祭坛,敬献着鱼包韭菜、豆腐、糯米饭、瓜果等祭品,一位银髯飘飘的寨老,端着斟满的一杯酒,祭词从他的口中缓缓诵出。他那庄严虔诚之情让人过目难忘,有一种在现代都市已经久违的独特气质,在我的脑子里久久定格。几年后的今天回想,我仍然不能不为之感动。祭毕,寨老跃身上马,身姿矫健而轻盈。他骑马遛上一圈,即宣告“挤马”开始。骑手们策马扬鞭,在烟尘滚滚的山谷里飞速奔腾,那确实是一种数马挤跑的场面。我盯着小杨和他的赤色马,马匹在抗争中挤出山谷,冲向坡顶。赛马不仅是比赛马匹的速度和力量,更是比赛骑手的马技和胆识。端坡上人山人海,为小杨鼓劲的拉拉队,几乎是在跟着他的马匹奔跑,可人哪里跑得过马。赤色马很快就难辨踪影了。

赛程不长,在众人的期待中,小杨终于牵着他的马从端坡上下来了。小杨果真不负众望,他的马以冠军的身份得到了披红挂彩的嘉奖。一位姑娘率先奔迎上去,姑娘后生们随后拥上,嘻嘻哈哈地把小杨和那位姑娘推到了一起……端节“挤马”,也是青年男女社交的大好机会。

漫步于端坡上,32年前的一幕浮现眼前。那是三都在后首次公开恢复过端的习俗,我有幸前往观看。那时,当地还不敢公开进行祭祀,担心“封建迷信”这顶帽子会不期而至,但赛马却是人们的一大期待。赛马没有在传统的“端坡”上举行,只见两三匹瘦马沿着一条乡村公路奔跑。有一匹马似乎荒疏了竞技,跑着跑着竟自动弃赛向田里的青草奔去。任随主人挥鞭,它还是毫无风度地低头猛嚼青草。看来,马也是“以食为天”呵!

端节的习俗与所有的民族习俗一样,是深入民族的灵魂而不可磨灭的;在那些非常态的日子里,又留下了什么样的历史记忆呢?坝街乡年近八旬的岑老告诉我:“‘’那年,大家在食堂过端,一人发了2两酒,3两肉,肉好像没得嚼,一滑溜就下肚了。后来大家拼命胀白米饭,七八碗,头十碗,敞开吃……”

祭祀活动是端节的灵魂。在过端的除夕和初一上午,家家皆戒荤食素;据传,这是为了纪念先祖从两广迁徙而来时牺牲的先人。又有一种传说,是祭奠一位古代为过端摘瓜而从房上摔下身亡的老人,所以端节又称瓜节。但水族过端“食素”的概念却与别处迥异――韭菜包鱼是水族祭祖的必备菜肴,而鱼虾一类的水产品在水族人眼里,都不是荤菜而属素食范畴。在理解一个民族独有习俗的时候,必须以本民族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才能真正进入角色。

铜鼓和芦笙的敲击鸣奏,构成端节器乐的主旋律。铜鼓平日里珍藏家中,不能随便触碰,更不能随意敲击。因为铜鼓是祭器和法器,它一响,就会惊动祖先,这是犯忌的不端之举。过端节时,家中的长者郑重将其“请”出,擦拭洁净,烧香祭酒,置于祭祀祖先的素席前。杨老是一位会水书的资深长者,他在祭祀前就朗声念诵:“打铜鼓,惊天地,请祖先。请祖先来过端,保佑子孙平平安安。”铜鼓低悬于堂中,离地面只有几寸。两位孙在一年前就学会了击铜鼓的要领。此时老大击铜鼓,老二手持一个木桶,随着鼓点的节奏来来回回向铜鼓的鼓腹拉动,洪亮的共鸣声弥散开来,它能飞出山寨,在山山岭岭间回旋,祖先定能听到铜鼓的召唤。

随着铜鼓响起,大家到寨邻家去贺端节。每到一家,都会互挽手臂在“秀!秀!秀!”(水族语:好!好!好!)的欢呼声中干杯。吃年酒家家乐在其中,不能漏掉一户。穿戴一新的孩子也是过端的主角之一,孩童的欢笑会带来好运,也让端节更加生机盎然,传承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