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市北碚城区小学生课业安排卫生学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G 478.1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7-0667-01
【关键词】 作业完成和分析;时间安排;学生保健服务
学习活动的合理安排是教育卫生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的效果,都取决于当时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学校必须依据学生大脑皮层的活动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来编排、制定课程与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保持和提高学生脑力和体力工作的效率。北碚区是重庆市优质教育区。为了解小学生课业安排情况,以便为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笔者对北碚城区6所小学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重庆市北碚城区6所城市小学为调查学校,每所学校从学前班至六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实物分析法、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所调查班级2007-2008学年上学期的课程表共计40份,辅以现场观察学习活动开展情况,并随机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内容包括学习时间、体育活动时间、每周课时数、相邻课程性质是否相同等。
2 结果
2.1 课程安排情况 有56.4%的课程表把最难的课程(数学、语文、外语)排在上午第2,3节,最易的课程(音乐、美术、体育等)安排在上午第4节和下午第2节;每周二、周三和周四安排的课程与周一、周五相比,学科相对较难,课时也较多,其中有4所小学将低年级周三、周四的课程多安排了1~2节。但各年级的课程表安排均不符合大脑皮层镶嵌式活动原则,忽视课程之间要难易相间、动静结合,学前班至六年级分别有30%,23%,30%,20%,20%,15%,15%的相邻2节课是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其中相邻课程性质相同或相近是指相邻2节课的学科性质相同或相近,如2节或2节以上的语文与写作、语文与阅读、体育与体育活动、数学与奥数、品德与班会连堂等。在各年级所有的体育课中,有48.5%被安排在上午第4节,忽视了学生经过一上午的紧张学习,此时已缺乏能量来满足体育课的能耗。在被访谈的学生中,有52%表示第3节课或第4节课时会感到不同程度的饥饿。
2.2 课业负担 学前班至六年级的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即在校上课时间)及自习时间见表1。三~六年级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均超过“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与课外活动小学生不超过6 h”的标准。学前班至六年级的每周课时总数分别为25,28,28,33,33,34,34节。三年级以上的周课时也超过了国家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周课时总数不超过27至30节”的标准。在访谈中,不少中、高年级小学生都表示家庭作业较多,“通常要做两三个小时”、“有时会做到晚上十点多”。
2.3 体育活动时间 由见表1可见,大部分学生只有在体育课、体育活动和课间操时可以进行户外活动。除学前班学生外,其他年级每日体育活动时间均低于1 h。课间休息大部分学生只趴在座位上休息或和同学聊天、下棋(高年级尤为明显),少部分学生在教室外稍做活动。低年级学生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比高年级学生稍多。
3 讨论
调查显示,重庆市北碚区小学生的课业安排与卫生学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缺少体育活动时间。当工作量过大时,大脑皮层就会疲劳,产生保护性抑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因此,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往往导致睡眠和户外活动不足,不但降低学习效率,而且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对学生身体发育也有不良影响。现代都市化的生活使儿童体力活动机会不断减少,而学习时间延长、课业负担过重、睡眠时间不足等均使儿童的部分体质指标下降,使生长发育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因此,学校应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来安排学习活动和周课时数。
调查还显示,重庆市北碚区小学课程安排欠科学。当工作性质转变时,会带动大脑兴奋区和抑制区的不断转换,多种性质不同的活动相互轮换,可以使大脑皮层各区域轮流休息,而连续安排2节或2节以上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容易使大脑疲劳,导致学习效率降低。难易不同、动静结合的课程相互交替,能更好地调动大脑兴奋性,使学习效率提高。因此,学校应合理调整课程表的安排。此外,针对学生在上午第3节课后容易出现饥饿现象,学校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课间餐,以满足青少年身体发育的需要。
学校在安排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大脑皮层活动的特点,遵循学生生长发育规律,保证学生学习时的用脑卫生,同时确保每日学习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合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4 参考文献
[1] 齐建国,王晓娟,宛文燕,等.现代都市生活环境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3):419-426.
(收稿日期:200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