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现状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现状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9-000-02

摘 要 我国2011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巨增,针对这一现象,银监会出台了新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本文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了导致今年理财产品发行情况的主要原因、特点以及所造成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 特点 影响 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概况

理财业务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保险业,经过几十年的改进与发展,不断成熟。1998年,我国工商银行开始涉猎“理财”,但不成功。2002年,第一个银行理财产品问世。2005年初,国内首个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问世。期间,中国金融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得2004年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正式步入轨道。

所谓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对潜在客户群进行研究调查,针对某些特定客户群体,根据他们的需求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虽然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时间短,但是在产品种类和规模上却有着相当惊人的发展速度。当前市场主要的银行理财产品有五大类:货币型理财产品、债券型理财产品、贷款类银行信托理财产品、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产品种类多了,规模也得相应增加。近几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发展迅速。2005年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达2000亿,2006年是4000亿,2007年又翻了一番,接近万亿元,2008年呈现爆发性增长,达3.7万亿元,2009年和2010年又分别以35.13%和41%的增长率增长。2011年产品发行规模为16.4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幅度高达1.34倍。

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地发行。这种趋势不减反增,而且更加迅猛。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所发行的个人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约达8.51万亿元,已经超越2010年全年。

二、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增的原因分析

国家统计局2011年6月14日公布了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5%。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人们不再认为储蓄能带来收益,再加上金融市场中股市萎靡不振、开放式基金市场不景气,因此转而投资风险较低、收益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

对商业银行来说,通过销售理财产品获取银行表外理财资金,然而投资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何乐而不为呢?导致今年发行量如此之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银行间市场资金供应紧张

从2010年11月29日起至2011年6月20日期间,央行连续4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央行也一直在利用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手段调控市场的流动性,这些都使得商业银行的银根紧缩,银行间市场资金供应紧张。而恰好理财产品有“类储蓄”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存款替代特征,毫无疑问在基础货币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它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竞争客户资金资源的重要方式。

(2)银监会对银行的考核压力

银监会对银行的考核包括存款准备金考核和存贷比考核。对国有大银行来说,存款准备金考核压力远大与存贷比。所以许多国有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来缩小需要缴存的存款准备金规模,因为理财产品的作用相当于把表内银行存款负债转变为理财负债,而理财负债是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的;而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存贷比考核压力要远大于存款准备金。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写的《隐秘的信贷数据》一文中提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央行公布了2011年10月的信贷数据,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商业银行新增信贷5868亿元人民币。然而作者发现10月份的存款量明显小于9月份,整体存款流出超过2000亿元。刘利刚探究原因,认为是银行在季度末突击存贷比,即大量地发行理财产品并在新的季度开始后将这些产品移出表外。

三、2011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

与以往相比,2011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突出特点是“期限短”和“发行速度快”。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越来越短,有些产品的投资期甚至只有几天的时间;也正是由于期限短,一批产品结束发行,银行立即推出新产品,这就要求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要极快。

从图2可以看出:除去未公布的理财产品,期限越短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越多,期限越长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越少,其中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最多。

也正是由于 “期限短”和“发行速度快”的特点,给2011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暴增创造了条件,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因为发行规模主要体现的是累计发生额。

四、2011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迅速增长的影响分析

(1)对投资者的影响

投资者热衷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是因为其低风险性和相对较高的收益性。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风险都低。比如说“货币互换型”产品,这类产品与外汇市场是紧密联系的。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截至2011年5月26日,中资银行正在运行的28款QDII理财产品中,有17款产品的累计收益率为负,其中累计亏损幅度最大的为民生银行发行的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QDII,累计收益率为-32.61%,这些损失大部分是投资者自己承担。所以,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火爆的背后,投资风险管理也是银行应该重视的一方面。

(2)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中国股市不强劲,基金也不景气,导致部分投资者将资金从股市和基金中抽离转而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反作用于证券市场和基金市场,使得这些市场更难吸引资金,出现“断血”。

(3)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央行披露数据:2011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57万亿元,占同期存款余额(78.6万亿元)的4.5%,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亿元。同时央行在其的《201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透露,2011年9月末,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为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275亿元,同比增长45.7%。2011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增长,特别是季度末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银行将理财产品所吸纳的资金作为“冲时点”的工具。这种做法给银行业带来的直接问题是数据的失真。从中国经济时报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建军的采访中我们知道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是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决策的,而一旦数据失真则会导致决策者对经济形势做出误判,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

五、讨论与建议

(1)政府

政府即银监会应该加强对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力度。事实上,在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爆发性增长的情形下,银监会于2011年8月28日公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鉴于2011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短”和“发行速度快”特点,这次管理办法特别规定了商业银行在发行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能再发行一周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也不能将预期收益率定得太高。从销售环节规范银行理财市场,加大对商业银行借理财产品高息揽储行为的管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的出台确实有效,10月份的理财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温,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下降明显。

(2)商业银行

在利率等多种手段的管制下,商业银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无一例外的经营策略。然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尤其是短期理财产品,拉高预期收益率,引发部分银行间的恶性竞争,甚至个别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有变相高息揽储之嫌,这些都会给银行体系乃至金融体系带来一定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做到:创新银行理财产品,避免重复;科学设计产品,确保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加强对营销人员的考核、管理和培训;对需要引起客户特别关注的风险事项予以重点提示;建立和完善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制度和理财产品适合度评估制度。

(3)投资者

在股市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其实,对于商业理财产品的投资也应该小心谨慎,特别是信贷类产品、打新股产品以及“货币互换性”产品。建议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李东卫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趋势、风险及对策.广西金融研究.2008(7).

[2]赵媛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研究.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1(4).

[3]仲小岚,刘新社.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浅析.北方经济.2006(2).

[4]陈莲.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还需“给力”.Property Rights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