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老师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丰富学生语文实践的经历,在语文中渗透生活;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活用”教材,融入生活素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活化 “生活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教师要深刻领悟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与意义,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将“课堂语文”变为“生活语文”。

一、丰富学生语文实践的经历,在语文中渗透生活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不断地激活学生生活体验的过程,生活体验越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深刻。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强烈的“实践”意识,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立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其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1.创设生活情境,引发生活体验。

与生活相联系的事物才会使学生感兴趣,我们要在课堂上扩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界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挖掘有效教学资源,积极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如果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可以播放故事情节录像,如《观潮》一课,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观察实况录像,也可以选择观潮之日观看现场直播,这都是可以做到的。现场大潮的景象,观潮人的表现,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学生如临其境,对课文内容怎会理解得不深刻呢?教师一定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可以通过板画来表现,如《故宫博物院》一课,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方位图,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将课文中的情境“再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将“再现”的生活情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现实生活也会有更深的体验。

2.模拟生活情境,活化课文语言。

学以致用是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更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我们要为他们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大舞台。

对于学生来说,采用“主人翁式”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体现。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广泛运用,无疑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模拟,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耳目一新,一改过去“无话可说”的被动局面,会争先恐后地上台表现自我,为他们搭建一个“炫耀才华”的平台,何乐而不为?如一些寓言、童话故事等体裁的课文,或者一些情节性很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议一议。不能死背课本上的句子,不会变通,而且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上自己的动作,将故事的情节表现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予的,同时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3.引入生活情境,加强对比感悟。

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去搜集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把它们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生活化处理的教材内容,往往最容易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促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挖掘更多的生活语文素材。

如在新课导入时,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介绍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不遵照事实,不坚持自己看法的事例引入课堂,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在教学《亡羊补牢》时,可以将类似事情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陶行知先生曾说,社会即学校。学好语文如果仅靠书本中的知识,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创设最佳的语言情境。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乐土,而且要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学语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技能的需要,而且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我们要关注的价值取向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跳出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生活化潜在的发展性教学功能,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活用”教材,融入生活素材

生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是包罗万象的,而教材上的内容是有局限性的,是不全面的,甚至有的内容是落后于时展的,与时代特征不符的。这时我们不能“以本为本”,要将过去的情境、观点与现实进行对比,在内容上,一些对学生没有教育意义的,甚至起反作用的,要忽略或一带而过。我们要尊重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活”用教材,而不能死教教材,要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如《翠鸟》一课,文中提到“我们”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是由于翠鸟不容易捉,因此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对于这段内容,最好不去深讲,而要从现实生活中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告诉学生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鸟儿也需要自由,不能随意捕捉伤害。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找一些相关的校本教材,或从生活中筛选出与课文内容相适宜的素材,补充到语文教材中进行教学。

“活用”教材,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但必须遵循语文教学原则,既要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又不能脱离教材。教师要把握好活用的“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我们要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引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走进课堂,走进生活,走出课本,体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