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根据电子类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实现了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探索出独具办学特色的新思路。按照社会的需求,提出了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

关键词:电子类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187-02

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现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地方高等院校已经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门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因此,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准确进行人才培养定位,合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这对推动地方高等教育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应用型人才的含义及其内涵

学术型人才从事的大多是基础理论的学术研究工作,从知识结构看,他们是以学科体系为本位,注重学术性,重视学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思辨性;从能力结构看,往往都经过系统的学科理论教育和专门的思维训练,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素质结构看,往往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的批判精神、原创意识和思辨能力。

应用型人才都是以职业需求为出发点,以行业需求为本位,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行业而言,需要以新技术、新研究作为支撑,知识更新快,因此,在知识结构上,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应用性、复合性以及创新性,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眼光与思维。;在能力结构上,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以及各种复杂的问题中的应变能力;在素质结构上,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各行各业,更强调其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性和与社会的共处能力。

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社会对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理论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

总之,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2 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知识讲授与技能培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基础理论讲得太多,实践操作太少;教师往往热衷于单向式传输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学生理解的不够深刻。自主设计实验太少;几乎90%以上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通常是接几根线和测几个参数就完成了实验任务,加上实验指导书写得非常详尽,学生只要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单科性实验内容多,而综合实训内容少;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往往注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实验实训内容安排方面存在缺限。另外,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电子类专业,但对电子类专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依然是专业教学的主要形式,无论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非常欠缺具有指导价值的成果,导致培养的电子类人才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另外他们对电子行业研究不够深入,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准确。同时由于没有很好的吃准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电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电子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情况:培养目标不准确,没有针对电子类企业岗位来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没有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在技能要求和专业培养上没有特色;培养目标沿袭普通专科和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没有注重素质能力培养。

3 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许多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方案设计上存在着很多误区。第一,不考虑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造成了“学术型”人才过剩、高级技术型和实践应用型人才严重匮乏。第二,停留在高职高专的“重技术轻学术”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没能按本科教育的规律和要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这一做法暴露出所培养的人才的综合素质较弱、专业提升较慢、创新能力不足和发展后劲不强等缺陷。

高等院校在培养电子类专业人才时,确立一个既突出工科专业特点又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从我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关于电子类专业的要求可以看出,电子类专业的特点是“突出专业基础、重视综合素质、强调实践能力”。故我们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培养出的对象必须有较为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具有分析与解决应用技术方面实际问题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专业建设的前提。在电子信息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适应国际信息化的大环境,培养掌握现代化技术、具有坚实专业基础的专门人才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根据高等教育和专业特点,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主要目标是: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性人才。形成与现代科技和高新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以应用性为主的复合型人才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以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景、人才市场的分析为前提,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基点,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检验标准,按照“学与用”相结合的原则,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能胜任相关领域研究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4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对策

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知识”或“能力”是如何获得的。毕业设计应贴近生产实践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转变为综合设计能力的职业技能鉴定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训练。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不流于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尽快适应社会需求,真正成为高知识、高水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是一种专业性通才教育,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立足于现实需要,依托地方,服务地方、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体现学校、企业、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以应用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理念。(2)灵活的专业设置。(3)针对性的课程体系。(4)先进的教学内容。(5)强化的实践教学。(6)注重产学研的合作。要努力从学科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转化。我们要改革中国传统教育中重知识、轻实践的不良倾向,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对技术教育的重视,努力实践,创建“应用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5 结语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中心任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质量工程,只有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和高超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另外,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注重从行为、品格上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修养水平。要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和自信心的培养,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明方向。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在市场上更加有竞争力的高水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华君,程正富,朱家富,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73-75.

[2] 陈运明,任科宇.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科技信息,2010:24-25.

[3] 陈小虎,刘化君,朱晓春,等.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4)55-56.

[4] 童华,朱华,安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5] 李祖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76-78.

[6] 吴忠权.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模式构建——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