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柑桔大实蝇的生物学特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柑桔大实蝇的生物学特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Tetradacus) minax (Enderlein) 是柑桔类果树重要害虫,由于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够深入等原因,导致部分地区防治失利,近年有回升趋势。本文对柑桔大实蝇的形态识别,以及卵、幼虫、蛹、成虫的重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该虫精准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柑桔大实蝇;生物学特性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Tetradacus) minax(Enderlein)是柑桔类果树的主要害虫,也是国家公布的对内检疫对象之一。我国柑桔大实蝇对柑桔的危害极其严重,近年来对其投入的研究很多,也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积累了丰厚的资料。本文根据前人资料综述了柑桔大实蝇在湖北地区的每个阶段的生物学特性,使以后的柑桔大实蝇防治工作更为有效。

1 卵

1.1 卵的形态特征

乳白色, 长椭圆形, 中部微弯, 表面光滑无花纹, 长约1.5~1.6mm(汪兴鉴,1995)。

1.2 卵的生物学特性

在宜都市卵期25~35天[1]。在鄂西地区7月中旬开始孵化,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孵化盛期[2]。在鄂西地区观察到,在柑桔上每处产卵量3~8粒,多的可达20粒[2]。宜都的温州蜜桔则是每处产卵2~18粒不等[1]。在三峡河谷的杂柑园是每处一般产卵5~8粒,最多可达18粒[3]。在宜昌市三斗坪镇东阳庙村观察产卵痕每处卵量不同,少者3 粒,多者26 粒。其中罗脐平均13.6粒,杂柑平均13.3粒,温州蜜桔平均12.9粒[4]。每孔卵块一般是2~26粒不等。这也许是由于观察时间和柑桔品种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单果产卵痕一般只有1 个,少数果有2 个或者3 个;2个产卵痕之间相距角度至少60°(以果蒂与果脐连线为中轴),相隔距离在2cm 以上。卵粒竖插并贴附于果囊,与果皮垂直[4]。被产卵后的果实,在果皮表面,即产卵孔的周围有水渍状,有汁液溢出。汁液初为透明,1~3天后变半透明,逐渐成黄色胶质[5]。

柑桔大实蝇的卵有滞育特性。吴志清于1955年11月收得1批产卵果,次年2、3月观察发现仍有少数未孵化的卵粒[6]。鲁红学等1992 年发现成虫于6 月中旬产卵于柑桔幼果,但一直到8 月下旬才孵化[7],而正常卵期一般25~35天,由此说明卵有滞育现象。

2 幼虫

2.1 幼虫的形态特征

3龄幼虫为蛆形,肥大,乳白至乳黄色,具光泽,长约14~16mm;口脊16~18条;前气门扇形,具指状突30~32个,排成一行第2~3体节前端和周围各有小刺带,第4~11节腹面前端各有小刺梭形区;后气门裂长约2.5~3.0倍于宽;气门毛端部的1/3~1/2分支,其中,背、腹丛各有9~16根,每侧丛各有4~9根;肛叶1对,大而突出[8]。

2.2 生物学特性

幼虫经历3个龄期,最后一个龄期生长很快[6]。在鄂西地区幼虫历期最短52天,最长72天,平均63天[7]。7月中旬开始孵化,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孵化盛期[2],孵化盛期在8月中旬[3]。幼虫孵化后就开始危害囊瓣及囊壁,同时危害果实,多数在吃完1瓣后再食第2瓣,所危害囊瓣多靠一面扩展,少有由产卵处两面延伸[6]。被害果的症状多有未熟先黄或黄中带红的色斑,容易脱落。虽外观与健果相似,但手捏时从产卵孔处有气外泄声,可予以识别[8]。被害果于10月开始落果,盛期为10月下旬,幼虫生活于果内[6]。吴志清曾于1955~1956年剥开817个果实观察,平均果内幼虫8.9~10.4头,一产卵孔内有33头,1个被害果内最多有39头。老熟幼虫喜欢清晨出果,出果幼虫一般在1日内化蛹,极少数延迟到3日才化蛹[6]。初孵幼虫取食囊汁随着虫龄的增加食量也逐渐增大,便纵横食害果肉呈絮状,缺食时还蛀食种子[8]。

3 蛹

3.1 蛹的形态特征

围蛹, 椭圆形, 黄褐色, 羽化前呈黑褐色,长约8.5~10.2mm[8]。

3.2 蛹的生物学特性

在贵州,蛹的历期一般为160~170天,而在25℃恒温下,只需32~36天就可以羽化[9]。鄂西地区蛹期210~220天[2]。由此可知,温度是影响蛹历期的一个主要因素。前人记载蛹发育起点温度为10.57℃,有效积温567.90℃[9]。但也有不同结果,如冉峰等根据数学建模计算,得出大实蝇蛹羽化为成虫出土所需的有效积温常数:2009年为635.92℃,2010年为796.27℃[10]。老熟幼虫随被害果落地,经1~10天后入土化蛹[3]。蛹在土中均为头部向上直立,若横置则难以羽化[12]。越冬蛹一般在土表3cm内最多,土层越深越冬蛹越少。蛹入土深度也因土壤类型而异[3],如砂土较粘土深,已翻土较未翻土深。越冬蛹在羽化前土壤温度过高,对其羽化不利,甚至死亡。山坡及丘陵地带,落果常远离柑桔树面,将影响在果园内的分布[12]。

柑桔大实蝇蛹具有明显的滞育特性。一定的低温过程是柑桔大实蝇蛹滞育的解除因子,昼夜时长不是控制实蝇滞育的因素。不经过一定的低温过程,柑桔大实蝇蛹不能羽化为成虫。范京安1994年曾将蛹一直放在适宜的温度21℃处理,即未经过低温处理,蛹未完成羽化。在6℃下处理30天的低温处理,然后在21℃处理之后,蛹完成了羽化[13]。

越冬蛹自然情况下在土中也有5%~15%的死亡率,原因是土温过高或土壤含水量低于10%或超过15%所致[3]。成虫羽化的最适土壤含水量为15%~20%[9]。蛹的浸水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其羽化率和羽化开始的时间,鲁红学的蛹浸水试验表明,浸水5天之内的影响虽然不明显,但羽化始日推迟5~7天;浸水6~10天的羽化率降低10%~20%,且推迟13天左右;浸水11~15天时羽化率降低56%~80%,羽化推迟15~18天[7]。吕志藻等连续9 年观察埋蛹得出结果为羽化率57.5 %,主要原因是蚁食占28%,霉变占12%,滞育占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