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白河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存在问题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白河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存在问题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白河县发展林下经济潜力很大,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分析了目前发展林下经济的现状,提出了今后白河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林下经济;存在问题;发展对策;白河县

“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是白河林下经济发展的目标。但如何将这项产业发展壮大有很多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现探讨如下:

1 白河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优势

根据“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原则,白河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1 气候优势

白河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典型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宜茶地排水性好,土壤肥沃。

1.2 林地空间优势

白河县现有林地面积117120hm2,其中国有林面积3426.7hm2,集体林面积113693hm2,退耕还林面积15073.3hm2。森林覆盖率为55.1%。

1.3 政策优势

2011年2月底,随着以“明晰产权、分山到户”为主的主体改革的结束,配套改革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政策的逐步落实,白河县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配套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白河县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实施办法》、《白河县森林资源流转管理试行办法》,提高了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盘活了林地资产,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林地产出能力,使林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2 白河县目前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经调查,截止2011年,白河县林下种植涉及林地5399.03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5%,产值为30495.4万元,涉及专业合作社38个,惠及林农80632户,惠及林农269241人。由此可见,目前处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2.1 思想认识不充分

通过调研,发现一些部门、镇对白河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产业底子较差,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较大气候,对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信心不足,发展动力不强,普遍有畏难情绪。同时,林下经济产业限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原因,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生产、销售的产品相对来说多为初级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有限,产业链条短,有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消极意识。

2.2 田间管护不到位

林下经济建设投入大、管护费用高、见效慢(建投产周期一般为2~5年),林农自我积累、自我投入能力不足,财政、项目投入极其有限,林农在短期内很难获得收益或者收益极低;同时,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难以对广大林农进行必要的科学用药、用肥、除草培训,多数林农文化素质偏低,导致林农对林下种植中药材、茶及养殖业水平不高,种植园区管理不到位。

2.3 技术力量不充足

种植园建设的规划设计、建园指导、栽植及管护等工作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但白河县人力严重不足,超过95%的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劳动技术培训。

2.4 品牌优势不明显

白河县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品牌过多过杂,品牌意识、品牌建设滞后,产品标识、包装难统一,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不凸现。全县只有2家茶叶生产企业,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另外中药材、木耳、香菇等都没大面积统一种植,且各自为战,缺乏交流衔接,先进的生产加工经验难以借鉴利用,不利于整体实力的提高和知名品牌的形成。

2.5 奖扶政策不完善

当前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尚不完善,产业起步十分困难。一方面缺乏对林下经济产业的扶持政策。如几家龙头企业在流转土地建设茶叶基地后,在茶园的管护、建设方面资金需求量较大,企业遭遇融资难题,加之金融信贷紧缩,直接影响了茶企的技术设备更新和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用于林农的奖励扶持力度较小。林农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开始的建园及种植,可后期园区的管护和扩大规模资金短缺,又没有其它的资金扶持,于是出现了“重种植、轻管护”现象,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 白河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对策

将白河林下经济产业培育成为富民产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精品建基地,规模经营壮龙头,科学管理提效益,打造名牌闯市场,加快推进林下经济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林下经济产业综合效益。

3.1 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首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白河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优势条件和广阔前景。但由于存在地域差异,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匀,产业基础强弱不对等,农民生产方式各不相同,发展林下经济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因地制宜,多种产业模式齐头并进。为此,在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而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做到总体掌控、分区规划、科学布局,积极引导向“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的方向发展。林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适宜发展森林景观旅游和林下养殖业,主要以森林旅游、农家乐,林下养羊、养鸡、养蜂、食用菌种植等为主;林地面积小,林地资源少,可发展花卉产业;林地分布零散,地势平坦,适宜林下套种,主要以发展林下药材种植、食用菌生产及各类林农间作为主。各区均可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布局科学合理、资源效益高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3.2 分类引导,规范服务,加强管护

林下经济要发展壮大,必须走规范化、标识化发展之路,做好规范、引导,对林下经济和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全面普查,针对林畜、林禽、林菌、林苗、林蜂、林药、森林旅游和林蔬、林粮等多种经营项目和模式,分别进行指导与帮扶,促使其在规(下转第30页)(上接第24页)范有序的生产中不断壮大。在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科技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开发与服务机制。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对企业、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走科技兴林的道路。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避免重面积、轻质量,重发展、轻管理的不良倾向,确保建设一亩,成功一亩,高效一亩。坚持建管并重,改造补植,培植高效精品茶园。

3.3 培育龙头企业,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

林下经济发展之初,多由农户或林农自发形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探索性和试验性,导致大多数农户或林农等待观望。因此,扶持好典型,抓好大户带动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典型带动方面,应通过培训一批有丰富林下种养经验、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的大户作为典型,示范带动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

3.4 扩面融资,破除瓶颈,多元投入保壮大

林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同样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为突破资金瓶颈制约,应采取“多渠道注水”的办法,来融资发展。主要是财政奖励一点,向上面争取一点,集合社会资金解决一点,林权抵押贷款支持一点,保险理赔补偿一点。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典型示范户、生产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资金奖励支持。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投资的主体作用,积极吸纳民间融资。此外,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帮助广大农民和林业生产经营者解决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3.5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做强做大林下经济产业

品牌是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素。实施名牌战略,巩固提升白河林下经济知名度,是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经途径。一是统一品牌。针对白河县林下产品低端产品多,名牌产品少,社会认同度、知名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建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对茶叶品牌进行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二是做强品牌。充分发挥县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自律、服务、协调等功能,按“协会+企业+农户”等方式指导生产、加工和销售,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在保持发展林禽、林畜、林蜂、林麝、林药等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相继探索出其它林下种植及养殖模式。(收稿:20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