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药大棚促成栽培试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药大棚促成栽培试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药是武穴市传统特色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00hm2以上,是武穴市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一。正常情况下,一般667m2山药产量为1250~1750kg,在武穴市上市期为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为不断挖掘山药增产增收潜力,延长上市期,我们进行了山药大棚促成栽培试验,现将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情况 试验安排在山药主产区的余川镇松山咀村钟金贵家山药田进行。供试地土壤为沙壤土,前茬为水稻。供试山药品种为武穴本地掌状山药,山药种子为农户自留的本地扁形种,于2011年3月4日播种,按厢宽1.6m(含沟宽0.3m),每行栽5株,株距0.35m的密度播种(5953株/667m2)。底肥于播种后3天在种块旁边穴施,667m2施45%复合肥50kg,于7月11日追施45%复合肥30kg。病虫防治选用80%大生可湿性粉剂、25%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药5次,喷施时间分别为 7月8日、7月23日、8月11日、8月30日、9月16日。试验田间除草1次、抗旱灌水2次。大棚保护地处理,山药播种前1天盖大棚膜,3月31日后,晴天揭大棚膜通风多次,6月12日揭大棚膜,播种后4天盖地膜,5月2日揭地膜。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大棚保护地大棚膜和地膜双层覆盖栽培和露地栽培(CK)2个处理,保护地栽培处理设1个大棚,大棚长20m,跨度宽3.2m,棚内分2厢,拱顶高1.6m,露地栽培处理小区长20m,宽3.2m。除大棚保护地和露地栽培方式差异外,其它各项栽培管理措施均一致。

1.3 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山药田间的土壤温度、出苗、大田生长和实产情况,土温测量土壤10cm处深度土温,出苗情况每小区每次调查50株,计算出苗率,大田生长情况以每次田间观察后语言性描述为主。为研究山药保护地栽培的早熟高产性,分4次不同时期采收,每次每处理采收30株测量实产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情况 田间调查,5月2日大棚内发现出苗3株,棚外未出苗;5月18日棚内出苗率为36%,棚外出苗率为2%;6月7日棚内出苗率为96%,基本齐苗,棚外出苗率46%;6月26日棚外部出苗98%,基本齐苗。6月24调查叶片数,棚内单株平均叶片数为36.5片,棚外单株平均叶片数为19.2片;7月26日调查叶片数,棚内单株平均叶片数为43.3片,棚外单株平均叶片数为38.2片。7月15日,8月6日田间观察,发现棚内长势较棚外长势旺,藤茎攀爬较棚外高,叶片较棚外多,叶色稍深。

从结果看,大棚保护地栽培出苗比露地早15~20天,齐苗早19天,这可能是大棚内土壤温度比棚外高,山药种块萌动发芽早,故出苗早。另外,棚内地上植株比棚外长势旺,前期因棚内出苗早,植株生长发育期也较早,故叶片比棚外多得多;到中期植株生长基本稳定后,棚内植株发育较好,整个生长期表现出生长势比棚外要旺。

2.2 土壤差异 从表1看,棚内土壤温度比棚外高,平均高3.6℃,到3月底,温差最大,达5.1℃ ,到4月中、下旬以后,温差在2℃左右。由于盖棚膜,提高了棚内土壤温度,促进了山药前期生长发育。

2.3 不同时期产量情况 从表2看,不同时期棚内比棚外667m2增产193~286kg,平均667m2增产239.75kg,9月下旬与11月下旬2次测定时,棚内比棚外表现增产幅度差不多,667m2增产190多kg,平均增13%,10月2次测定,棚内比棚外表现增产幅度最大,667m2增产280多kg,平均增18.5%。可能是山药产量前期形成较慢,但保护地山药植株发育期较露地早,故产量形成早,比露地高,10月是产量形成高峰期,保护地山药因出苗早,生长发育早,块茎形成高峰期来得早,故10月相比,增产最明显,增产幅度最高,到11月下旬以后,山药块茎产量基本形成稳定,因保护地植株长势比露地旺,生长发育好,故产量要高。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 山药采用保护地栽培,能明显促进山药早出苗,提早15~19天;同时,可增强山药植株长势,提高产量,增产13%以上,如提早在10月上市(正常武穴市山药上市期一般在11月下旬到次年元月),增产效果更显著。(收稿:201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