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析音乐审美教育及其有效性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因为没有明确的审美原则和标准,所以造成学生认识的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以“音准、节奏没有错误”为判定音乐美的标准。在一学生看来,只要将曲子弹完或把歌曲唱完,音乐表演没有音准、节奏的错误,音乐就是完美的。
误区之二:以“好听”为标准。可是“好听”只是个人的感受,不一定是人们共同的标准。每个人的爱好、修养、志趣不一,结果相去甚远。
误区之三:以音乐表现“完整”为标准。即没有停顿,就是完美的。
误区之四:以“音乐表现中没有技术性问题”为标准等等。
为了使音乐审美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审美的原则和标准。
一、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和标准的必要性。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有很多文章也在谈审美教育,我看都是从宏观的层面泛泛而谈,很空洞,没有从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的美,认识音乐与人关系,认识人们在表现、欣赏音乐时共同的审美标准,这一具体的层面来分析。多数的人还把过培养学生表现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作为音乐的审美标准。其实这是国家对音乐教育的总体要求,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我认为构建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和标准是必要的,如果在广泛深入、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在教材中逐渐增加可操作审美目标,有具体的细化的审美内容。它能通过中小学系统的音乐审美教育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观,使他们懂得享受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美;让众多学生成为,懂得享受音乐美的使者,再成为表现音乐美的传播者,最终实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实现音乐审美的价值,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人文环境。因此,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审美活动的原则和标准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审美活动的标准
我们应该认识这些原则是建立音乐审美标准的核心。因为,音乐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它自身的美,必定符合人们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才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比如:
1 音乐曲式结构美的标准。
如:音乐存在的最小形式,一段体,它必须由二乐句构成,二乐句之间形成呼应关系,与二段体的两个乐段义意相同。它们的美符合了呼应、对称、平衡的自然法则(即:有呼有应则平衡,反之,有呼无应不平衡,不完美)。歌曲中最基本的方整四乐句结构,符合对称、平衡的法则。单三部、变奏曲、回旋曲结构,符合回忆、再现、确认、肯定自然的法则。当然在这些曲式内部的乐旬、乐段之间,也符合对称、平衡的自然法则。总之,这些自然法则――就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审美标准。
2 音乐节奏美的标准。
音乐的节奏本身就要求暗合人的心率和呼吸节奏,才能让人身心感到舒畅。但是音乐在运动中丰富的节奏变化,不断地打破人的心率与呼吸平衡点,因此强烈地诱发人的情感一起律动,使人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抒发和表现自己美好的情感。这种手舞足蹈的身体运动,有时是屏住呼吸、收缩肌肉调整自身心率获得情感的一个平衡点与音乐的节奏合拍,求得情感与音乐运动节奏的默契,这是音乐节奏的审美标准。
3 音乐旋律美的标准。
音乐旋律美妙的音响犹如:优美、自然的曲线,又像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不是给人视觉的美,而是给人听觉的满足。悦耳的、动听的旋律运动,使人身体舒展,心理舒畅。并强烈地诱发和推动人的情感作协调的运动。从而,使人的情感得到美的享受、寄托。这符合人们身理、心理需要的原则,也符合诱发欣赏者完美的情感满足的原则等。这就是音乐旋律美的标准。
4 音乐和声美的标准。
和声为音乐展现了又一个表现空间,为表现宏篇巨著,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提供了又一种创作,和表现方式,使音乐的表现更加丰富。如:交响乐,在表现庞大的,气势恢宏的场面时和声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它能制造热烈、欢腾的气氛,也能表现悲壮的、感天动地的场面。使人感到一种不可抗争的力量,并获得丰满的力量美,符合诱发欣赏者完美的情感满足的原则。这就是和声在音乐表现中的一个标准。
5 音乐创作技法美的标准。
音乐创作法是经过长期锤炼,优胜劣汰得到的精华。是符合人类情感发展需要和审美习惯的。如:旋律的上行模进,有使人精神振奋积极向上的美;反行模进,给人平衡、对称、回归的美。又如:旋律的重复,有给人确认、肯定的美,回忆、再现的美等等。总之,适应人们的听觉要求和心理需要。也就符合音乐创作的审美标准。
6 音乐表演美的标准。
音乐的表演美,一方面指表演者在进行二度创作中自身所感受的美。另一方面是指表演者通过音乐表演传达给观众的美。因为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音乐必须通过二度创作[演奏(唱)者将作品演奏(唱)为音响]才能给欣赏者,这一过程首先是表演者获得展示自己表演音乐风采的美;然后是表演者根据自己对音乐美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并在创作中也获得音乐美;最后才将音乐表演的美传达给了欣赏者。他的表演必须符合是自然的、完整的、流畅的、强弱适当的、符合人们情感需要的审美标准。
三、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审美活动与人的情感关系。
音乐的进行和发展,必须符合人们的情感发展的需要。人们才觉得音乐是美的,是抚摸心灵的艺术。那么,音乐对人的情感发展和变化有什么规律?音乐与人的情感还有些什么关系?
1 音乐的节奏与人的情感关系。
人的情感源于有节奏的心率,人在平静时的自然心率为每分钟75―100次,所以大多数音乐的速度都在这一范围,让人听起来自然界舒坦。即使有快节奏的旋律,那必须有舒缓的旋律与之形成对比。使音乐最终回到人的自然心率大致相同的速度。这是音乐表现的一种标准。
2 音乐的速度与人的情感关系。
音乐的快慢是音乐旋律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必须符合人的情感酝酿、启动、兴奋、激动的变化过程。每一变化都要时间,比如:演唱歌曲时,歌词的含义通听觉,在大脑形成一个概念,再由曲激发成一种完美的情感,大约3秒。因此.歌曲演唱、演奏的每一技巧都必须是渐进的过程,才符合情感启动、发展、变化的时间过程,这种过程就是情感发展的需要.符合了这种时间需要就符合音乐的又一审美标准。
3 音乐的强弱与人的情感关系,
音乐的强弱变化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变化,人将感情的渲泻寄托在音乐上,就要求音乐有强弱的对比。使人得到对比的情感体验。比如:在音乐进行中重复乐句必须有对比处理。没有对比和变化,就平淡、乏味。因为,在对比中强的音乐能掀起热烈、欢腾、激动、兴奋的情感。人们有时欣赏音乐就等待这种刺激,使情感在激动的兴奋状态下得到渲泻,最终使听觉与情感在渲泻中得到了充分满足。当然,对比中弱的音乐能使人屏息、静心去感悟.得到好似雨露的滋润、细腻和甜美的情感快乐。因此,音乐的表现也就要求符合人的这一情感变化的需要,符合这一审美标准。
4 音乐的特殊性与人的情感关系。
音乐艺术有自身的特殊性(音乐的非语义性、非视觉性、时空性),音乐的美有时就在于音乐特殊性,如;音乐的非语义性(不确定性),使音乐的表现没有定向性而神迷诱人,它与人的情感的随意性十分相似,并相互引响。如:音乐的声波,能引起人的身心做相同的情感波动。不管是本能对音乐的刺激产生的随意情绪,还是主观的联想产生的情绪,总之是音乐引起了人的幻想的、随意的感情。人们有时就寻求这种感情在音乐的共鸣中得到幻想和、寄托。这也是音乐审美的一个标准。音乐艺术也要求发挥这一美育功能,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