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闵乃本团队:“冷板凳”,一坐十九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闵乃本团队:“冷板凳”,一坐十九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从1986年至2005年,整整19年,他们埋头于介电体超晶格的研究,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毫不计较回报;他们不断追求和创新,使一个冷门学科发展成了热门领域。他们让国外同行肃然起敬,因为在这个领域,中国科学家引领了世界最先进水平。

2月27日,空缺了两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发给了这群甘于寂寞的中国科学家――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实验室闵乃本、朱永元、祝世宁、陆亚林、陆延青等5位教授。

尽管1984年发现准晶,掀起了准晶研究热,但1986年,闵乃本教授的研究组将准晶概念导入介电体超晶格时,并不被看好。

“一个理论要得到别人的承认,没有实验的验证是不行的。”闵乃本说。

要用实验验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准周期介电体超晶格的制备技术。研究组下定决心,要攻克这个难题。之后的两年时间,研究组的科学家们没日没夜地扑在实验室里,做了无数试验,想了各种办法,却都以失败告终。

屡败屡战了几年,幸运女神终于来敲门了。

1995年,在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之后,祝世宁教授借用半导体平面工艺,成功制备出准周期介电体超晶格。1997年,研究组在准周期超晶格中,高效地同时实现了两个光参量过程,直接地得到三倍频,同时还得到了二倍频。这不仅验证了他们先前提出的理论,还实现了多波长激光的同时输出。这是自1984年准晶发现以来,准周期结构实用化的一个成功范例。

准位相匹配材料研究终于转变为热门领域,在此之前,闵乃本和他的研究组已经坐了十多年的冷板凳

了,研究变热了,不少人觉得,闵乃本可以把接下来的课题扔给应用界,安享现有成果了。但闵乃本和他的团队选择了继续钻研。闵乃本表示,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产学研链接还不完善,我们必须把全新原型器件研制出来,才可能得到应用界、工业界的关注。“我们要多走一步,让大家看明白”。

这一步,一走走了8年。2005年,研究组将基础研究成果与全固态激光器技术相结合,研制成功全固态、超晶格、红绿蓝三基色和白色激光器。2005年出版的光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刊物《光学进展》评价称:“这是彩色激光显示的重要目标”。

很多人问闵乃本和他的研究组,在坐冷板凳的时候,在科研没有突破的艰难时候,有没有想过放弃;有没有想过,可能经过很多年努力最后未必会出成果?

“真正的科学家要耐得住寂寞。”闵乃本说,“科学研究不能以功利为目的,当我们设想介电体超晶格这个研究系统的时候,根本没有预想到今天的这些成果,只是埋头做下去,越做越有兴趣。我们相信,真正的科学,到了一定的时候,一定会对人类有贡献。”

“这个项目从1986年做到2005年,经历了19年时间。这19年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也不是我们得奖的5个人能够完成的,还有很多人,他们也花了很多的心血。对于这样一个成功,我最想强调的是团队贡献。”(林蔚)

(摘自2月28日《中国青年报》,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