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学生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性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值得应用的一个好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差异性分层教学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这是最早的“分层教学”方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也曾提出:“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纵观现代教育,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生的个性都各有不同,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差异较大。而这种差异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尤为突出。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1、不同学生起点存在差异

本校是一所县级高中,学生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县城。入学前,他们的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

2、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有些同学家里有电脑,甚至有些电脑爱好者参加过专门的培训。这些同学在电脑方面可以成为“专家”;相反,有些学生,特别是从农村来的学生从未接触过电脑。因此,和别的学科不同,他们的知识水平存在极大的差异。

3、学生的主动性存在极大的差异

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强,愿意学习电脑方面的知识,他们会主动去完成老师课上布置的任务;而有些同学,特别是女生,对电脑这种实际操作比较强的学科不感兴趣,一上信息技术课,不愿意去学习。自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不一样了。

要是对这些不同起点、不同知识水平和不同学习劲头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很无聊,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玩游戏上;基础差的学生又会觉得很难,无法接受,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这

就需要进行“分层教学”,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分层教学:

第一步:针对学生之间这些差异,给他们编组

分层教学的基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编组。编组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知识测验。依据调查结果,可以将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是学生基础差,对电脑没兴趣,接受和学习能力也比较差,就按大纲基本要求实施教学;B组是接触过电脑,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较好,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就按略高于基本要求实施教学;C组是基础好,接受和学习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需要提高的学生,要发挥他们的特长。要把水平相近,差异不大的分在一组,使他们之间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但是这三个层次的划分不是公开的,不能给学生造成心理影响,只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依据;另外,层次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实施一段时间后,要对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进行调整。

第二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备课

层次分好了,就要备课了,这一步也很关键。教师要认知研读大纲和教材,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握好哪些是大纲的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属提升要求,是B组学生掌握的;哪些是最高要求,是C组学生可以学习的。然后,进行教学设计。

第三:按照备课内容,开展有层次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上课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分层,就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宗旨。做到对C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主要是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并给他们安排提高版的任务;对于A组学生要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帮助他们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于处于中间层次的B组学生是占大多数的,要对他们“扶”“放”相结合的方式,要让他们熟练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带领他们学好课堂知识。这样好生有事可做,差生也不会觉得自卑。

第四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评价的基本原则是看学生是否达到了该层次预期的目标。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对于能够完成相应层次任务的同学,尤其是A层次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对B层次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他们主动探究,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对C层次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高标准,严要求,鼓励他们探索和独创、不断超越自我。对于没能完成任务的同学,要帮助其找出根源,及时调整教法、学法,亦或进行课下辅导,弥补不足。通过分层次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上对自己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不断地促进他们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就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引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保证A组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地弥补知识结构或学习习惯上的不足迎头赶上;使C组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不骄傲,追求更高的目标。分层教学法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对于提高课堂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士成 宋依芬,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的尝试. 教育艺术,2003年04期

【2】王吉庆主编.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

【3】张家全著.网络与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 月

【4】陈元保.分层教学全面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8):15—16

【5】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