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农产品价值形成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由于现阶段农产品价值形成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农产品的价值衡量困难,市场价格不能准确地反映价值,并且经常波动,从而使农民的生产投入不能按正当的交换途径全部收回,收入增长困难。
【关键词】农产品 价值 价格 不确定性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力图促进农业的发展、缓解农民经济困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是仅仅从事一般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民收入并没有得到显著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纯收入在某些年份甚至是负增长。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一般种植业农产品的价值形成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致使农产品的价值形成不易衡量和计算,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其价值,农民的生产投入较高但实际所获得的收益回报却较低,增收较为困难。
农产品价值形成中的直接构成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很多,在农业生产周期中各方面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总的来看,一般种植业农产品的价值形成和影响因素主要应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生产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二是劳动者活劳动耗费所新创造的价值(其中包含劳动力价值和价值增殖两部分);三是其他影响因素。
一、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耗费的不确定性
在农业(这里仅指种植业)以外其他各业的生产经营中,每个经济组织或经济单位,一般都设立有专门的部门并配备有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进行核查和计算,就连个体工商户也不例外。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每天都要进行,要求真实、完全地反映生产资料的耗费状况,以使生产经营单位能够及时、准确地衡量生产经营投入的大小和经济效益。而在农业生产中农产品(这里主要指传统农作物)的生产资料耗费一般都是以年作为生产时间单位进行计算的。我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前主要由村或生产队作为核算主体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则由各家各户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独立进行。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村实行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中,绝大多数农户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生产资料耗费的经营核算。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农户种植同样面积的土地所购买和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不同,使得农业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的计算,不能像工业生产、商业经营一样使用统一的标准,再加上农业生产中主客观方面限制和影响因素的不一致,这就增加了核算的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在我国农产品生产中的生产资料费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当年生产过程中全部耗费的生产资料费用,主要包括种子秧苗、农用地膜、化肥、农家肥、农药、燃料、水电、农具购置及修理等费用;二是当年生产过程中部分消耗的生产资料费用,主要包括机器、役畜、生产工具、建筑物等折旧费。以上各种生产资料的费用由于产地、品种、规格、质量、价格和使用数量不同,使得所支出的费用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农户有着很大的差别,即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农户间也存在很大差别。并且,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在一年中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有形的、一次性消耗的生产资料费用还容易核算,无形的、每年部分消耗的生产资料费用的核算具有不确定性,致使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耗费的总体核算较为困难。
二、农业生产中活劳动创造价值的不确定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告诉我们:劳动者劳动力的耗费过程即是劳动过程,劳动过程一方面作为具体劳动能够创造各种使用价值,即生产不同的产品;另一方面作为抽象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其中包括劳动力价值和价值增殖)。劳动者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会创造归属不同的价值。依据以上原理比较其他行业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农产品价值形成中农民劳动创造的价值计算存在着不确定性。
1、农民必要劳动创造的劳动力价值计算存在不确定性
从种植业外其他各业来看,劳动者的必要劳动耗费都是以劳动力价值即工资来体现和补偿的,有小时工资、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年薪等各种形式。这表明:在这些行业中进行劳动,劳动者不论劳动时间长短、繁杂程度如何,他们的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即劳动力价值,通过工资形式比较容易地就体现出来。在农业生产中,农民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也应以劳动力价值及工资形式来体现和补偿。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劳动者的必要劳动耗费是农村集体通过劳动工分制来进行衡量和计算的。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集体经济单位的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不同生产单位、不同时期对同样劳动力从事同样劳动的劳动日值计算是不一样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劳动工分制在大多数农村已成为历史,使得农村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计算失去了依托。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时一般不会去专门计算自身每日、每月乃至全年的劳动力价值,或者说根本不懂得如何去计算。多数人还认为,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为自己和家庭进行劳动,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去考虑劳动力耗费的价值计算及其补偿问题,如果受雇于他人才会去计较自身的劳动力价值。而且,国家和地方政府至今也没有对农村单位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进行统一的标准评定,再加上全国各地农业种植条件的不同,农业生产中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投入的计算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无形中就增加了农业生产中必要劳动创造价值核算的不确定性。
2、农民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即盈利的计算也存在不确定性
盈利在工商企业是很重要的核算内容,它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在农业生产中,由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每个农户不仅不会而且也不可能去核算自己生产的盈利。一方面,由于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机构,对农民生产经营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即盈利进行过较为合理科学的核算,致使全国甚至同一地区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核算标准;另一方面,各地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条件不同,所需要投入的活劳动量也存在很大差别。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农业生产经营中,农民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即盈利的计算存在不确定性。
三、农业生产中的其它不确定因素
在我国不同地区,农产品价值衡量还要受到农业生产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地质量、技术水平、生产规模、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系列的因素,在不同地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用和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更增加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衡量核算农产品价值的难度。
1、农业生产发展规模的影响
农业生产发展规模是指作为生产单位的农户所拥有或占有的固定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它包括土地、劳动力、机械与设备等要素的数量。农业生产中固定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越多,生产规模就越大。它是影响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生产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发展规模大小不一样,实际带来的效益高低也不同。这样,就致使在不同的地区同样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核算的不同。
2、农业生产科技投入高低不同,无形中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不确定性
农业生产科技投入的高低,会对农业生产的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对农业生产效率会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农业的科技投入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地区高低不同。这无形或间接地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在不同地区统一核算的难度。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所不同。
3、自然灾害的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平均约有五分之一的农村人口遭受自然灾害。当洪水、干旱、台风、地震、冰雹、雪灾、蝗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过后,不仅所有受灾农民的生产投入必然会增加,有的甚至会成倍地增加。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农民生产自救的投入周期延长,成本核算困难。
4、农用物资质量缺乏保障的影响
现阶段,尽管国家下大力气整治农资市场,市场情况逐渐转好,但仍然存在着种籽、农药、肥料、农用地膜等生产资料的制售假劣的行为,假种籽、假化肥、假农药坑农事件屡屡出现。另外,如果出现化肥、农药的有效含量表里不一、实际含量与标注含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农民的生产投入。这就使得在同样生产条件下,农产品成本外支出计算的不确定性增加。
四、影响
农产品价值构成因素的不确定性致使农产品的价值核算困难。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能准确反映价值,农民的农业生产投入就很难及时、全部收回,甚至是亏本经营。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平均每种植十亩地大约需要3名左右的劳动力。现在,我们假定一个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按平均工业劳动力如一般农民建筑工人每人每年8000元左右计算,种植十亩农田投入的劳动力成本大概需要2-3万元。以北方种植业为例,每年两季平均亩产粮食1000公斤左右,十亩地的总产量10000公斤左右。若按现在粮食市场平均价格1.80元/公斤来进行计算,农民收获的粮食全部卖出去总收入也不过18000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会越来越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价值或价格也会不断增长,即我国农业生产活劳动投入成本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因此,单凭发展种植业,农村居民也仅仅能保证自己家庭成员吃粮不用愁,实际收入并不会提高,甚至有时会出现负增长。
以往,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做法是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来进行适当弥补。但从长时期看,单纯依靠提高农产品产量来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已越走越窄,单纯以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的企望也由于国际市场的低比价而难以实现。只能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开辟农民的非农收入途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参考文献】
[1] 曹晔、徐祗坤、张丽英等:中国农产品成本的理性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武占海、张继永:加大投入强根基,降低成本增效益[J].保定日报,2005-11-10.
[4] 尹成杰:关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京),2005(1).
[5] 郭淑敏、马帅、陈印军: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京),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