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整合工作模式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整合工作模式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专职人员匮乏,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学生群体的需要等困境。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开展时间长,从事的人员多,研究管理体系健全。可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合理整合两个系统,形成"一项基础,两个主体,三股力量,四种结合,五级体系”的立体化工作模式。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立体化整合构建

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仍然匮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学生群体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我国高校中开展时间长,从事人员广,研究管理体系健全,在学生中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两者的合理整合为基础,构建一套卓有成效的立体化工作模式是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思路,具体可以概括为“一项基础,两个主体,三股力量,四种结合,五级体系”。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为基础

1.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已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程中逐一穿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为方式,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渠道,努力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广泛吸纳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核心和骨干力量进行培养。鼓励他们积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和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有效弥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人员匮乏的不足。

3.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开展班集体党团建设

利用班集体党团建设的有利平台,以班会、年级大会为实施契机,团体心理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为主要方式,提升班集体凝聚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渗透,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和教研室为工作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事务主体,它负责了规章制度的建立,日常心理咨询的开展,专业心理网站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选拔与培养,心理普测与危机干预的实施等各项工作。只有切实抓好中心工作,从学校自身情况出发思考工作方向,做好全局统筹安排,才能真正行之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研室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研主体,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主要力量。只有在高水平教学科研的支持和引导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育德的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完成“成人、成材、成功”的最终目标。因此,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教研室的作用,鼓励教研室成员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提高其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技能以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实践促进教研,以教研促进管理,以管理促进工作,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循环。

三、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中心教师”三股力量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心理自助的方法,因此大学生群体一直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既要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长在基层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成为最前线的宣传站、排头兵;更要让学生心理社团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的主力队员,成为心理工作顺利深入开展的有力支点。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党团组织培养、班集体建设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真正做到“助人自助”。

辅导员直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模式,虽然很多专家学者还就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着研究和讨论,但就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言,它有效弥补了专业心理咨询教师数量和精力的不足,对学校专业心理咨询和教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辅导员大多有教育学和思想政治专业背景,有第一线接触了解学生的巨大优势,长期从事学生工作也给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只要给辅导员进行系统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正确的工作方法指导,他们就能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心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拥有专业的心理学教育背景,又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教学工作,因此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他们担负着最重要的责任。他们既要负责中心和教研室两个工作主体的运转和建设,还要对辅导员和学生群体进行专业指导。

“学生、辅导员、中心教师”三股力量支撑起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院-学校”的基本工作体系,它们互相影响互相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真正实现多元立体化的职能分工,确保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四种结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发展

1.心理课程教学和心理专题活动相结合

(1)开设科学合理的心理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渠道和途径,因此从开展心理课程教学入手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着重要影响。学生掌握的心理知识丰富了,心理“免疫力”提高了,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者人数自然会下降。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要根据不同种类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①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如在低年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在高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学》等高层次课程。

②根据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开设不同课程。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犯罪心理学》、《法制心理学》;为思政及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为管理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专业心理课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助人自助的方法。

(2)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相关活动

①以五月心理健康活动月为平台,通过大型现场心理咨询、散发心理宣传小手册、播放心理音乐和愉悦心灵的美文、以及心理电影展播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构筑一个珍爱自己的心灵家园,搭建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形成“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的校园氛围。

②针对特定时期和特定需要开展相对应的活动。如军训期间抒发新生对教官队友祝福之情,培养新生感恩之心的“最美的祝福”活动;为让新生感受学校和谐如家的氛围,在新生入校后,开展的“相识相知”团体辅导活动;为假期留校学生排除思念之情,开展“成长与感恩”活动等。

③开展多种活动方式相结合的活动。如与戏剧相结合的心理剧大赛;与辩论赛相结合的心理辩论赛;与管理培训相结合的素质拓展活动等。

(3)举办不同主题的专题心理讲座

根据当前学生关注的话题和社会现象,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题心理讲座,从人际关系、职业规划、恋爱心理、新生适应等各个方面去充实课程教学的内容,既可以活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氛围,也促进了学生人格健康的全面发展。

2.多种咨询方式紧密结合

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化、多样化,单一的咨询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传统一对一面谈咨询的基础上还需要衍生出多种咨询方式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1)将咨询空间“虚拟化”

在学校心理网站上开通网上咨询功能,采用QQ、MSN、网络聊天室、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心理咨询。既给咨询老师提供了方便,可以在家在外为学生做心理辅导;学生也能在网络虚拟世界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可以畅所欲言。

(2)将咨询信息“及时化”

开设“心灵热线”、“生命关爱热线”,24小时安排人值班,学生有任何的烦恼与困惑都可以直接用电话和短信的方式和心理咨询老师进行交流,缩短了咨询前期的时间,自身心理问题的扩大也能及时得到控制。

(3)将咨询来访者“团体化”

针对有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咨询,通过这些团体心理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成长和心理自助能力。

3.心理普测和心理危机预防相结合

心理普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掌握学生基本心理情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一个主要渠道。在普测结果的基础上,排查筛选出心理异常严重的学生编录进“心理危机预警库”,组织中心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对其进行跟踪干预辅导,以减低这部分学生心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使“介入式危机干预模式"转变为"预防性危机干预模式"。当学生心理危机爆发时,还能以预警库资料作为心理危机评估的原始依据,根据心理危机评估结果迅速做出应对方案,集结校内各方面力量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使危机当事人安全度过危机,情绪症状得以缓解。

4.教师专业引导和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相结合

朋辈心理互助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烦恼等各种问题时,他们往往求助于他们的朋友寻求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指导,以及情感上的关心、安慰和鼓励。朋辈心理互助不等同于普通学生心理社团活动,它是一种半专业的心理工作模式,要求十分严格,更强调专业教师对学生的素质选拔和指导培训。一般在教师推荐和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测验和面试,确定朋辈辅导员候选人后,还要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最后根据他们培训表现择优组成正式的朋辈互助人员。朋辈心理辅导不仅是对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的良好补充,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自助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在降低心理问题产生和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五、五级危机干预体系

通过构建学校、学院、年级、班、宿舍五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降低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由寝室长随时掌握全寝室同学的心理状况,将寝室同学的心理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心理委员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所在年级辅导员报告。

辅导员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学生干部等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管学生工作的学院负责人坚持每周一次向学生辅导员了解全院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各学院每月填写《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交中心进行汇总评估。

各学院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迅速以电话的形式将该生的情况上报,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中心报告。

中心设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将全校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信息录入其中,实行动态管理。中心也及时将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中的学生名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和排查结果、学院上报的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的心理评估结果,以及通过其它途径获取的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名单及其心理评估结果等相关信息反馈给相关学院,使学院在心理预警信息收集时更具有针对性。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