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三备考,勿忘读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三备考,勿忘读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知从何时起,人文阅读已在高三近乎绝迹了。这种现象应该引起语文教师高度的警醒。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然而在现今的高三语文教学中,“读”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已经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机械的背诵默写和考题的训练。就高考备考而言,重视语基,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因此而忽略阅读,能不说是一种本末倒置,其效果是得不偿失的。

事实上,如果我们认识到“足够的人文阅读足以让学生俯视高考”(王荣生),在高三一年鼓励学生多读书,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活动,是可以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阅读素养的。

一、坚持阅读,增强文学敏感

阅读能力的提升只有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才有可能实现。进入高三,我们仍应大力引导学生坚持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与文学作品的亲近感,从而增强文学敏感度和感受力。北京语文高考状元孙婧妍同学在她的文章《语文于我》中写道:“在高考前的那个学期,为了保持语文学科的感觉,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教室后面的窗台上堆满了我带到学校的各类书籍,有时候抽出一本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尼采压在泉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正是这样持续不断的阅读,使得孙婧妍同学能够学会读懂作品,获得丰厚的文化积淀,从而轻松地面对高考试卷。

在高三,我们一定要激发起学生坚持阅读的热情,在班级里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在班级里设置了班级图书角,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数百本文质兼美的书籍,满满一柜的书放在教室前的墙边,吸引了绝大多数同学的眼光,得到了高效的流转。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项活动来展现同学读书的成果:每周读书心得展评,同学们将自己所写的读书心得张贴在班级的壁报上,以微博墙的形式接受其他同学的阅读和点评;语文课前演讲,提前一周指定学生就近期读报收获写好时事评论,经老师修改后面向全班发表演讲,并请两位同学点评;早读美文分享,每次语文早读课上均有一位同学上台朗读自己推荐的优美散文或精彩小说,并接受同学的提问。这些活动形式多样,激发和保持了同学们阅读的热情。另一方面,分组合作的形式,又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我相信,若干年后,他们会忘记很多课,会忘记很多习题,甚至也会忘记最后的高考分数,但语文课堂的一次演讲,早读课上的一次朗读,很可能会成为他们最美好的高三记忆。

二、广泛阅读,拓展文化视野

所谓广泛阅读,在高三备考过程中,主要不是指阅读的数量,而是指阅读涉猎的广度,做到“见多识广”。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和较高的综合素养,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能有所涉猎,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一个着眼点。读书涉猎广,见识多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会更强一些,语言表达会更生动一些,写的文章内容更丰富,见解也更新颖独特。

要拓展高三学生的阅读视野,需要教师格外地注重引领,而且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和资源。

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书籍、文章

教师要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和眼光为学生挑选优秀的人文书籍和文章,一方面要考虑思想的深度、语言的魅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开学初,我和整个备课组的同事就精心制定了一份高三语文拓展阅读书目,编选了一本包含散文、小说、评论三种文体、总量100篇的阅读文选,集体的智慧避免了个人眼光的缺失,书目和文选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随笔里关于读书的话题写得越来越多,课间就书中内容来和老师的交流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这在以往的高三教学中是难得见到的。

在挑选书籍、文章时,我们一定要注意门类的齐全,数量不在多,关键是覆盖面,文学、历史、哲学、文化评论、时事评论、科学史等都应该有所涉及,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他在某个方面的兴趣。

2.纸质阅读与影像观摩相结合

现代社会,阅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影像阅读、数字化阅读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虽说纸质阅读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影像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作为教师,我们不可墨守成规,在高三紧张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组织学生看点视频资料,看几部优秀的电影,也许比单纯地让他们读书效果更好。

在我的班级,一学期来,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了五辑柴静的《看见》,观看了常州籍文化名人周有光、刘海粟、屠岸的纪录片,观看了《桃姐》、《死亡诗社》电影。影像以一种更轻松、更亲切的方式熏陶了学生的人文情怀,激发了他们的人生感悟。

3.充分利用教材和考卷

高三教学,提到读书,很多人都把关注点放在课外拓展上。其实,我们的教材和考卷本身也是很好的阅读资源,充分地加以利用,往往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江苏省的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所选文章都有很好的思想性和可读性。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修教材里大量文章是略去不教的,选修教材更是如此。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在高三很有必要引领学生回归教材,从教材选文中积累素材,吸取营养。五册必修及配套读本,数十册选修教材,认真阅读几遍,对学生来说,既能满足量,也能保证质。

高三教师和学生手头最丰富的一类资料一定是考卷。语文老师看待考卷,决不能仅仅把它们当作题库。一份优秀的语文考卷上必然至少包含三篇好文章:文学类文本一篇(一般是散文或小说)、论述类文本一篇(少数情况下为实用类文本)、材料分析一篇(越来越多地以文化文学评论、社会评论的方式呈现)。考卷上的语言概括题原材料、文言文阅读材料甚至作文材料都会是很好的阅读资源。因此,教师在处理试卷时,还应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试卷上的文章,在做试卷的同时扩大阅读,拓展视野。

三、深度阅读,培养理性思维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传播极其迅速的时代,方便快捷、功能强大的通讯工具将人们裹挟到了资讯的海洋里。对语文教学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学们的视野前所未有地开阔;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阅读很可能导致碎片化的思维。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大量获取信息的本领,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深度阅读,通过精读深思培养理性思维,让他们初步获得分析信息、合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浅阅读盛行的资讯海洋里深海潜泳,寻得更为丰富的宝藏。高三,是一个人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转折点,也是一个人思想走向成熟的关键点。在这样一个当口,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思想引领者的重任,努力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和人文精神。

1.精读一本书

我在高三教学过程中一直提倡每个学生用一学期的时间精读一本书。精读一本书的价值有三:一是磨练学生阅读的耐心,现在很多学生看书习惯于随便翻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个大概或者看个缩写版就算读完了,这种读法虽说总比不读好,但还是浅薄低效的。二是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意识,精读一本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思考的过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读而不思等于没读。三是引发学生思想的火花,精读一本书的价值其实要远远大于这本书本身多能给予我们的,因为一本好书不仅告诉了读者书页里的内容,更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广阔世界的大门,精读一本书的起点是一本书,但终点一定是更多书。

当然,精读一本书需要老师精心的指导。我们要和学生一起挑选好书,我们要努力和学生共读,要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要提供学生展示的平台,要为他们的每一点收获鼓掌。在阅读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伴随着学生成长的脚步,教师也会获得更多职业的幸福。

2.研究一个专题

专题拓展是深度阅读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一种高效的阅读策略。在高三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专题阅读资源库――围绕一个专题,集中收集整理各种阅读材料。比如某同学对坡很感兴趣,那么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一个资源库:《苏轼词集》、《东坡志林》、林语堂《坡传》、《康震评说坡》、余秋雨《坡突围》……通过专题阅读,让学生在某个方面成为同龄人当中的专家,这种方式不仅让同学们拥有了更多专门的知识,还让他们体验了研究问题的过程,获得了思维水平的提升。

3.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

读和写相辅相成,读是写的基础,写也可以促进读。真正的深度阅读一定要和写作有机融合,通过写将阅读化为自身的智慧。我认为与阅读相结合的写作有这样几种形式:摘抄、评论、仿写、创作。摘抄,不仅仅是一种积累,其实伴随着一定的价值判断。评论,可以是散点式的批注,也应该鼓励学生写出整篇的鉴赏、批评文字。仿写,可以是整篇的仿写,也可以是局部段落、语句的化用。创作,则是较高程度的学生受到所读内容的启发,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作品。

从高考作文的角度而言,最容易见效的恐怕是摘抄和仿写。学生的考场作文里,能够合理地仿照、引用所读到的内容,将会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一些亮色。

在中国的传统话语里,比“上学”更常见的表述是“读书”,比“教育教学”更常见的表述是“教书”,学生要读书,教师要教学生读书,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分类越来越细,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其他科目的教师可能更多地教学生某种操作技能,但语文教师还应当保留着很多农业社会的特点。不止一个人说过,教育更接近于农业,语文教育尤其如此。高三语文教学,不应该充满硝烟,不应该被题海淹没,我们语文教师要坚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专业精神,用读书带领学生占据人文素养的高地,智慧应考,取得成绩的同时收获思想的财富,收获生命的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