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风科技 高速增长遇挑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借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金风科技的销售收入已经实现了连续九年翻番。企业生产基数在不断增大,2009年国内风电装机增速却出现下降,金风科技的增长速度必然会随之减缓
2009年3月24日,金风科技(002202)了2008年年报:本期实现主营收入64.58亿元,同比增长108.1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15亿元,同比提高了45.23%;每股收益0.91元。
其中,750KW产品同比增长29%,好于市场预期。兆瓦级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62%,大约为314台,略低于市场预期。
借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金风科技的销售收入已经实现了连续九年翻番。然而,随着基数的不断增大,同时,2009年国内风电装机增速下降,金风科技的增长速度必然会随之减缓。期望续写前几年的高成长故事,似乎已经不太现实。
2004~2006年间,金风科技在内资风机厂商中一枝独秀。随着风机行业的日益火暴,国内众多厂家纷纷介入。截至2008年9月底,涉足风机整机制造的企业已达67家。
根据风能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08年国内三大风机龙头企业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600875),新增装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2%、18%和17%。华锐风电已经跃居行业首位。
经营模式 弊端显现
金风科技的前身是新疆风能公司,制造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公司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经营模式――即公司负责风电机组的整机设计、总装与销售,所有零部件则采用外购方式,公司负责对所有零部件生产的质量进行监督。
2006年以前,金风科技一直占据着国内风电市场的领导地位,公司在与零部件供应商的谈判中,拥有很强的话语权。这种中间在外的经营模式,为其争取了非常好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规避了制造风险。
但从2007年开始,众多具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传统制造类公司,开始涉足风机整机行业。与金风科技不同,新进入者均采取了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加自身零部件配套生产加工能力。
到目前为止,金风科技仅有发电机(10%)和控制系统(40%)实现了部分自给,其他主要零部件,完全依赖外部厂商提供。而华锐风电和东方电气,不仅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的自给率远高于金风科技,而且轮毂和机舱都实现了70%以上的自给率。
受制造业水平的限制,目前国内风力发电机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还处于培育和成长阶段,尚不能完全满足风力发电机组大规模生产的需要。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的供应存在瓶颈,很多关键零部件还需到国外采购。而随着整机领域竞争的加剧,风机零部件的配套瓶颈日渐突显,特别是金风科技的新产品1.5MW直驱机组的零部件供应链要从头建立,质量尚不稳定。金风科技这种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经营模式的弱点就显现出来了。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金风科技的先发优势已经被逐渐弱化。由于风电机组的体积较大,运输费用昂贵,地理位置上靠近风电基地的风机厂商会有竞争优势。为此,最早进入该领域的金风科技,在国内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了大量的制造车间,这也成为其在前几年战胜竞争对手的法宝之一。
然而,华锐、东方电气等大型制造企业,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在进入风电领域的同时,便开展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设点布局。因此,金风科技的这一竞争优势,已经被几大厂商弱化。
供需转换 华锐、东电领跑
在政策的扶持下,国内风电建设如火如荼,2005~2008年,经历了四年的超常规发展。近四年来,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0%。
根据全球风能协会预估,到2011年,中国风电装置容量将超越3000万KW,成为全球第二大风电发展国家。
高增长带来了高利润,高利润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从2008年新增装置容量来看,前五大风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已从2006年的91%,下降至2008年的75%。国内新进入者比例在逐渐增加。
根据以往经验,风电整机从建设到投产,预计需要1.5~2年时间。从开始投产至产能有效利用,预计需要半年时间。因此,2008、2009年新投产项目的产能,将在2010年得以充分释放。
联合证券预测,2010年,内资厂商有效产能为1200万KW,外资厂商有效产能为200万KW,总有效产能预计在1400万KW左右。行业需求为1100万KW左右。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
在2009年3月28日举行的“中国风电制造业经济危机下的现状与机遇”座谈会上,中国风电理事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教授也讲道:风电整机产能的扩大,缓解了近两年中国风电机组供不应求的局面,但这也预示着风电整机制造业的白热化竞争即将来临。
纵观国外风电整机行业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来,整合就一直伴随着行业的发展。随着2003年全球风电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连横合纵的策略竞相上演。各大厂商为获取市场准入资格,或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继续进行横向并购。与此同时,部分厂商已经开始了为加强供应链管理和提高盈利能力而进行的纵向整合,如Siemens对世界顶级动力传动设备制造商Flender的收购,以及Suzlon收购国际知名的齿轮箱制造商Hansen Transimission。
“在国内,东方电气和华锐风电,具备优秀的纵向整合能力和潜力。在目前,深度的纵向整合将会提高整机的毛利率水平,保障零部件的及时供应;在未来,纵向整合将使整机质量和服务维修方面更胜一筹。”联合证券的行业研究员周衍长认为。
若想实现理想的纵向整合,至少需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资金实力,二是技术、制造水平。在周衍长看来,华锐风电、东方电气背靠实力强大的集团,资金实力雄厚,并且在电器设备、重型机械锻铸等方面的制造能力突出,具备进行深度纵向整合的条件。金风科技在资金实力上较前两者存在差距,机械制造基础又相对薄弱,在纵向整合之路上将困难重重。
除通过整合控制生产成本外,扩大产品销售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对于国内整机厂商而言,目前主要有三种销售方式:为风电场开发提供设备、整机出口和自行开发风电场带动风机销售。
由于风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持续的维护,包括零部件的维修和更换,因此,境外维护费用将会异常高昂。开拓国际市场最终需要以境外设厂生产方式进行。从现在的情况分析,整机大批量出口的条件,在可预见的4~5年里都不具备。
此外,2008年金风开发的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两个风电场,共投资1.45亿元,采用自己的750KW机组,带来的机组销售对利润贡献仅为0.04元。由此看来,自行开发风电场带动整机的销售量也极为有限。
因此,参与国内风电场开发建设是未来4~5年内唯一可选的途径。目前,五大发电集团占据国内风电场60%左右的市场份额。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大发电集团将会占据国内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因此,与五大发电集团联盟关系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机厂商的新增装机的市场份额。
华锐风电、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整机厂商的股东实力雄厚,并与五大发电集团在水电、火电、核电方面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他们在联盟关系建立和维护上有着天然的优势。2007年,五大发电集团向华锐风电和东方电气采购的风电整机,分别占总销量的63.3%和47.3%,已经远高于金风科技的比例。
随着2010年风电行业产能过剩,周衍长认为,市场核心竞争力将演化为整机厂商的资金实力、纵向整合、渠道开拓和维护能力的全方位竞争。而技术创新、风机质量和服务,则是整机厂商在竞争中安身立命的最基本条件。
周衍长认为:东方电气和华锐风电,背靠实力强的大集团,不仅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在纵向整合能力和潜力上胜人一筹,而且在开拓和维护与五大电力集团的关系上有天然的优势,两者极有可能成为风电产业竞争长跑中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