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霞芳:幸福是苦难铺垫出来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霞芳:幸福是苦难铺垫出来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她的经历就像一部传奇小说。她曾一次又一次登上事业的顶峰,又一次次被生活抛入谷底,但她是个不低头的人。她把命运给予她的苦难、不公、坎坷,当做一杯杯开胃酒喝下去……

歌唱者的执著

对艺术、对美的不懈追求,贯穿李霞芳的一生。

李霞芳刚从戏曲学院评弹班毕业时,正好赶上“”。在上海的崇明干校劳动了3年,好强的她割稻插秧也是整个连队最快的,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后来,李霞芳被分配到与艺术全然不搭界的上海市体委工作。面对这份并不喜爱的工作,她很快调整了心态,坚持追求自己痴迷的艺术。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拜师歌唱家刘明义,开始学习声乐。为了锻炼肺活量和身体素质,她清晨带着一帮老头儿老太太打太极拳,上午在游泳池做救护医生,下午又带幼儿园娃娃训练……练声需要钢琴,她买不起,只好到各大中小学甚至托儿所借用。学生每天7:15到校,她只得赶在这之前练完,然后赶去上班。

几年下来,无论刮风下雨,形体锻炼和声乐练习成了她雷打不动的必修课,即使大年三十也从未间断过。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作为业余歌唱演员,李霞芳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大舞台。1987年,李霞芳辞去公职,募得5万元资金,下海搞起中国第一个民办艺术团――蜂花艺术团。

蜂花艺术团专为孤老、孤儿送戏上门,为癌症俱乐部演出,到临终病人病床前演唱,到太浦河工地、工棚演出,为残疾军人和残疾人协会义演……她被誉为“文艺界的慈善大使”,被媒体誉为“阿信团长”。

在鲜花和掌声背后,李霞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但她也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彩虹――1991年,蜂花艺术团发起并联合《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在云峰剧场举行了全国首场赈灾义演。这是史无前例的。

十字路口

除了艺术,李霞芳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女儿。当别人对李霞芳多年坚持练唱嗤之以鼻时,只有女儿始终站在妈妈一边。在妈妈眼里,女儿几乎是天使的化身;在女儿眼里,妈妈漂亮、独立、善良、能干……她们互相欣赏,彼此依靠。

1992年,女儿张缨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花样的年龄,锦绣的前途。但是有一天,张缨的脖子上忽然长了两颗小疖子。李霞芳带她到医院切除,以为很快就会痊愈,切片检查的结果却是恶性肿瘤。李霞芳蒙了。接下来的日子,她抛开一切,天天陪着女儿,发疯一样到各地遍访名医。

然而,世上有许多事情不是人所能左右的。8个月后的一天,女儿躺在床上,异常安静地对她说:“妈妈,你再为我唱一首催眠曲吧。”张缨在妈妈强忍悲痛的歌声中离开了人世。

失去女儿的痛苦几乎把李霞芳摧垮了。这是她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她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无法自拔。她整天浑浑噩噩,不知道一个人如何面对以后的日子,甚至想过该不该领养或者再生一个孩子。

然而,更让人心寒的是,半年后,她的丈夫以“两个太优秀的人不能组成一个好家庭”为理由提出离婚。一场维持了25年的婚姻就这样解体了。再也无力承受打击的李霞芳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

李霞芳躺在病床上,翻看女儿生前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本琼瑶小说。这是女儿在生病后买的,其中的故事情节竟然和自己的经历一模一样。而书中那位失去女儿的母亲坚强地活了下来。这个看似偶然的巧合深深地触动了她,这或许是女儿刻意留下的吧。那一刻,她想到:只有好好地继续生活下去,女儿在九泉之下才能安心。

此后,李霞芳常去儿童福利院看望孤儿。有一天,熟知她情况的退管会主任提议她办一个孤儿院。经历过失去女儿剧痛的她深深知道爱的真谛,孤儿们需要更多的疼惜和爱怜。

1994年8月29日,全国第一家民办孤儿院――霞芳孤儿院成立了。从此,李霞芳有了2O个没有血缘关系,但亲热地叫她“妈妈”的孩子。

她收的都是双残儿童(智残和体残)。最大的11岁,最小的1岁半。她全身心地投入,把孤儿院当成了家。孩子们也把她当成了亲妈妈,每次她一走进教室,20多个小家伙都会争先恐后地拥上来喊妈妈。每一次,她都会在每个充满期待的小脸蛋上亲一口,一个也不落。

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用艺术训练来开发孩子们的智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她每星期会带一个表现好的孩子回家,帮他洗澡,搂着他睡觉,用这种方式奖励孩子。孩子们也使李霞芳重新找回了做母亲的快乐,使她如获新生。

孤儿院是非营利性质的,所以,李霞芳只能四处寻找经济赞助,人们戏称李霞芳是“武训办院”,“以乞讨为生”。一次,孤儿院在为孩子检查身体时,查出一个孩子患有丙型肝炎,医疗费需要三四万元。此时,她意识到,再也不能以拉赞助的方式筹集资金了。她要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要发动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心、爱护这些不幸的孩子。

为了筹建慈善基金会,李霞芳冲破重重阻力,在当时刚建成的广电大厦破天荒地连续举办了3场“李霞芳慈善演唱会”。20多个孩子和李霞芳同台演出,自然流露的真情深深打动了许多人,一下子就筹到200多万元善款。

有了经费后,有关部门却提出要接管孤儿院。本来以为下半辈子可以专心在孤儿院照顾这些孩子的李霞芳,又一次被流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旗袍

年过半百的李霞芳一切都得重新来过。发现李霞芳对女红有种独特的天赋,一个朋友建议她开一家旗袍专卖店。这个建议立即触动了她。她一直偏爱旗袍,认为旗袍最能体现中国女子的神韵,如果将之推广,一定会有很广阔的前景。这种预感让她兴奋,让她的心情豁然开朗。

1998年,年过50的她做出了一个让朋友们惊讶的决定,她要重返校园,进修服装设计。她的想法很简单,要把旗袍做好,就应该做得专业,做得科学。李霞芳挎起书包,走进中国纺织大学(今东华大学)高级时装设计班,学习服装设计。

进校后,李霞芳和那些儿女辈的学生们一起,做起了“老大学生”。她极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充电”机会,每天背着画夹,拎着饭盒、书包,一堂课也没落。她没有一点儿绘画基础,但多年的艺术修养和积淀,使她很快领悟到艺术之间的相通之处,找到了感觉。只用了3个星期,她就学会了画时装画。她的老师非常严厉,却非常喜欢她,因为她是全班起点最低进步最快的学生。

在纺大整整一年的高强度学习,使李霞芳掌握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年末,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高级服装设计师资格证书。

走出校门的李霞芳,倾其所有创办了霞芳旗袍有限公司、霞芳中华服饰研究交流中心。她不仅是旗袍设计师,还要搞服饰文化,她牢牢记住余秋雨对她说的话:“没有艺术,就没有生命力。”

这位“新鲜出炉”的高级时装设计师再一次让人惊奇。她不仅亲手设计了140多套各式旗袍,还把善于策划的专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她自编、自导、自演,自己配乐、配唱,甚至自己当起了模特,将一场“东方女性东方韵”的旗袍秀呈现给大家。

2000年,在北京国际航空服装服饰博览会上,李霞芳一人夺得两项世界大奖;1999~2001年,她连续3次在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获得“著名服装品牌奖”。电视连续剧《情深深雨氵蒙 氵蒙 》里所有演员的旗袍都是她亲自设计的。本来剧组只向她订了20套旗袍,因为琼瑶看了非常满意,又追加了50多套。

大家开始称李霞芳为“旗袍皇后”,慕名而来定制旗袍的人越来越多,琼瑶、靳羽西等成了她的座上宾。当然,最出彩的就是她为美国前总统夫人希拉里竞选议员设计的旗袍,旗袍上面有用中国结做成的2000 NY(纽约)及表示胜利的“V”形字样。

2003年三八妇女节,李霞芳在上海大剧院成功举办“花样年华――大型旗袍服饰晚会”。在江南乐声的丝丝缕缕中,模特们展示了她设计的五六百套旗袍,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004年,法国巴黎举办“中法文化年”,李霞芳被邀请参加开幕式和闭幕式。她在塞纳河边展示“霞芳旗袍秀”,法国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最让她感动的是,旗袍秀表演到一半,突然下起了大雨,但观众们仍站在雨中一动不动。

她忽然领悟到:旗袍秀使她过去学的十八般武艺统统派上了用场,种种经历都是为旗袍做铺垫的。

李霞芳现在最梦寐以求的事,就是在有生之年,带着她的旗袍皇后艺术团到世界各国走一圈,把中国女性的风采以及以旗袍为首的中华服饰风采,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了解中国旗袍,了解中国文化。

幸福苦难铺垫来的

自女儿走后,李霞芳就觉得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在支持她,她固执地认为,那是女儿在暗中保佑她。甚至她认为女儿将自己的青春给了她,而她正在替女儿完成事业,实现梦想。

这种感觉使她在痛苦中站了起来。她说她选择旗袍,也是听从了女儿曾经的建议。那时,女儿看到电视里的服装表演时说:“妈妈,你应该去参加服装比赛。”她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参加?”女儿说:“一定会得金奖,一定是第一名。”她说,如果女儿九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安慰的。

这些年来,她设计了1000多套旗袍。她总是一边唱歌一边设计,非常快乐。她说,设计旗袍就像她以前唱歌一样开心。

现在的李霞芳,有一种与她年龄不相称的激情,她眉飞色扬的神态和极具模仿力和感染力的语调,常常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她每天都会把自己打扮得大方得体,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永远是容光焕发、神采飞扬。

她认为,女人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会进步。2003年4月,在“非典”最严重时,她却做了件最疯狂的事――到北京清华大学读高级管理课程。她说这事本来就定好的,虽然“非典”来了,但她没接到大学改期的通知,所以还是去了。

她坚持每天游泳1000米,从不间断。她说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她说像她这样的年纪,如果不锻炼的话,根本别想去搞事业。女人创业,要面临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所以,身体和心态都很重要,身体靠锻炼,心态靠放松。

她一个人生活,照样过得有滋有味。家里养了一只名叫贝贝的西施犬和3只八哥鸟。她把那只漂亮的西施犬当做自己的女儿,给它设计最美丽的衣裳,无论她到那里,西施犬都会寸步不离地跟着她。

李霞芳说,一般像她这样的年纪不会是这样的,她是自己疯自己,自己乐自己。她只能这样,也必需这样,否则,就完蛋了。

李霞芳总把时间排得满满的,让自己做各种各样的尝试。2003年,她出了一本探讨旗袍设计的书――《时尚和典雅旗袍》,再版了好几次。

上海有个民间组织“星星港”,是失去爱子、爱女的父母们自发办起来的。有些家长失去孩子后自杀好几次,有些家长从此一蹶不振,“星星港”是让同命运的家长们互相温暖的大家庭。李霞芳到“星星港”和他们谈心,讲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为家长们唱歌,鼓励他们。

她还应出版社之约,写了一本自传体小说。她说,如果有合适的对象,她仍会结婚,她仍要积极地追寻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