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诗歌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诗人艾青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诗人就无法在理想的天空飞翔。”我们要善于放飞自己的想象,这样,我们才能领略到诗歌的美丽。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讨论,才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诗中的意境转化为自己大脑中的具体形象,最终形成一幅形象生动的直观画面,从而品味作者的感情,达到与之共鸣,获得审美感受。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握一首诗的主旨,也能使他们举一反三,培养他们自学诗歌的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以读为本,在诵读中展开想象,感受诗歌魅力。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感情的表达,主要靠声音,借着声音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感情。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句,让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丰富诗中所写之境。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他的《创作的经验》中写道:“我想到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变成画面。如果不出现画面,没有可视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们。”因此,我们在诗词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形成形象,体会诗境。在教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我的配乐朗读展开想象:在轻柔、妩媚、婉转、明丽的旋律中,夕阳斜照,晚霞灿烂,康河显得美丽而宁静,水面明亮如镜子一般,轻风微微吹拂,波光潋滟。沐浴在金色斜阳中的纤纤杨柳,恰似那婀娜多姿,娇羞无比的新娘,杨柳在风中舞动纤巧的身姿,河草在这优美的旋律中随风摇摆,似在水底飘摇起舞,动人心弦,潭水清幽,映衬天边的晚霞,康桥也化作彩虹,吸引诗人去寻找梦中的圣地。然后我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脑海中要想象诗中画面,置身诗境。通过想象,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诗的音韵美,又能引导学生陶醉于诗歌优美的意境之中。
其次,要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在鉴赏中展开想象,把握诗歌形象。
雪莱说过:“在通常意义下,诗歌可以解说为想象的表现。”因为诗歌在内容上是含蓄的,它一般不会告诉你什么,而是蕴含着什么。所以诗歌欣赏的任务就是挖掘出诗歌本身形象背后的隐含意义与情思。的词《沁园春·长沙》形象壮美,气魄宏大,是一首杰作。如果学生只是读读看看,只了解字面上的意思和一些写作特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把握词中之境,才能真正理解词人之情。词作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首先让学生体会“寒秋”,让学生仔细品味它所蕴涵的意境。“寒秋”使人联想到茫茫天地间,寒风凛冽,万物萧飒,“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北国风景。这就是由“寒秋”两字所引发的想象。而在这样的背景中,有一个人“独立”,可想而知此人一定是傲然挺立在寒意中,巍巍秀拔,卓尔不群。那么这四个字,一个胸襟博大,意志坚定,不畏艰难困苦,顽强奋斗的青年革命家形象便跃入眼中。更何况眼前又有湘江浩浩荡荡北去,将人的目光引远,心胸引大,脚下又有橘子洲,果橙叶黄,秋意浓浓,为独立之人作陪衬,这幅壮美的图景也就浮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了。联想过去学的《沁园春·雪》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诗人的激情,那么对当时的壮志豪情就会异常深刻,而使自己真正置身其中领悟到更多东西。
最后要让学生立足文本,在描摹续写中拓展想象,体会诗歌精髓。
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因此立足课本,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卷与诗歌鉴赏有关的语用题新题型的出现,让学生的诗歌鉴赏体验活动向更广的领域延伸。这种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语文,感受诗歌无穷魅力的考查方式,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这些新题型,经常穿插一些扩写、改写诗词等精短文章的写作训练,并结合诗歌进行想象文、赏析文、评论文的片段或全篇写作。如:把《孔雀东南飞》改写成记叙文,把姜夔的《扬州慢》改写成写景抒情散文;以“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为话题写作文……形式多种多样。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想象力,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人,同诗人同呼吸,共命运。
法国美学家列斐伏尔说:想象能引人们进入现实的最深处。那么,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就更应借助于想象,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细心体验,怀着纯真的心去走进诗歌,满怀深情地去拥抱生活,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在优美的想象的世界里。
鲁智宇,教师,现居河北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