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草原上的天堂牧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草原上的天堂牧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蒙古大草原,是我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这里的历史可以追朔到几十万年前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多样的草原生物滋养出充满生命智慧而又丰富多彩的游牧文化。

草原是世界上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世界草原总面积大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4%。草原在地球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草原丰富的物种资源包括重要的牧草、药用植物、资源动物、珍稀动物和许多珍贵的家畜品种。作为中国最大草原的面积13亿亩的内蒙古草原,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它维持着北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内蒙古草原是世界亚寒带地区三大草原之一,生态系统多样。湿润地区形成森林生态系统;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生态系统;干旱地区形成荒漠草原与草原化荒漠生态系统;极干旱地区形成荒漠生态系统。多样的自然地理地质形态孕育了蒙古草原丰富的生物物种,特别是草原和沙地的特有生物,在我国其他地区十分罕见。湿润和半干旱草原年降雨量,从西往东为200~500毫米,无霜期从东往西100~150天左右,充足的日照,最适宜上千种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为各种食草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饲草。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这里成为森林茂密、水丰草茂、百兽出没、鸟语花香之地,更是适宜马牛羊驼生长的天然牧场。

草原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少量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其中野生高等植物有197科863属2837种,重点保护植物100余种,苔藓类511种,蕨类58种,裸子植物23种,被子植物2245种。主要以菊科、禾本科、豆科、莎草科、蔷薇科、毛茛科、藜科、十字花科、百合科、唇形科为主,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8.3%,属占全国种子植物总属数的21.5%,种数占全国的9.6%,这表明内蒙古草原区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

千万年的自然进化使得这里的动物为了与草原生活相适应,大都具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点。野生鱼类80余种,两栖爬行类20余种,鸟类370余种,兽类1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近百种。其中啮齿动物有达乌尔黄鼠、达乌尔鼠兔、长爪沙鼠、黑线食鼠、黑线毛足鼠和鼹形田鼠:蹄类以黄羊最具代表性,在草原西部也可见鹅喉羚:常见鸟类包括灰秃鹰、猎隼、草原鹰、高地鹰、黑鸢、小猫头鹰、杂色的麦翁禽、角百灵、红背红尾鸲、红嘴山鸦和斑翅山鹑等;大型哺乳类动物包括盘羊、野生山羊、蒙古瞪羚和狼;小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有灰兔、兔狲、赤狐、沙狐、蒙古沙鼠、一些种类的田鼠、仓鼠和飞鼠、蟾蜍头蜥、蒙古鞭尾蜥、中亚毒蛇和玉带游蛇。多种生物构成的草原和谐生物圈,是全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原作为地球上生命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历史上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在这个摇篮里长大,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走进黄河流域,走上中国历史舞台。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以牧民、家畜和自然三要素构成的特殊的生业方式是其文化生态特征的主要内涵。这种生态方式,用对自然的适应程度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人、畜和环境三者构成了由社会和自然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蒙古人逐水草迁徙,他们的生活无一不和草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敬畏自然,对天地崇拜可以说到了极致,在服装颜色上也有所体现——男人着蓝色代表天,女人着绿色代表大地,孩子着其他艳丽的色彩代表盛开的花儿。

在他们居住的毡房上,总有祥云点缀,体现着他们对苍天的无限敬意。蒙古人对“图腾”的崇拜是非常虔诚的,他们曾经把狼和鹿都作为图腾而崇拜——把对狼的恐惧化为敬畏,并作图腾崇拜,几乎是草原先民所共有。

在炊烟升起的地方,坐落着洁白的毡房,那是蒙古牧人的家。在逐水草而居的日子里,毡房会随着牛羊漂泊于草原的各个角落,它为牧人遮风避雨,抵挡霜寒,冬暖夏凉,是牧人温馨的家。每当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乳香随风四处飘荡,令人心驰神往,更令人陶醉。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数百年来,我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学之一的蒙医药学,作为蒙古族和北方少数民族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对保障民族健康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蒙古族人民在同大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深刻体悟并逐渐积累的独特医药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栖息着很多珍禽奇兽的蒙古草原,不但出产贵重皮毛,还有鹿茸、熊胆、麝香、虫草等名贵药材,甘草、党参、麻黄、黄芪、小茴香、大黄、知母等中草药四百余种。素称“药中之王”的甘草,产量最大。这些植物大多生存在极端的环境(如高寒、干旱)中,通常会以代谢途径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增强自身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保持物种的延续。这些药用植物多具有滋补强壮、活血通络、增强机体耐缺氧、抗疲劳、抗衰老能力。由于游牧民族的特点和极端环境中植物的独特功能,蒙药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与其他民族植物药不同的特点,具有蒙古高原的气息和特色。例如:中医药理论认为红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经破血的功效。而蒙医药理论认为红花有清热解毒、凉血清心的作用。特别是蒙古高原生长的独特蒙药材,在治疗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各种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老年病、癌症等常见病、疑难病方面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费用低。

除药物治疗以外,还有传统的灸疗、针刺、正骨、冷热敷、马奶酒疗法、饮食疗法、震脑术、药浴、天然温泉疗法等独具特色的各种疗法。沿用至今的酸马奶是蒙古人利用草原特有的马奶酵制而成的一种饮料。蒙古民族酵制酸马奶的技术和酸马奶用于治病的方法已驰名国外。

“酸马奶”是在每年夏秋时节用质量好的马奶酿制。先用正宗发酵的牛奶作起子,再把等量的马奶放入大石缸内,每天搅拌10多次,缸口用干净纱布盖好,5天后缸内奶的颜色变为淡青色,中间隆出沫子,香气扑鼻,酸而香甜,这是真正的“酸马奶”的起子。然后按1:10的比例把“酸马奶”起子与新鲜马奶放人大缸内拌搅。每天加4次鲜奶,每次拌搅10多次,3~5天后就可饮用。马奶属于白蛋白性乳类,易消化吸收,含丰富的蛋白质、糖、不饱和脂肪酸及低分子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及钙、铁、镁、磷、钾、碘、铜、锰、锌等多种元素。这些成分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及防治疾病的作用,对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有良好作用,对胃肠道疾病、肺结核、神经衰弱、老年性腰腿疼痛、高血压、高血脂症、痔疮、便秘以及心脏疾病等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千百年来,蒙古族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权利和价值方面都是肯定人的价值的。具体表现为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和谐共存。敬畏生命,实际上就是人类道德关怀的一种扩展。这种关怀不仅限于人类,自然界的草木、山水、动物是有生命的,都是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即使是在人类为生存而不得不去伤害这些生命时,也对其怀有虔诚的敬畏之心。从本质上讲,蒙古族的游牧制度性文化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的生态文明观。

任何一个民族在历史过程中,总能积累起生态智慧与技能。草原游牧文化来自生产、生活,是保护草原的最好法则。保护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发挥民族文化对保护自然生态的积极作用,让悠久而又充满生命智慧的文化不断在蒙古民族的血统里、在大草原上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