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会计专业“1333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会计专业“1333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高职教育经过蓬勃发展后逐渐演进向纵深内涵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演进。文章从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实际出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一条职业素质主线、三大学习内容、三级渐进循环、三重训练保障”为主要形式的有序教学模式,概称为“1333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课程教学模式

一、背景与意义

(一)政策背景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牢固树立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

(二)现行职业教育课程的缺陷

一般认为,课程就是教学的方案。高等职业会计专业教育的课程方案,其内容选择和排序的标准,肯定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实施,也就是说对教学的组织与方式,提出基本的指向。

但当前大多数的高职学校,是沿用 “学科体系”建设的职业教育课程,其主要弊端,正如姜大源教授所指出的一样:所提供的内容要么是累加的概念与原理等事实性知识,要么是孤立的经验与技巧等分割性技能,课堂教学占统治地位的也是灌输型的单元模式,以致学习成为一种极端被动的过程,成为一种静态结构化的知识“位移”或者孤立地去情境化技能“位移”的过程。比如:出纳员付款这个工作内容,涉及“识别和审核原始凭证、审核业务审批手续、清点(含识别现钞真伪)现金”三个知识点,一般教材将这些内容分散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会计凭证章节、《审计》课程和《出纳员实务》课程中。再比如:按会计要素讲述的资产及其细分,引导出会计科目,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账户,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把学生弄得晕晕乎乎,而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运用账户,是一回事情。可见学生主动学习所需要的能力培养,特别是从业所需要的对动态的整体工作过程把握的能力培养,被忽略了。

(三)创新教学模式,弥补课程之缺陷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力求寻找有创新的、能有效承载适合本专业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以弥补现行课程体系之缺陷。而且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38条规定:“加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力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在政府的指导下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走产教结合的道路,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实行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努力办出特色,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陈凯和饶异伦在《澳大利亚TAFE教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一文中也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上应与我国经济和社会、教育发展相适应,专业设置要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进行不断调整,教学手段要灵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知识结构要紧跟科技的发展、技能提高紧随企业的设施换代,教学内容要实用、管用,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同类人才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做到进得来、出得去、用得上。

所谓教学模式,一般认为就是指在特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程序,是教学方法实施的途径。也就是某种教学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一种模式,使得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个体接受情况的千差万别,因而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基于此,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会计教学团队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适用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1333课程教学模式”。

二、“1333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架构

(一)“1333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所谓“1333课程教学模式”是指:会计专业教育以一条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分别划分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三大基本教学内容,将教学进程按感知、应知、运用三级循环逐渐推进,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训练划分为课程实验、课程阶段实训和课程结业综合实习三重训练保障。这种以“一条职业素质主线、三大基本内容、三级渐进循环、三重训练保障”为主要形式的有序教学活动,概称为会计专业“1333课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二)构建“1333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关于“一条职业素质主线”。笔者认为:会计属于以“管理服务”为主要工作内涵的职业,与其他以“技术服务”为主要工作内涵的职业有较大差别,会计职业特别强调人员的素质,尤其是品德素质、专业素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需要较多的课程知识支撑,也需要较多的时间去训练与内化,所以教学目标应该确定为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而不是以“职业技能”为主线。

关于“三大基本内容”。目前主要针对八门专业核心课程,把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三基内容”为核心,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或者不同教学目标可作适当调节。

关于“三级渐进循环”。以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设计为例,学习进度从认知会计、了解会计文化开始(感知),学习会计基本知识、运用会计方法对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应知),课程结束时的会计技能综合训练(应会),符合由浅及深、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

关于“三重训练保障”。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训练、课后实验,以课程感知实习、生产型见习、知识型把握设计实验内容;课程阶段实训以教学单元目标(或者学习、工作任务项目)设置实训内容,比如基础会计课程的“借贷记账法”训练;课程结业综合实习,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实训内容,比如基础会计课程综合实习。这样经过课后实验、阶段实训和综合实习,实现了课程的三重训练保障,既巩固所学的会计知识,又不断深入地把握会计知识和技能,达到了会计职业素质逐渐养成、职业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学目标。

三、“1333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以重庆市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为例,力求突破传统的按会计学科体系设计的高等职业教育会计教材结构,改按以培养会计职业素质、尤其是能力为主线,并根据学习的渐进性,创新组合《基础会计》教材,形成由《基础会计(基本知识)》和《基础会计(技能实训)》“2合1”的结构形式。其中,《基础会计(基本知识)》部分分为五单元十四章,在内容安排上从认识会计开始,把理论性强、深奥难懂,或者是发展性知识尽量编排在最后一个单元,供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使用;这个部分的绝大多数内容是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教学对象都应该把握的。《基础会计(技能实训)》部分的内容,分为课后实验、阶段实训和综合实习三个部分,其中课后实训时间和内容安排已经包括在《基础会计(基本知识)》教学中,集中安排一周时间的实习,主要是用于“阶段模拟实训”和课程结业综合模拟实习,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会计专业教学对象设计的。

以上这种教材结构和教学安排,已经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持续改进和使用了四年,收到很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该教材经过反复推敲、由四所职业院校的教师进行修改后,2008年5月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学习指导书、能力测试等教学材料也相继完成。

会计专业除基础会计、企业会计核算与报告、财务管理等以外的其他五门核心教材的改造与编写,我们还处于探索之中。此外笔者主持的重庆市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的建设情况,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光临以下网站,提出宝贵意见,网址是:jpkc.省略/jckj/

四、优点与不足

第一,符合当前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符合一般教学法则,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以基础会计为例,还没有将会计职业能力(入门级、初级、中级)进行分解,课程结构还没有完全实现按“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增加职业道德内容,新增加会计职业风险与安全的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志民.高职会计课程建设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2007(3).

[2] 赵新梅.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设想[J].辽宁高职学报,2008(1).

[3] 赵桦,贾明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