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湟水民和水文站测站特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湟水民和水文站测站特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湟水民和水文站测站的基本情况,从测验河段水流形势、上游来水来沙及水沙特性、断面冲淤变化、水位流量关系、单沙断沙关系等方面对湟水民和水文站测站的特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做好水文测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民和水文站;测站特性;分析;湟水

中图分类号 S157;TV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68-02

民和水文站系湟水主要控制站,在青海省民和县境内,位于东经102°48′,北纬36°20′,至河口距离74 km,集水面积15 342 km2,控制着湟水民和以上水量、沙量及水质的变化,通过分析,找出流域各水力因素在测验断面上的变化规律,掌握其测站特性,对于进一步搞好水文测、报、整,优化测验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1-2]。

1 测站基本情况

该站设于1940年1月1日,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水温、冰情、冰流量、颗分、水化、比降等12项。主要观测项目特征值见表1。

2 测验河段水流形势

民和水文站测验河段处于一个大弯道内,在基上500 m处有一拱形水泥大桥,大桥至基上250 m处河槽坡降大,中小水时成一跌水状,基下100 m处水流由东转向南偏东方向流动。基上40 m以上至250 m处有一高7 m、宽3 m、长350 m的浆砌块石护岸,这一河段内水流集中,断面变化不大,河槽平缓。在基本断面以下65 m处向下游形成一顺河道走向长约260 m、宽30 m的夹心滩,且滩尖斜向基上25.0 m左岸处形成沙梁,产生小跌水,这一跌水在中低水时,控制作用明显;在低水时,主流在夹心滩左流过,中水时分为2股,对洪水有一定顶托作用。在基下500 m处,有一支流巴州沟加入,在湟水、巴州沟同时来水的情况下,巴州沟洪水对湟水顶托作用明显;由于巴州沟泥沙淤积,形成三角洲,在高水时顶托作用更加明显。大洪水时,三角洲被洪水冲走,但小水时又逐步形成。民和水文站测站地形见图1。

3 上游来水来沙及水沙特性

3.1 民和大峡区间自然地理特性

民和站以上72 km处有一大峡水文站,区间面积为2 769 km2,占民和总集水面积的18%,来水量占民和水文站总径流量的25.3%,该区间位于大板山与拉脊山之间,境内南北雪峰,东西峡谷,湟水自西向东流过,将该区间分为2部分,大部区间面积分布在海拔1 900~3 200 m的河谷丘陵地区,该地区按海拔、气候、土壤、植被、地貌等和农业生产条件,可分为湟水河谷区、浅山干旱区、脑山湿润区、石山森林水源涵养区4个自然单元。

3.2 民和水文站至民和大峡区间降水特性

从表2可以看出,年内降水集中在5—9月,占年降水的82%,1—4月、10—12月降水稀少,在汛期降水大部分都是以暴雨形式发生。

3.3 不同来水来沙的表现特点

大峡水文站以上的较大洪峰(250 m3/s以上)在民和站断面上的反映为缓涨缓落,含沙量较小(一般≤50 kg/m3)。民和水文站陡涨陡落的水沙峰均来自民和至乐都区间,特别是距断面较近的米拉沟(入河口距断面约500 m)、松树沟、大沟几个小支流,位置处于暴雨集中区,因距断面近,河槽对洪水的调蓄作用有限,反映在断面上水沙峰过程陡涨陡落,峰形尖瘦。根据水位、含沙量过程线的比较,只要是陡涨陡落的洪峰,水沙峰很相似,且水沙的起涨与到达峰顶的时间基本一致;只有涨落较缓的洪峰水沙不同步,有时在前,有时滞后,无明显的规律[3]。湟水的水沙年内分布很不均匀,特别是输沙量(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民和水文站来水来沙主要集中在5—10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3.1%,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97%;根据民和水文站、大峡水文站水沙量比较,大峡水文站历年平均输沙量1 020万t(1987年以前资料统计),占历年民和水文站平均输沙量(1 840万t)的55.4%;来水量13.37万m3,占民和水文站历年平均径流量(17.9亿m3)的74.7%;民和大峡区间集水面积占民和水文站总集水面积的18%,而来水来沙分别占25.3%和44.9%,具有明显的水沙异源的特点。

4 断面冲淤变化

根据民和水文站典型年份大断面套绘图,断面冲淤历年变化不是很大,冲淤在0.6 m左右变化,变化最大处在起点距10~20 m,起点距15.0 m处冲淤范围在1.1 m左右,时冲时淤,没有明显的系统冲刷和淤积,年内冲淤视来水多少,一般第1次大洪峰后断面基本都发生冲刷,第2次大洪峰在第1次洪峰冲刷的基础上断面一般不会发生冲刷,有时淤积,原因是年内第1次大洪峰的含沙量都很大,高含沙水流对断面冲刷能力大[4]。

5 水位流量关系

民和水文站Z~Q关系比较复杂,受水的来源、降水量及强度、洪水涨落率、断面冲淤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反映在Z~Q关系线上,视这些因素影响的大小及出现的情况,则会形成单一线或上开口及下开口的2条线、绳套线等2条线混合的多种情况(Z为民和水文站水位,Q为民和水文站相应流量)。一是单一线。洪峰流量及涨落率都不大,水位流量关系稳定。二是2条线。在洪水涨落率较小的条件下,流速不变,断面面积发生冲淤变化,致使关系线上部或下部出现分叉,或面积流速同时变化,因2个因素变化程度不同而不能完全互补,导致关系线上部或下部出现分叉。三是绳套线。据曼宁公式v=1/nR2/3S1/2可知,影响流速的因素有糙率、水力半径和比降,在稳定流时,这些因素基本上不变,但在洪水时,由于附加比降的出现,而使流速随着比降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水位下,由于附加比降的影响,涨水时流速较稳定流时流速大,落水时较稳定流流速小,这样在大洪水时出现Z~Q关系逆时针绳套线。四是绳套线和2条线混合的情况。在具备上述绳套线所述条件的同时,中底水时因断面冲淤,在其他因素基本不变而面积发生变化,导致Z~Q关系线在中底水出现分叉。历年Z~Q关系线:套绘民和站历年典型的水位—流量关系线,其趋势基本一致,历年线形成近100 m3/s宽的带状,没有系统的增长或减小,在水位1 170.20 m以下基本合为1条线。

6 单沙断沙关系

民和水文站单位水样在基上25.4 m,起点距45.0 m处取得,根据水深的不同,采用一点法和三点法,即水深小于0.75 m时用0.6 m一点取样,水深大于0.75 m时用0.2 m、0.6 m、0.8 m 3点2∶1∶1定比混合取得。根据1970—1990年的单断沙资料点绘单位水样含沙量与断面平均含沙量关系图,历年呈45°直线,点群密集,关系很好,这说明断面含沙量分布均匀,单位水样代表性很好,由21年的资料338个输沙率测次的资料统计,累计频率75%的不确定度不超过 ±2.85%,累计频率95%的不确定度不超过±7.3%,误差大于 ±10%的共5次,占总测次的1.5%,大于±5%的共36次,占总测次的10.6%,且大多在小沙部分,系统误差-0.18%。

7 结语

民和水文站年内降水集中在5—9月,占年降水82%,1—4月、10—12月降水稀少,在汛期降水大部分都是以暴雨形式发生。民和水文站断面冲淤变化大多是涨水段不冲不淤,落水段冲刷,第1次洪峰后基本不再发生变化。民和水文站Z~Q关系线比较复杂,流量测验易过程控制布置测次。民和水文站水沙峰特性为陡涨陡落,水沙起涨峰顶相应,并具有水沙异源的特点,水沙主要来自乐都民和区间。民和水文站单断沙关系很好,历年45°线,断面含沙量分布均匀,可简化单沙取样方法和减少输沙率测次,取消高含沙(≥500 kg)输沙率测验。

8 参考文献

[1] 赵志贡,岳利军,赵彦增,等.水文测验学[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2] 黄锡荃,李惠明,金伯欣.水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3] 权雄章,郭云杰,李文洲.湟水流域水沙特性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6):25-26.

[4] 杨洪梅.青海省湟水流域洪灾成因与防范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1(5):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