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魔术背后 第8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魔术背后 第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近景魔术表演迷倒众人。说实话,我们都知道魔术是一种假象,而在每个看似神奇的魔术背后,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对那些假象信以为真?

魔术效果是怎么产生的

灯光聚焦到魔术师的助手身上――那是一个身穿白色紧身衣的女子。魔术师汤姆森宣布,他要把这位美人身上的白衣变为红色!在座的观众都不由自主地紧紧盯着这个女人。汤姆森拍了拍手,灯光暗了下去,下一个瞬间,红光亮了起来,先前的白衣女郎现在是一身红色,流光溢彩。

一切就发生在一瞬间!没想到,魔术师只是变换了聚光灯的颜色而已。他承认这只是个小把戏,并调皮地请大家把注意力再次集中到女助手身上。汤姆森拍了拍手,灯光再次短暂地一暗,紧接着整个舞台上亮起了耀眼的白光……女助手的衣服确实是红色的!汤姆森的确把女助手的衣服变成了红色!

让我们看看,观众的大脑在观看魔术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神经活动――

当汤姆森介绍女助手时,她身上那件白色紧身衣诱导观众作出这样的假设:在它下面不可能藏有任何东西,这个假设看似有理,却是错误的。这位紧身衣女郎同时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这正是汤姆森所希望的。观众越是盯着她看,就越不会注意到藏在地板下的机关,而且他们的视网膜神经元也就越来越适应当时的光线强度和所感受到的色彩。

在汤姆森开了那个“小玩笑”之后,每个观众的视觉系统其实都经历了一个“神经耐受”过程。这个过程是指神经系统对一个恒定持续刺激的应答能力,会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持续恒定的刺激被撤除后,耐受的神经元会产生一个应答反弹,这就是所谓的“后放电”。

在这个魔术中,使视觉系统耐受的恒定刺激就是将衣服映红的红光。灯光暗下去后,观众视网膜神经元会有瞬时的反弹放电,他们看到的依然是一个女人轮廓的红色余像。也就是在这时,一个隐藏在舞台地板上的活门打开,女助手身上的白色紧身衣被迅速剥离并收到小门内――她身上的白色紧身衣只是靠尼龙搭扣轻轻粘在身上,并且和一根从小门里伸出的透明缆绳相连。灯光再次亮起时,人们看到的就是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了。

在这个魔术表演中还有另外两个要素。首先,紧身衣剥脱前舞台上的光线很强。当强光突然暗下去的时候,观众就看不见缆绳的迅速移动以及白色衣服剥脱并隐藏的过程。其次,汤姆森是在观众以为表演结束时才开始真正的表演,这使他获得了很大的优势――观众没有在最关键的时刻去寻找他表演中的破绽。

魔术师的终极法宝

汤姆森的小魔术很好地阐明了舞台魔术的本质。魔术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塑造注意力和意识的艺术家,能够随心所欲地操纵人们注意力的焦点和强度。为此,魔术师会综合运用一些迷惑手段,包括利用人的视错觉(例如余像)、烟雾或镜子造成光错觉、特技、熟练的手法以及秘密装置和机关等等。

不过,对于一个魔术师来说,让人们产生认知错觉的能力或许才是他的终极法宝。

魔术师把观众的注意力从关键的保密动作上转移开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误导。用魔术的行话来说,这种误导就是要把观众的注意力从“方法”转移到“结果”上,而“方法”才是隐藏在“结果”背后的秘密。

误导分为“显性”和“隐性”。魔术师把观众的视线从他的方法上引开,多半只是很简单地让观众去看某些特定的目标,这种误导就是“显性”的。当汤姆森介绍那位迷人的女助手时,他确信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了。

相对来说,“隐性”的误导是一种更微妙的技巧,魔术师同样会把观众的注意力或怀疑的焦点从他的方法上引开,但不一定引开观众的视线。在隐性误导的影响下,观众往往对眼前的魔术方法视而不见。

“神经魔术”新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家已经认识到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隐性误导。一种叫做“变化盲视”,它是指观察者面对存在多样事物的情景时,无法注意到情景中的某些事物与此前有所不同。这种变化既可能是可预期的,也可能是不可预期的。除非观察者把变化前后的状态直接进行比较,否则在任何时刻观察整个场景,这种变化都不会被发现。许多研究表明,不一定是很微小的变化才会引起变化盲视。一些较大的变化如果在眨眼、快速扫视、场景闪烁等视觉短暂中断时发生,也一样不会被注意到。

还有一种隐性误导叫做“无意盲视”,是指人们对一些出乎意料的事物视而不见。心理学家丹尼尔・J・西蒙斯设计了一个无意盲视现象的经典例子:他要求受试者只为某个三人篮球队队员间的传球计数,而忽略其他球队队员间的传球。当这些受试者专心数数的时候,半数受试者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打扮成大猩猩的人走过球场。造成这种“盲视”,不需要突然中断视线,也不需要分散观察者的注意力。有意思的是,许多受试者虽然直接看着“大猩猩”,却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

(花恋蝶摘自《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