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听评体育课堂教学的几个方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评价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能推进体育课堂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而且可以激发提升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课题,目前有许多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但笔者觉得这些评价标准过于形式化,过多强调评价的量化功能,而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听评同行的课堂教学,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听评教师的教学思想
1.体育教学思想的基础性。体育教学思想的基础性体现在“全员”和“全面”两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善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而且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体能、体质、心理水平和社会能力等方面得以全面提高。在组织体育课堂时,教师不仅要处理好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多维关系,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参与,还要提倡师生互动、同伴交流合作,让学生在集体大环境中全面成长。
2.体育教学思想的原则性。体育课程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健康第一”和“身体练习”。首先,教师要认真把握和贯彻国家体育课程的导向精神,着力体现体育课程的价值,本着“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其次是紧紧抓住“身体练习”这个学科特点,通过有序、高效的课堂组织,科学安排运动总量和运动强度,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3.体育教学思想的先进性。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科学、高效的教学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的范畴不断扩大,学校体育已经溶合了时尚、保健、竞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所以,体育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吸纳新的教学素材,把体育课堂进化成为一个能促进师生共同生成、共同实现、充满体育人文精神的学习场所。
二.听评学生的课堂参与
1.运动兴趣。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主要动力,它直接影响体育参与的行为和质量,体育课堂学生运动兴趣的评价,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出色的体育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课堂练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能直接指向或优先指向于课堂学习的内容,始终让体育课堂在情绪高昂、气氛活跃、精力集中的情境下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
2.行为表现。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体育行为、管理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综合,学生在经历运动“付出”过程的同时,体验着运动的快乐。但由于体育课堂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大,不同的天气、场地、器材等条件对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群体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往往也表达了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取向。消极、不良的课堂行为,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更有可能诱发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所以,优秀体育课堂应该倡导学生形成文明、健康、安全、进取的学生行为,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在充满团结、和谐的氛围中促进自己的身心活动。
三.听评教师的教学行为
1.教学准备能力。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在课前准备中,执教者要对教材、学情、场地、器材、教法进行直观、全面的思考,并在教案中加以表述。所以,备课教案是评价教学的第一手资料。评价教案,实质上也是评价教师对体育课程理解的整体水平和把握深度。
2.教学组织能力。再好的课堂构思、再生动的教材内容都必须以课堂教学组织为平台,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课堂流程得以有序、有效地展开。课堂是体育教师展示才能的主要舞台,通过教学组织过程,能反映出教师对课堂各类要素安排组合、联结的综合能力。体育课教学的组织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每个体育教师都可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体育课堂组织必须以达成课堂目标为前提、以优化课堂程序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否则,就有可能形成花俏、没有现实意义的教学固定程式。
3.教学预测能力。体育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性的学习场所,学生的体能状态、外界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教学预案与教学现场的不同。有经验的体育老师,不仅能周密计划教材内容的搭配运用和教学细节的编排,同时更有能力对课堂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计和估测,思考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在课堂中加以随机应变,让体育教学更富有灵气、更生动活泼、更贴体育教学的实际。
四.听评课堂的教学效果
1.运动负荷。比较体育课与学生的课外游戏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运动负荷的控制。体育课堂教学中,只有保持一定量的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有可能演变“游戏课”;过大又会超出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又有可能演化成“军体课”。不合理的课堂运动负荷,不仅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更有可能造成伤害事故。因此,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当然评估运动负荷不仅是分析几组简单的数据,更要研究和探讨运动负荷的调节策略,研究调控运动负荷的具体方法。
2.心理指标。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愉悦身心,促进人脑思维敏捷,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体育活动中的心理问题,可以发现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心理变化的多元性。从事自己感兴趣、技能强的运动项目,能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感体验,激励增强自尊、自信心和自豪感;参加集体体育活动,可以调整人们某些不良情绪,消除情绪的沮丧和消沉。所以,在高效、创新的体育课堂中,学生身体健康的提高,可能仅有一段较短的时间周期,但在心理、思想等这些隐性教材内容的学习上,往往能让学生铭记一生。
3.课后体育行为。体育既有学科教育特性,又有生活基础的一面。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体育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评价体育课堂的学习,不仅要考虑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了解情况、掌握科学体育锻炼手段程度,同时要分析学生在体育课堂“小环境”的责任意识和人文品质,学会融洽、愉快地扮演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促进形成良好的课后体育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在成为“社会人”,来适应将来社会的大环境,
总之,区分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别不是评价体育课堂的要本目的,更大意义在于让“听者”和“教者”共同提高、共同成长,这就需要有一个切合体育课堂教学实际的评价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