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点“调味剂”:谈数学游戏的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点“调味剂”:谈数学游戏的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纲要》实施以来,我们一线的老师都能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来解决一些问题。笔者发现:在一些传统的、安静的数学游戏中,随着幼儿玩数学游戏次数的增加,幼儿持续游戏的时间在缩短、专注的程度在降低、游玩的兴趣在减退。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就进行反思性实践,以玩“新”幼儿数学游戏为课题,在数学游戏中加入各种“调味剂”,尝试着去创新数学戏的形式玩法,让幼儿体验到数学游戏的各种新鲜的味道。

一、数学游戏中加入角色,使游戏生机勃勃

案例:孩子们一个个身穿塑料袋背心衣,背心衣上贴着颜色、大小不同的梧桐叶、银杏叶。现在孩子们就是一片树叶。

“秋风吹来啦!秋风吹来啦!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孩子们随着音乐在秋风中舞蹈,慢慢落到了地面上。小树叶很孤独,开始找朋友。黄色的梧桐叶手拉着手,绿色的银杏叶聚在了一起,绿色的梧桐叶背靠着背在仰望着蓝天,黄色的银杏叶头靠着头在窃窃私语(这是形状的分类)。接着,树叶们结伴而行,一起去旅行。它们一路欢歌笑语,哎呀!十字路口到了,该怎么走呢?看!这里有黄色标记、绿色标记。小树叶看看自己的颜色,就跟着与自己颜色一样的标记继续前进(这是颜色的分类)。走着走着,一转眼又到了十字路口,这儿有大标记、小标记(这是大小的分类)。小树叶就跟着与自己一样大小的标记前行。小树叶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一个个十字路口的考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快乐岛。它们又唱又跳,开心极了。

在操作游戏“树叶分类”中,教师把分类的场景从操作台搬到室外的大操场,把标记放在大大的操场上作为路标,把分类的线路做成小树叶旅游的道路,把幼儿摆弄树叶改成幼儿就是一片小树叶,把幼儿手的操作变成全身动作的积极参与,在单纯的动作操作中融入了游戏角色的语言、渗透了角色的情感体验、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在这个有情境的数学游戏中,幼儿扮演着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的全过程,用角色来进行游戏。游戏中幼儿感受着丰富有趣的情节,经历着极具挑战的过程,享受着游戏成功的喜悦。数学游戏角色这一“调味剂”的加入,使游戏就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所有的幼儿。幼儿邀游在数学游戏的世界里,是那么自然投入、自由自在,是那么情不自禁、意犹未尽,是那么活泼可爱、情绪高涨,是那么积极主动、全神贯注。游戏形式的改变,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也就是在这种不经意间,幼儿与数学成了最好的朋友,自然而然地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数学。

二、数学游戏中加入科学,使游戏情趣盎然

案例:在用彩色纸围成的池塘里,有许多的小鱼。伟伟小朋友站在池塘边,手拿钓鱼竿,用绳子上的磁铁去吸小鱼身上的回形针。哈!磁铁吸住了回形针,钓起了一条鱼。伟伟笑起来“我钓到鱼了!”他蹦蹦跳跳来到鱼篓旁边,数数小鱼身上的点子个数,有4个点子。找呀找,找到标有数字“4”的鱼篓,就把鱼轻轻放到鱼篓里。伟伟又去钓鱼了。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通常给幼儿一些点卡、数卡,让小朋友玩“数与量”匹配的数学游戏,这样的玩法简单又实在。会玩的小朋友一会儿就匹配好,不会的就把卡片胡乱摆放。玩了一会儿,小朋友们就不想玩了,幼儿投入游戏的时间逐渐缩短。案例中,教师将玩“磁铁”巧妙融入数学游戏,游戏的趣味顿时变得浓厚起来。幼儿专注于钓鱼的过程、体验着钓鱼成功的喜悦、仔细地点数小鱼身上的点子数、认真地把鱼放回鱼篓。游戏时,幼儿兴趣高、玩兴浓,不断地去钓鱼,玩了还想玩,游戏的时间自然而然延长了许多,幼儿的专注程度、匹配的准确率也都提高了许多。

三、数学游戏中加入音乐,使游戏其乐融融

案例:活动室里,小班的小朋友戴着数字、点子、和小动物的胸卡,有的是数量1,有的是数量2,还有的是3、4、5。小朋友伴随着《找朋友》的音乐一边跳一边寻找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时,数与量相等的小朋友就手拉手拥抱在一起,成了好朋友。好朋友们数数、看看、比比胸卡上的数量。音乐又响起来了,小朋友们又去寻找新的朋友。玩了几遍游戏,老师请小朋友交换与自己不一样的胸卡。伴随着音乐,小朋友们又投入到游戏中,去找新的朋友了。

在数学游戏中加入音乐这一“调味剂”,数学游戏的内容和目标就又形成了新的刺激和挑战,保持了幼儿适度的兴奋感。案例中的音乐游戏《找朋友》,乐曲欢快、歌词朗朗上口。让游戏的小朋友戴上数字胸卡,边跳边找跟自己一样多的做朋友。数学游戏中,有了音乐的融入,气氛变得活泼灵动、变得好玩有趣、变得自由轻松。小朋友们随着音乐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在唱唱跳跳、看看比比中,尝试着将数字、点子、动物图卡进行匹配,使数学游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数学游戏中加入运动,使游戏轻松自然

案例:操场上,小班小朋友头戴蚂蚁的头饰,扮演着小蚂蚁,正在玩游戏“蚂蚁搬豆”。在场地的另一端有许多的豆豆洒落在地上。豆豆是许多彩色的塑料球做的。豆豆的数量很多,颜色也有多种,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老师说:“宝宝,今天我们要去搬运豆豆。看,这是绿绿的草地,圆圆的山洞。每个宝宝爬过草地、钻过山洞,到达菜地就把豆豆运回来。这一次每个宝宝运三个豆豆。”小蚂蚁跟着妈妈出发了。菜地到了,小蚂蚁挑选着自己喜欢的豆豆,一边数一边把豆豆放到了自己的小兜兜里面,然后就把三个豆豆运回了家(这是数量的感知)。“宝宝看,菜地里还有很多的豆豆呢!这一次,我们每人运四个绿色的豆豆。出发罗!”小蚂蚁们与妈妈一起爬过草地、钻过山洞,好不容易又到了菜地。这一次小蚂蚁找呀找呀。“我挑到一个绿色的豆豆啦!”“我又找到一个绿色豆豆”……小朋友把绿色的豆豆放在兜兜里面。“对了,要运四个绿色豆豆。”小朋友拿出兜里的绿色豆豆点数起来(这是颜色、数量两维特征的感知)。就这样,小蚂蚁们把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豆豆全部运回了家。他们和妈妈跳着、笑着,共同庆祝着劳动的喜悦。

在“蚂蚁搬豆”的游戏中,巧妙地加入了爬行、钻、跑的身体动作。每次搬运不同颜色、数量的豆豆,幼儿兴趣浓厚、情绪高昂,学习的主动性更强。“运动”调味剂的加入,使幼儿更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进一步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功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游戏效果。

五、数学游戏中加入语言,使游戏有滋有味

案例:活动室里,老师扮演着大灰狼,小朋友戴着自己喜欢的动物胸卡扮演着小动物。小动物们跟在老狼的身后齐声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猛然回头,拿出“1点整”的钟面说:“1点钟。”小动物们又接着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又猛然回头,拿出“2点整”的钟面说:“2点钟。”……就这样,当老狼拿出“12点整”的钟面说:“12点了”。小动物赶紧摆了一个独特的动物造型纹丝不动。

幼儿数学中“钟点”的学习对大班的幼儿来说,确实有些单调枯燥,还有点难懂。活动中,老师就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说乐意说、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数学游戏中融入语言,利用“老狼老狼几点钟”,采取一问一答的对答形式,营造了热烈的活动气氛,集中了幼儿注意力,重新唤起了幼儿主动学习钟点的意识,激发了思维的灵活性。幼儿通过耳、眼、嘴共同参与活动,在问问时间、看看钟面、想想说说中巩固了对数字和整点的认识。数学游戏与语言游戏的整合渗透,大大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使数学游戏变得有滋有味。

在数学游戏中巧妙地融入角色、音乐、科学、运动、语言这些调味剂,扩大了数学游戏的空间、丰富了数学游戏的内涵、变换了数学游戏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数学问题生动化、趣味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灵活化,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了数学学习感受,让幼儿获得了多种能力、多个方面的数学经验。数学游戏终于旧貌换上了新颜,变得更好玩耐玩,更有吸引力。幼儿的参与更积极主动,幼儿的体验更细腻深刻,幼儿的兴趣更浓厚持久,幼儿的游戏效果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