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根据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感悟,分析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了教师作为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承担者和一体化教学实施的主体,其角色只有从六方面完成根本的转变,才能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一体化 课程教学改革 教师角色 转变

为了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人社部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邢台技师学院紧跟人社部的改革步伐,积极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不但在汽车维修、数控加工等专业探索、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还积极承担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广告制作两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及课程试验工作。历经三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感悟到: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首先是对教师的改革,教师作为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承担者和一体化教学实施的主体,其教育教学观念能否及时更新,角色能否及时转变,是一体化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一体化改革的推进及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1.教师角色转变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不同以往的任何一次教学改革,主要是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一体化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式教学体系,一体化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颠覆性的变化。理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作为在技工院校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其行为也要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的行为决定了他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行为的转变也就必然导致角色的转变。

2.教师角色转变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教师是改革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也来自于变革的时代导致教师本身也已经成为改革的对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等工作,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因此,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师的改革,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变。如果教师的观念更新了、角色转变了,则改革的实施就会真正发生。否则,就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最后导致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方向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还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根本的转变。这无疑是每一个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学校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在结合学院实施一体化改革全过程的基础上,借鉴学习了一些兄弟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改革中的经验,本人认为要想顺利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的角色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完成根本的转变。

1.由教育教学的贯彻者转变为教学研究的探索者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教育教学的贯彻者和忠实的执行者。一体化改革则要求教师转变成为一个研究者和探索者,不但要认真研究一体化改革的理念和内涵、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而且还要全面而深入地对企业和行业进行调研,访谈实践专家,进行企业分析、行业分析,探索、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一体化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是教师由教育教学的贯彻者转变为教学研究的探索者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一体化改革成功的保证。

2.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学习任务的策划者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也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教材的传授者。实际上,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相互整合,达到一体化。因此,教师要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不但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第一,教师必须掌握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熟悉国家职业标准,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状况和工作流程;在企业、行业实践专家的协助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标准。第二,选择课程标准,对课程中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形成学习任务,编写一体化课程教材。第三,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设计,制定一体化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由具备单一专业知识转变为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在人社部启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之前,大部分学校的理论教学和操作教学是分离的,即先理论知识,后实践操作。专业理论是由理论教师讲,实践操作是由技能教师讲。由于教师是单一的,就造成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在整个教学上的脱节,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高。实施一体化教学后,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不断钻研业务,更新知识。不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和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只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必须自动自发地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工具及组织,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具有操作技能而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的要去进修、深造。因此,教师的工作场所不会只是在教室、实训室,可能会在工厂、企业、公司或某高校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也不会永远是教师,可能会变成“工人”“技术人员”或“学生”,但最终的目的是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掌握操作技能的“双师型”老师。因此,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践就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

4.由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专职教练员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单纯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出现学生专业能力强、基本能力差、关键能力缺乏、社会能力欠缺的现象。首先,教师在开发课程、设计任务、实施一体化教学时,除了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外,还要特别注重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提升。第二,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演讲、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第三,在教学中要结合本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第四,要定期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参观学习,增加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企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加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5.由传统的课堂主角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一体化教学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式教学体系,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必然导致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多采用分组实施,合作学习。教师要组织小组的划分、分派职责、布置学习任务、指挥组间合作、监督学生的学习,并积极参与。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加以引导、参与学生探讨,参与到任务完成过程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一员。教师从主宰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者,同时他们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随时对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

6.由考试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者以及学习绩效的评估和改善者

传统学科课程体系下的考试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考试评定成绩。这种考试成绩很显然是靠学生对教学内容“死记硬背”得来的,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没有什么帮助。一体化教学下,培养学生的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关注的重点是职业的工作以及工作所包含的各种能力。考核重点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考核学生的方式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考核方式,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方式。第一,在学生任务实施过程中,对学习任务的评价可以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监督;第二,针对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各学习任务的相关知识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操作技能进行考核;第三,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核。在考核评价方式上可采用笔试、口答、实际操作、展示、PPT汇报等多种方式。总之,教师应运用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方法给予综合性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综而述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持久性工程,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是一个从适应新角色到发展新角色的过程,是教师教育观念、专业意识和专业水平同步提升的过程。教师角色的转变除需自身努力外,还要有适宜的教育环境和充足的滋养条件。因此,各技工院校要采取多种措施促使教师及时更新观念、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关于教师创造性的再认识[J].中国教育学刊,2001(3).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熊健民,明航,吴方艳.论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的世纪转变[J].职教通讯,2002(4).

[4]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