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天生爱报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天生爱报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放学后的幼儿园,人群熙攘,孩子们留连在操场的大型玩具间。突然,一派热闹平和的气氛中传来小孩子充满了愤怒的喊声:“我要杀死你!”只见和女儿同班的小朋友桑桑正追着一个比她还要大的孩子跑,边追边恶狠狠地发誓。

帮桑桑妈妈制止了孩子的“暴行”之后,我问起了缘由。原来,这个孩子在无意中碰到了正在玩耍的桑桑,于是她一口咬定人家是故意的,不管妈妈怎么劝阻都发誓要“杀了他”。

“这个孩子,报复心怎么这么强呢?”桑桑妈妈又给我讲了几件事,来证明这个孩子的报复心理超级强。

“不知何时起,桑桑有了一种强烈的报复行为。顺心的时候,她百依百顺,可是一旦惹着她,不管是人或物,她都要进行报复,直到情绪得到宣泄才能罢休。

“最初的一次,是她在吃东西时不小心咬破了舌头,她知道这事怨不着别人,又找不到发泄的对象,于是她边哭边用手不停地打自己的牙齿,还反复地说:我打它!我打它!当时我既没在意也没制止,反倒被她的这种顽皮举动逗得哈哈大笑。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竟在桑桑的心里埋下了报复的祸根。

“从那以后,只要谁惹着她,她便不顾一切地进行报复。比如,积木玩具没有插接好,她便又咬又摔积木块儿;玩耍时,不小心碰到了什么就报复什么。有一次,她低头拣玩具时,一不留神撞上了木椅子,她便起身对着椅子背咬下去,硬是咬劈了一块木头下来才善罢甘休。在幼儿园遇到比她大的孩子欺负她时竟敢搬起小椅子追着对方打,幸好被老师及时制止。还有一次,因为受到爸爸的批评,心里很不服气,便报复性地把她爸爸的钱包藏了起来。”

报复心从哪来?

一般说来人的心理变化是受家庭环境影响的。孩子有报复心理,可能是受到了一些刺激或者约束,应该引导他正确地看待事情,了解他为什么要报复,从小就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有自己的立场。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报复事件,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报复心理:被父母责备后就几天不和父母说话,这样的“报复行动”,几乎人人都做过。所以,做家长的没有必要为此愁眉苦脸,要认识到孩子有报复心态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正常现象,如果能够正确地驾驭,可以转化为动力,做事更加认真、坚持。

安抚报复心

■ 改善环境、以身作则

孩子报复的形成,大都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有关。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自出生以后就受到百倍的呵护和关爱,过分的娇宠无意间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凡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小而听之任之,或者一味地妥协、迁就,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时,首要的一点就是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的做法一定要一致,即便是有不同意见,也不能暴露在孩子面前,要不然所有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另外,父母要营造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不要让孩子过得那么压抑,即便遇到不开心的事,也有人可以倾诉。这样孩子就不会把报复情绪积在心里。

同时,父母也要做到以身作则。不少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令自己不满意的事,经常采用报复手段来处理问题,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觉得大人们都如此,自己当然也可以这样干。因此父母必须在孩子面前树好榜样做到心胸开阔,气度大些,让孩子认识到报复不是君子所为。

■ 立足于早

当孩子第一次出现报复倾向和行为时,要及时予以纠正。因为初次的问题纠正起来比较容易,一旦错过这个时机,以后解决起来相当麻烦,有时甚至于花费数倍的时间和精力也未必能解决好。

■ 换位思考

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没有利害冲突。我们要教孩子在遭受挫折或不愉快时,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境遇之中,想想自己会怎么办。只有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才能真正理解人,从而摒弃报复心理。

■ 学会宽容

鼓励孩子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交往中增长见识,懂得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具有宽容的精神。我们应该让孩子在产生矛盾的后果中体会到:只有团结友爱、宽容谦让,才能享受到快乐。

■ 挫折教育

过分优越的环境,使孩子的心理十分脆弱。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挫折教育,以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根据孩子的爱好和特点,一般结合游戏的效果比较好。例如,有些喜欢下棋的孩子只能赢不能输,一旦输了就发脾气,甚至把棋子都扔了。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事先“约法三章”:赢了不许骄傲,输了不许哭,尤其不能跺脚、发脾气等。待他答应了条件并保证说话算数再陪他玩。如果不答应条件就不陪他玩,而且绝不让步。在具体玩的时候,先输给孩子一次,然后向他表示祝贺,接着假装不服气的样子,一定要努力赢他。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将以你的行为为榜样。当孩子又要发脾气时,先用“约法”制约,如说:“刚才我们可是讲好了不发脾气的啊!你看妈妈输的时候还向你祝贺呢,如果妈妈也发脾气,你还愿意和妈妈玩儿吗?”然后,再因势利导反复赢他几次,几次下来,虽然他心里还是不高兴,但也开始大度地向你表示祝贺,重要的是,这时他已经不再发脾气了。

■ 多考虑报复的危害性

提醒孩子想一想:当你从报复行为中体会到一时的“解恨”和给报复对象造成危害时,自己会不会得到对方更大的反报复?会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会不会触犯刑律?须知,欲加害于他人的人,最终多半是害了自己。

没有天生的“复仇王子”,即使哈姆雷特,也是在遭到了血亲深仇后才举起复仇之剑的。所以说,只要父母恰到好处地引导,完全可以把“复仇王子”变成“快乐天使”哦!编辑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