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黑暗中的阳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黑暗中的阳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哈代诗歌的总基调是悲观忧郁的,但由于哈代哲学思想的矛盾性,使得他的诗歌之中的悲观主义思想很不彻底。黑暗与光明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协调统一在哈代身上。诗人一方面对现实深感绝望,认为希望是不属于这个社会的。一方面又信奉社会进化向善学说,对未来充满希望。本文以他的名诗《黑暗中的鸫鸟》为例,从象征、意象两方面分析了哈代诗歌中的悲观主义思想。

关键词:哈代 象征主义 意象 悲观哲学

一.哈代的简介与诗歌创作背景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1-1928)作为小说家闻名世界,但哈代却十分重视自己的诗歌。他认为在诗歌里他能更自由地表达思想。哈代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天地万物,它是人类无法抗衡的。所以,他的诗作到处都有这种悲观的“宿命论”的影子,惆怅而无奈。

阅读哈代的作品,总让人压抑,它太过沉重、灰暗和悲观。那么,哈代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残酷呢?本文认为原因有三个。首先,哈代生于博克汉普顿,这是英格兰中西部的小村庄。哈代在其童年,经常游荡于乡间。看着宽广的荒原,听着悲伤的歌谣,他的人生基调由此奠定。其次,更重要是因为哈代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诗人,受变革时期思潮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尼采、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自己越来越向悲观主义靠拢。第三,以大环境而论,哈代的一生几乎贯穿了英国整个维多利亚时期,70年代震撼英国农村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给哈代的诗歌带来了黑暗忧伤的色彩。

因此,《黑暗中的鸫鸟》(The Darkling Thrush)这首弥漫着哈代极度忧伤与悲哀情调的诗作也就应运而生了。《黑暗中的鸫鸟》是哈代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此诗写于19世纪最后一天,联系到此诗特定的创作时间,作品更加有了一种深层的意义,表达了人们在面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即将终结以及新的时代将要开始之时的担忧、绝望、彷徨、期盼等交织一起的复杂的情感。

二.从象征主义和意象分析哈代悲观主义思想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方法,19世纪80年代出现于法国,后来遍及欧美。浪漫主义诗人善于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在朦胧中有所感悟,从而体会其中的深切含义,而非直截了当地和读者说明含义;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意象派是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它出现于20世纪的英国。

《黑暗中的鸫鸟》基调忧郁悲观,全诗充满了支离破碎而又极具象征主义的意象。全诗共有四个诗节。

在第一诗节中,诗人描写了一个荒凉惨淡的树林,以此来象征人类所处的恶劣环境。“冬的残渣”、“纠缠的藤蔓”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都象征着世纪末到处都是一片混乱、毫无章法、停滞的状态。 诗中“断了的琴弦”一个意象就是死亡的征兆。

在第二诗节,镜头由近及远的,由上至下地推进,诗人将“世纪末”的的情绪进一步扩展,让读者倍感荒凉和恐怖。

诗人用百年老尸来比喻荒凉的大地,用墓穴比喻天上的云朵,用哀歌比喻风的呼啸。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此时19世纪英国的失望与对未来的担忧。悲寂的大地预示着人类在新的世纪会宿命般地上演十九世纪的悲剧。哈代以宿命论著称,在这里,他以此来暗示某种不能为人类所掌控的力量在主宰着万物的兴衰。

在第三节中,哈代的悲观情绪却受到一只鸫鸟突然名叫的冲击。这是一首描写黄昏景色的诗歌,但从鸫鸟的歌声里,诗人却听到了欣喜。这让诗人感到十分困惑,诗人认为,在这个悲凉的环境下,如此尽情的欢歌显得十分荒谬。就好像在葬礼上听到人们唱起欢乐轻松的音乐一样,不仅不合时宜,而且更加让人感到恐怖。更荒诞的是,唱歌的鸟儿竟然是只凌乱而瘦弱的老鸫鸟。如此欢乐的歌声,理应是只健壮充满活力的鸟儿唱出,不应该由只历尽沧桑的老鸟唱出。可问题的的关键在于,读者从老鸫鸟的歌声里听不出虚伪,一切都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声音。这样,引出了第四节的诗句。

诗人通过塑造鸫鸟的形象,表达自己的迷惑,却又流露出了一丝丝希望。本节中的一句话“含有某种希望―为它所知,/而不为我所知晓。/”,鸫鸟把自己的欢乐的歌声向渐浓的黑暗倾泻,它的歌声是那么悦耳,那么“欣喜若狂”,莫非这只跨世纪的鸟儿能透过这最后的一个黑夜,看到茫茫天地之间闪现出的新世纪希望的光芒(吴迪,2006)。这种解释体现的是一种从黑暗中看到阳光,寻找希望与勇气的一种不彻底的悲观主义。哈代是叔本华的信徒同时又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弟子,所以他是个悲观主义者,但又不是个绝对的悲观主义者。哈代虽然对未来十分担忧,甚至说持悲观态度,但同时,他又相信人类社会是会进步和发展的。由此诗人在诗歌的结尾会写到“它欢乐的晚安曲调/含有某种希望―为它所知,/而不为我所晓”的感叹。所以孤鸟的欢唱是新世纪曙光的象征。即使不知道曙光是什么,什么时候到来。

三.结语

被中外评论界认为 “悲观主义者”的哈代,从来不承认自己是悲观主义者,他认为自己是个“向善论者”。他一直强调“我对世界保有信心”。同时,哈代是个人文主义者,他期待着有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来改变社会,改变人们的精神状态,赋予社会和人类新的精神和希望。这首《黑暗中的鸫鸟》生动地诠释了哈代的这种心情和成功演绎了哈代的“从黑暗里看到阳光”的生命哲学。

参考文献:

[1]白飞.诗海―世界诗歌史纲[M].漓江出版社,1989:1293-1295

[2]韦华.豪华落尽见真淳―从《黑暗中的鸫鸟》看哈代抒情诗意象的运用艺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73-75

[3]肖谊.世纪末的沉思―论哈代《黑暗中的鸫鸟》[J].怀化师专学报,2000(3):53-54

[4]吴迪.论哈代的创作中鸟的意象[J].外国文学研究,2001(1):50-55

[5]张炳飞,论哈代的自然观―由哈代诗歌鸟的意象谈起[J].浙江文理学院学报,2005(3):69-71

[6]朱黎航.在绝望和希望中徘徊―试析哈代诗歌的悲观主义[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