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神经刺激器臂丛阻滞与传统手法定位麻醉效果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神经刺激器臂丛阻滞与传统手法定位麻醉效果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臂丛阻滞与传统手法定位麻醉的临床效果,为医院提高麻醉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在2010年——2013年收治的6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定位,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臂丛定位,分析并比较结果。结果经研究,了解到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上,观察组要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神经刺激器;传统手法;定位麻醉;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74-02

在临床上,臂丛神经阻滞是常用于上肢手术麻醉的主要方式,通常有超声引导定位、神经刺激器定位,以及传统手法定位等几种方法[1]。相对于传统手法定位来说,神经刺激器定位具有更高的成功率,且不容易损伤神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为此,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收治的60例行神经刺激器和传统手法定位的择期上肢手术患者及其相关资料,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全组60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2.3±1.5)岁;体重46-73kg,平均体重(54.4±2.7)kg。全组均为ASAⅠ或Ⅱ级拟行择期上肢手术患者。排除局麻药过敏、局部皮肤破溃及感染,以及患肢异常等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观察指征

1.1.2.1麻醉完成时间①开始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到进针注射完成;②开始使用异感法到进针注射完成。

1.1.2.2阻滞起效时间①开始注药到针刺疼觉减退时间,视为感觉阻滞起效;②开始注药到针刺运动减退时间,视为运动阻滞起效时间。

1.1.2.3麻醉效果若手术期间完全无疼痛者,视为优;若手术期间有轻微疼痛,需追加其余者,视为良;若手术期间疼痛,需改用全麻完成手术者,视为差。

1.2方法术前30min给予全组患者肌注0.5mg阿托品+2mg咪达唑仑,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同时给予患者多功能监护。取仰卧位,头偏向一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异感法,若反复进针不能够准确找到异感者,采用触及横突完成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美国Braun公司生产的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型号及初始电流分别为Stimuplex-DIG和0.8mA,进针将目标神经诱导出来,并在肌肉相应收缩时,电流减少至0.3mA仍发现肌肉颤动,则可以判断为定位准确。全组局麻药均采用2%30ml利多卡因。

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材料采用X2检验,计量材料采用(χ±s)形式显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经研究治疗,两组在麻醉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方面的比较上,可见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临床治疗时,大多数基层医院均首选神经刺激器用于臂丛阻滞定位[2]。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神经刺激器相对于传统手法定位来说,具有麻醉时间短、麻醉效果好等显著特征;并且传统方法定位,是以解剖标志和操作者临床经验为主要依据的,很容易导致个体差异、解剖变异等被忽略。二是超声引导定位虽然具有微创、定位精确及优良率高等显著特征,不过大多数基层医院的医疗器械及设备采购经费有限,相比较来说,神经刺激器在成本控制上则更具优势[3]。不过临床采用神经刺激器臂丛阻滞定位时,需要多积累识别运动终点反应的真实性,不要被误导,以免导致失败或并发症的出现[3-4]。在本组研究中,30例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的患者,在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上,分别为(4.01±1.71)min、(7.31±3.85)min,而对照组分别为(8.56±3.01)min、(11.00±2.99)min,观察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经本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手法定位来说,神经刺激器臂丛阻滞在麻醉效果上更好,且起效时间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向军,张彩霞,王宁仁.神经刺激器定位用于儿童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甘肃医药,2011,06(15):352-353.

[2]王德明,侯书健,张元信,等.腋路臂丛3种神经定位方法阻滞效果的比较[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03(12):1024-1025.

[3]任永伦,杨剑.神经刺激器定位静脉留置针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09(18):97-98.

[4]峁顺翠.神经刺激器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J].基层医学论坛,2013,07(02):1325-1326.

[5]李在枢.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0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