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宣泄,还是改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那天说那些话,动机很单纯,我并不是针对学校,我知道学校也是迫不得已……我只是希望能改变我们现在的学习状态……很多人有我这样的想法,但很多人不敢站起来,我有这个机会去说,所以我这么做了……请大家不要再针对学校了,这不能改变什么。要是大家真的想改变一些东西,那就只有从根本去改变!”这是江成博在此次演讲结束后更新的QQ签名。鼓起勇气的演讲给江成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也许他只是想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许他希望能改变什么。
学校给江成博“定论”是言论不当、用词过激。“这孩子太情绪化了,牢骚满腹,完全‘变了味’”。有老师甚至认为,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出风头,成为别人瞩目的焦点”。不过,江成博却赢得了公共舆论一边倒的赞扬。江成博说,自己的演讲是希望改变学习现状。那么,和他一样的学生,处于一种怎样的学习现状?他们希望怎样的改变?一篇演讲又能否带来改变?
培养机器?
江成博在国旗下的演讲想改变什么?其实,很简单,和其他同学一样,他只是希望有更多休息时间,吃饭不要像打仗,午休能在家中睡,按兴趣爱好学点东西。是什么样的学习时间安排竟让学生如此渴望休息时间?他们的和机器一样吗?
据汇龙中学多名学生和家长透露,学生们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6点30分必须赶到学校早读。早读时间到7点15分结束。休息十分钟后,第一节课从7点25分就开始了,上午共计四节课,到11点20分结束。中午吃饭的时间很紧张,因为中午12点10分就要打铃。其实很多同学,在12点钟左右就赶回了学校和教室。前后只有40分钟左右时间,绝大多数学生回住处没有多少停留时间,差不多吃个饭就要走。随后12点55分就要进入午休时间——就是趴在课桌上睡觉。为了保证午休时间,学校会有人巡视。到了下午1点40分,班上要回收作业本。有一些学习用功的学生,会利用午休继续完成未完的作业。下午1点50分正式上课,4节课后,下午5点25分结束下午的学习。晚饭时间依然紧张,晚上6点10分正式上晚自习。晚自习依然4节课,9点30分下晚自习,第二天早上的6点又得起来……
在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9月公布的“五严”规定中,有一条颇为细致的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坚持“健康第一”,切实保证师生法定休息权利。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每天不超过2课时,并严禁用来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严禁中小学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上课。
在这些高中生的生活面前,这一条规定显得苍白无力。
江成博试图挣脱教育“生产线”,他有个愿望,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够改变这些现状。这样也许是所有“生产线”上的学生共同心声和愿望。
山大压力来自哪里?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所著《大教育论》中曾尖锐地指出,一些学校成了青少年智力的“屠宰场”,每一个青少年恨不得从教室里即刻逃跑,他们在教室里度过了令人沮丧的岁月却所获不多……而今天,悲观地讲,我们教育的进步似乎并不大,以至于身处“体制内”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都感叹,多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违背了教育真谛,也违背了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
在汇龙中学校门外,每天都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中都提着一个饭盒,在等待学生放学的铃声。据家长们称,高三学生为了节约时间,就得由家长送饭进学校,陪着孩子吃完后离开。这一支陪读大军一直伴随着汇龙中学的学生,同时也把压力随着饭盒送给了每个学生。
近期,自杀、烧书、逃学……各种对于教育的微弱反抗、无声呐喊频繁出现在各大网络和媒体,各种评论也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在升学压力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学生还要面对家长和教师喋喋不休的批评和说教,他们的心声得不到倾听,他们的愿望得不到实现。于是,国旗下有了江成博的呐喊声。
据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郑晓边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团体辅导研究》进行的调查显示:78%的中国高中生认为“青春年华是痛苦的”,79%的人觉得生活灰暗。华师心理学系的一项调查还表明,70%的高中生把上大学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45%的人学习很少感到快乐,69%的人认为“考不好无颜见父母”,75%的人遇到考试过分紧张,29%的人觉得考试压力可怕。总之,高中生们所承载的压力太大了!
江成博希望什么样的改变?他们想要改变不是不要学习,而是希望更多休息时间,吃饭不要搞得像打仗,午休能在家中进行,能够按照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多学点东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学生们完全成了学习机器,感觉很枯燥,单调,疲倦、劳累。
(责任编校:张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