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呈现文章最美的姿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呈现文章最美的姿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作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没有写不出的,只有想不到的。惟善思者,方能成就佳作。立意已定,材料已足,当思何种方式呈现文章最美的姿态

1.思主旨如何呈现

应试作文有其相当特殊的特殊性,其成活时间之短,令人咋舌。长期以来的考试实践,不论是正面的成功经验,还是反面的失败教训,都证明了“考试作文忌含蓄”相当正确的正确性。所以,你的文章要表现什么主旨(观点),你就给他明说了吧。“一缄书札藏何事,会城东风暗拆看”――结果是难得拆,懒得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此话绝非只讽生活。此其一也。其二,把你文章的主旨(观点),浓缩成一句话,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在一个显眼的地方突出地告知:开宗明义,还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还是卒章显志,你看着办。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呈现正确的主张,这就叫艺术。学学邹忌、触龙、烛之武的招数吧――古为今用。

2.思材料如何运用

在思考材料的时候,一阵挖空心思之后,如果所获颇丰,则必然要加以选择,选择最能体现思想、最能说明事理、最能证明观点且鲜活的材料。材料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方式:

――演绎故事,就加以合理想象。

――托物以言志,则形散而神聚。

――解释事物原理,不推荐。

――阐述自己主张,则应截取与观点联系密切的部分。要点:概述。切忌:原原本本。谨防:字不够,事来凑。建议:人所共知者,点到即止;人所不知者,略述事件;而占有材料多又舍不得割爱者,可点面结合――“点”向纵深发展,鞭辟入里;“面”则铺排,向广度延伸,如此则既显认识事物的深度,又显知识面的广度。

试举一例。题目“一叶知秋”,假如你有如下材料:

植物的叶面有许多的小孔,叫做气孔,有些树中的叶面竟有一万多个。这些气孔是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出入流通的门户。当秋风送爽,气温日趋下降时,空气干燥,树叶中的水分蒸发很快,但树根吸收的水分远远跟不上叶面蒸发消耗的速度。水分、养分不足,树木本身若不再进行自我调节,便开始干枯。树木为了生存,就在叶柄和叶茎的连接处生成隔离层,再加上气温低,使叶绿素遭到破坏,叶黄素等开始活跃,树叶就会由绿变得干黄,在秋风吹动和自身重量作用下纷纷飘落了。

说实话,这则材料颇有“鸡肋”的味道:食之无味――如果整个文章就给读者讲这个过程和原理,最多让人们“哦,原来如此”,至于此外别的深的意义,总觉得很寥寥,我们的作文可是文学艺术啊;但又弃之可惜――它可是从植物学的角度,为“一叶知秋”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个人认为,如果想据此题写一篇说明文,建议放弃;如果要编童话、寓言、小说之类,需赋予它较为深刻的寓意,且要紧扣题意;如果写议论文,坚决用:一是开篇作为引子,由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顺理成章,但字数要压缩至几十字,因为它只是引起所咏之辞而先言的“他物”;二是文中作证据,从科学的层面给观点作有力的支撑――有这个知识已是不易,在考场上还能想起这些知识就更难得了。

3.思结构如何安排

此处之“结构”说的是文章的谋篇布局,它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外在表现,它是为主题服务的,它不分优劣,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合适就好。“如何安排”以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为宗旨,以“完整”“清晰”“合理”为要求,以“主详次略”为原则,以“时间”“空间”“逻辑事理”为顺序,以“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总分、并列、对照、层递”为形式,以“起、承、转、合”为步骤,偶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等为语言标志。文似看山不喜平,愿同学们一板一眼、有条不紊地一路狂奔。

4.思语言如何表达

文章语言表达追求的目标,最经典的表述是“凤头、猪肚、豹尾”,意即开头要精彩亮丽,光芒闪烁,夺人心目;中间的主体部分要肥厚充实丰富;结尾响亮有力,长留余味,令人印象深刻。

开头结尾是阅卷者经常光顾的地方,势必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精雕“凤头”,打造“豹尾”,势在必行。

开篇起笔不凡入题迅速,短小精悍引人入胜,让阅卷者一见钟情,产生一睹为快的冲动,甚至佩服之情油然而生者为最佳。如大师作品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荷塘月色》文眼开篇,如学生习作中“我从来没有恨一个人像恨我父亲那样恨”――故作惊人之语,如考生佳作中“往事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纷繁人间千万事,人生匆匆数十载……忘记失败痛苦,铭记美好快乐”――话语铿锵,主题明显,爽!往下,渐入佳境式次之;作报告似的再次,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胃口全无;最下者是云山雾罩,顾左右而言他,东拉西扯半天不知所云――阅卷者早早失去了兴趣。不论是大师创作,还是小辈练笔,在开头上的想法肯定有一点是相同的――吸引人。同学们,想想办法吧。

结尾撞钟,响遏行云,掷地有声,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言已尽而意无穷,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如余秋雨《坡突围》:“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气势磅礴。如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细品下去,心底陡泛沧桑与苍凉。写到此处,2.5小时即将过去,考试终了的钟声真的就要敲响,不要慌,引导大学门径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希望的光芒射向考场,心中的理想即将实现。远方隔山。前程有路。想想夜色后隐藏的曙光――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要充实“猪肚皮”,不妨:

――来点深邃的:饮是一种必需,无论是王侯将相擎樽饮天下,还是乡野小民“举杯邀明月”;饮更是一种文化,它就如同小巷细弄之于江南古镇,把中国历史引宕得一波三折,却又始终前行。――《饮之赋》

――来点对照的:翻开古典诗词集,随手撷来这样的句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诗句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山水画卷,是令人艳羡的生态亮点。

然而……

举目四望,那样的山清水秀,那样的江河岳脉,今天又在哪儿呢?那样“诗意地栖居”仿佛只存在于纸上。而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天光明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皎月寂静……如今安在?――《亮点》

――来点整散结合:读点儿小说,体味人世百态,看世风人情,穷形尽相。叹《三国》之恢弘,念《水浒》之悲怆;赏“西游”之神奇,惜“红楼”之;白蛇娘娘,行医济世,绝代无双,怎奈水漫金山,身压巍巍塔底;潇湘妃子,吟诗作对,世间奇葩,却得葬花嗽血,命湮滚滚红尘。从呼啸山庄来到巴黎圣母院;侠客一行,笑傲江湖;学会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验了傲慢与偏见。――《书味人生》

布个局,设个套,美言几句――绝不是生活中才有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