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生态建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生态建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新一轮改革的启动,城镇化已成为中国组织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此情形下,城市的发展与文化生态的建构就成为城市发展内涵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与这个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软的指标,应与一座城市的经济、军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文化的最高表征是精神,任何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禀赋与文化气质,也有自己的文化生态。城市文化生态建设,将会使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充实,更加系统完善。一座城市的发展,最终以其文化生态的建设及其繁盛为重要标志。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构建,所以从生命系统论的角度理解,城市是有其自身生长的功能、规律与发展阶段的生命体,对内而言,它应该是一个自足、自生而又充满活力,具有造血功能的生命系统;对外而言,它又是开放、包容、有机的完整系统。因此城市文化生态的建构可以从纵向、横向、活态和模态等四个坐标中寻求自身的定位。

关键词:当代中国城市;文化;城市发展城市文化生态;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与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已成为21世纪国家或城市最重要的标识之一,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或文化生产力的竞争。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上,提出了一份《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的文件供大会讨论通过。这份《计划》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文化政策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或文化生产力的竞争。十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方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成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成为从下至上的共同诉求。在此情形下,城市的发展与文化生态的建构就成为城市发展内涵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与这个时代摆在我们面前迫切课题。

一、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生态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独特创造,广义上包含人类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总和(恩格斯),狭义上是与经济相对应的人类文明形态。文化可以超越政治、经济、军事而成为一种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方式,也是城市竞争中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化、国际化所带来的“地球村”中,城市景观日益趋同,城市交往日益密切,城市市民衣食住行日益失却个性,城市气质禀赋日益模糊,在此背景下,唯有文化差异,成为了一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重要标识;唯有文化生态,不仅成为一座城市是否具有魅力、活力、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软的指标,应与一座城市的经济、军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文化艺术也是一种实力,一座城市或国家的强盛,不仅是经济的,更是文化的。在现代社会,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更体现在文化方面。一座城市的创新活力、形象魅力、个性张力、长久影响力等都与该城市的文化生态直接相关。

文化的最高表征是精神,任何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禀赋与文化气质,也有自己的文化生态。但所谓城市文化生态建设,将会使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充实,更加表征化、系统化。

所谓生态(Ecology),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所谓文化生态、源于1955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首次提出的“文化生态学”(cultural ecology)的概念,主要指不同环境的适应中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类型或模式。在斯图尔德看来,人是归化了的动物,在体质上完全受文化活动的影响;人的进化与文化的出现是密切相关的,人种形成的文化因素要超过体质的因素,因此,解释人类文化行为与解释人的生物进化不同,不能从遗传上推导某种文化模式,必须从文化适应上做出结论。作为城市文化生态学的主体内容,城市文化生态的建构既应具有环境文化生态意识与文化生态思考,在决策层面又需要具有对于环境文化生态理解与建构价值的认识。中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既压缩了城市文化生态的发展空间、破坏了城市文化生态的多元性呈现,又忽略了城市文化生态的内在价值。城市文化生态的建设是反映一座城市精神面貌与地域文化整体意识的象征,特别是处于隐蔽环境下的文化生态的忽视,为城市文化生态的建构带来了负面影响。

城市文化生态的建设,不仅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更可以聚集精神,增强亲和力,促进精神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城市整体文化生态的规划和布局,不仅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新的要求,更应将其放在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统合与协调。一座城市文化生态的建设,不仅应该重视其基本要素、特质、内涵等的建设,更应该重视其建设策略与可实施路径的探究。一座城市文化生态的建设,应该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系统工程。对城市文化生态的塑造与维护,应进行整体规划和立体布局。

在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须以文化生态建设及其繁盛为其主要标志,这主要体现为:其一,不是以经济、政治而是以文化为该城市的本质内涵或特征;其二,以经济建设为其基础,或者不必与经济基础发生必然联系(马克思所谓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其三,文化生态城市不仅应具有相当的文化资源传承、文化历史积淀与文化禀赋显现,更应具备其独特的文化理念;其四,文化生态城市首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固然与政治、经济的认同有着密切关系,但又不形成一种必然关系;其五,具有文化自创新机制与功能;其六,形态上应该是多样与多元的,更多体现现代社会的各种文化形态与中西交融的多元文化特色。

二、城市文化生态的建构语境

关于城市,无论从词源上还是功能上,古代人们早有论述:“城,盛也,盛受国都也。”“城,以盛民也。”“城,所以守也。”“市,买卖所也。”“城邑也,都邑之守,筑此以资保障也。”“中日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可见从历史起源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功能无非两种,或围墙以为城,或聚货以为市,无论中外,城市都起源于一种军事防御和物资交汇的目的,有相互矛盾的双重功能:一面是汇聚与沟通,一面是封闭与排斥。对内是汇聚与沟通,对外是封闭与排斥。而城市生态的概念则超越了这些概念及其功能,对内而言,它应该是一个自足、自生而又充满活力,具有造血功能的生命系统;对外而言,它又是开放、包容、有机完整系统。

在具体的形态上,西方多是依山建堡,一道山门,成就城堡的吐纳功能;中国古代多为平原起城,四面设门,成就了城市四方沟通功能。建构于中国城市这一基本功能的中国城市的特点,表达的是全面的开放性与沟通的愿望,体现的是一种全面吸纳与全面辐射的理念。水至清则无鱼,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同理。一座城市的活力就在于与外界不断的交流、沟通与传播,这是城市生态文化的建构之本。这种沟通与交流,应该是良性的一种生态机制,也就是说不但要请进来,以开放的心态广招博引,更应该走出去,以自身的特色实现对等交流,而正是这一点,就连上海这样的国家化城市也很难做到。其余城市可想而知。

与西方城市发展形态不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处处体现着其宇宙论的基本原则:或按自然山水位置配置城市规格,或按星象配置宫室关系,这种理念至少在很早时就已逐渐成型。由此可见,《周易》中所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于天,俯则法于地”,其中自然也包含了城市规划的需要。正是这样的传统,使得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本质上体现出中国人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思考,因此中国古代的城市理念,可以看作是包含了建筑、人与环境的文化生态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中国城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态,这被一些学者概括为以下三种代表性风格:一为宇宙之城,“天人合一”的行政都会,主要体现为工整、对称的形制与格局,表明上天只需在人间的具象呈现;二为生态之城,道法自然的山水小城。依山傍水,山水城市合为一体,背后蕴藏着道家哲学顺从自然安排的意志;三为人文之城,儒商精神的江南小镇,小桥流水、宁静致远,一种对文化的尊重。这三种城市形态,典型体现着中国城市的文化生态观。

同时由于城墙的具体存在,城市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大容器,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城,盛也”,城市是用来容纳的一只大型器皿,主要为聚居人口,以便进一步支撑国家的军事与生产之需,故城市的主要功能为居住以及对居民实施必要的管理。

中国古训曰“有容乃大”,因此城市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包容和扩容;而城市生态的概念,则完全推倒了可见的与不可见的城墙,使城内城外融为一体,使内在小宇宙与外界大宇宙完全融合,使城市成为整体的一个大生态系统。要满足生活需要,首先就需要广纳博容,精英与大众、老板与民工、老幼与青壮、白领与乞丐、强势与弱势各色人等,都应该能够获得自由的生存空间;造导弹的与卖茶叶蛋的、开宝马的与骑自行车的、亿万富翁与贩夫走卒、高富帅与矮穷黑、纸醉金迷与引车卖浆等都应该具有各自的职业存在空间。

从城市概念分析的角度理解,城市是人类生存的现实处境,是人类生活的既存事实与实然状态。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城市的出现不仅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也为文化的繁荣发展与文脉的承续绵延带来了新的契机。思考城市及其文化,就是思考人类的现实处境,就是思考人类的未来命运。关注城市文化发展,是一个具有人类视野和终极关怀意义的重大课题。

既然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构建,所以从生命系统论的角度理解,城市有其自身的功能与规律。第一,城市是一个有其生长规律、发展阶段的生命体,它起初来自自然,不断人化,而区别于自然,但其最终将回归于自然,成为自然和谐统一的一部分,在这种分化与回归的过程中,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作为生命体,城市要进行自身的生命运作,新陈代谢,要与外界进行物质的交换和精神的交流,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空间,同时它也不可以肆意地自我膨胀和掠夺。正是在精神的交流中,凸显出了其文化的功能;第三,城市的内宇宙、内空间,是其文化精神的本质体现,有自己的存在体系与运作规律,这种体系与规律需要人们去不断探索、掌握,协调规划,统筹处理;第四,城市有其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主要取决于该城市所独有的文化生态,或者说本质上取决于该城市文化生态的差异。在千城一面、千城一态的今天,独特城市文化生态的营建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是人的城市,所以从城市现实生活层面来看,城市也有其自在生态。《辞源》中把“生活”释为“人的各种活动”,因此城市生活指的是人类在城市中的各种活动,包括工作、学习、休闲、交际等。作为城市文化生态,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们的现实生活至少应当有以下几个标志:其一,和谐自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其二,便利高效:人的工作、交流等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应当更有效率、更便利;其三,丰富多元: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形态都必须是丰富多彩的多元并存的;其四,休闲放松:城市生活应该是张弛有致的。通过休闲,人的肉体和精神世界都能够彻底放松,才有精力投入新的工作;通过休闲,人的灵感会更加丰富,创造力会更加旺盛;其五,传承发展:城市生活是文明的源头,既是文明发展演变的鲜活过程,也是文明的结晶,承担着创造与传播新的文明的功能。因此,文化城市的现实生活应当是和谐有致、工作愉悦、生活便利、身体健康、精神放松、物质丰富、不断创新、休闲多彩的高质量的生活。

而所有这一切,最终将落实于具体的公共文化设施。上海作为率先将国际化文化大都市建设列为城市建设重要目标的城市,除了标志性建筑,更应该具有具备各种不同规模、覆盖不同空间地域、满足不同城市居民文化需要的硬件建设。并且要能够做到让市民进得去、用得起、回得来,不断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需求。

虽然中外文化城市形态各异,但一般而言,总要具有以下特质:当代社会,在城市景观、经济、功能、信息日益趋同化的今天,文化不仅成为城市唯一可以识别的面孔,同时城市文明发展程度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文化的发展,否则城市发展将会跛足而行。因此文化城市要有文化理念,因为文化城市首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固然与政治、经济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有着密切关系,但又不形成一种必然关系。文化城市必须是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共建共赢的形态。文化城市注重局部功效,更注重长远目标;注重硬件建设,更注重软件与活件配套;注重外在景观与规模,更注重局部细节,注重形式,更注重内涵;力图避免同质化,更承续与坚守传统底蕴;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注重表面文章,更注重制度改良……。

既然要注重城市文化生态的建构,当然也需要对城市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角度理解。目前所倡导的城市文化生态建设,虽然面对的是当下,但其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其核心内核,因外在城市景观日益趋同的今天,文化成为城市的重要区别。而对传统文化观念的承续与否,则是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根本区别。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人合一”思想作为统摄,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源头及核心理念,如和谐共处、阴阳协调、五行互动、家庭仁爱等,这些理念反映到城市文化生态建设及其未来发展目标,应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生:生命、生息、生机、生气;其二,动:互动、律动、能动、灵动;其三,通:沟通、流通、融通、畅通;其四,和:汇和、协和、整和、亲和;其五,容:包容、兼容、宽容、从容;其六,乐:乐居、乐业、欢乐、喜乐。我们认为,只有体现了上述理念的城市生活才是美好幸福的生活;只有包含了以上要素的城市,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文化生态城市。

三、城市文化生态建构的定位

,文化生态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软件”。换言之,文化也就是城市的“魂”。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当代城市建设实质上就是城市文化之“魂”的建设。因此城市的发展规划必须能充分体现这个“魂”或紧紧抓住这个“魂”,不能脱离文化这个“魂”去搞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文化的本义就是“人文教化”,也就是“以人为本”,它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所折射出的人的价值。文化是感性的、温暖的,没有或缺少文化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文化沙漠”,因为沙漠对于人来说是冷酷无情的、缺乏人性的地方。对于城市来说,一片片的楼宇大厦沉默不语,那是缺乏人性的表现,我们可以称之为城市中的“文化沙漠”。举例来说。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的高楼不可谓不壮观,但在这里却感受不到那种温暖的可以让人亲近、让人驻足、让人流连往复于期间的文化氛围。这里除了永是高峰的车流和隐身于这些楼宇并只在早晚上下班时间匆匆来往道路上的白领人潮之外,不时浮散出一种空旷,身处其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空虚与孤寂。所以,上海的陆家嘴只能隔江而望,只能远距离地观赏,身临其间会令人产生一种精神的失落,那是一种类似于如临沙漠的感觉。关键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恐怕在于,我们在规划陆家嘴金融中心这个区域的时候,将“金融”这个概念绝对化、纯粹化或唯一化了。而排斥了许多其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排除或忽视了文化。俗语说:“水至清则无鱼”,文化的生成也这样——“物相杂而成文”。当我们在陆家嘴的楼宇中从上到下布满无数的各类金融机构的时候,一个活的金融中心并没有凸显出来,因为它远离人们的生活,如盆景般脱离了生态,人们似乎依然感觉它只不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一种冷漠的形式。金融中心的建设不是几幢楼字或几十幢楼宇的建造就能兑现的。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是金融生态,金融生态也就是一种文化。所以,我们认为陆家嘴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文化的介入。通过具有个性和魅力的文化使之变得更加亲和、生动与温暖,让那一幢幢参天的楼宇活跃起来,不再沉默无语,开始做梦,开始与行人对话,开始不断地讲述关于自己的引人入胜的各种传奇和故事。

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已经自不待言。那么,作为城市文化生态建设,需要把握哪些具体要素呢?我们认为主要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文化观念与观念文化;与文化观念相吻合的人、物、事;将文化制度化的必要方式;塑造文化的最重要手段,也是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文化传递、传播与输出、输入的工具;文化导向;文化城市的外在形式;城市创意的发展流变;体现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细胞,我们将其分别概括为观念、表征、节庆、故事、传媒、政策、设施、时尚、产业和社区等十大要素。

城市文化生态建构,可以从以下四个坐标中寻求自身的定位。

第一是纵向坐标。,

回溯历史,寻求城市文化生态赖以建构的传统资源。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武术的文化资源,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生态,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梳理、开掘、整合运用,既是城市弘扬历史、传承文化、保护传统的固有使命,又是寻求当代城市新的发展模式探求、新的生态体系建构的新使命。

第二是横向坐标。

回顾环境,寻求城市文化生态赖以建构的地域资源(或自然生态资源)。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文化与地理环境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南北文化相异的说法,典型的如将禅宗区分为南宗北宗,将学问区分为南学北学;不仅绘画有南宗北宗之别,而且人的性格也有南柔北刚的区分。其他诸如:南甜北咸、南船北马、南拳北腿等,都是对南北文化差异的一种具体描述或简略概括。近代学者刘师培在其《南北文学不同论》中指出:“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肓志、抒情之体。”在目前的城市文化生态规划建设中,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必须参照的一个重要文化坐标。如浙江省的小县城开化,作为钱江源的城市,地理环境位处南方,故而其文化自具有南方文化的总体特点。开化县又地处徽文化与江南文化中的吴越文化交错相杂的文化土壤,在此生态下,以木为主要原材料的文化生态及其衍生出来的竹文化、水文化、稻作文化、雕刻文化、印刷文化等,与北方的土文化、石文化、农耕文化等因鲜明的对比,成为其文化的重要表征。不便的交通,使外地人来之不易,但因此也为人们较长时间停留提供了可能,如何将劣势化为优势,如何让人们走进来并停下来,有许多文章可做。因此如何发掘与规划,值得深思。

第三为活态坐标。

城市是有机的生命体,因此可以在衣食住行中寻求城市文化传承的鲜活生态形式。所有文化创造,莫不以衣食住行为其初始动力;所有文化生态,莫不以衣食住行文化形态最为生动、绵长、恒远,所以一座城市文化生态的传承与建构,莫不与该座城市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开化围绕衣食住行的独特文化,如饮食、服饰、婚丧、祭祀、舟船、节庆、传说等,需要科学定位、系统规划、分步实施。

第四为模态坐标。

城市特有文化生态模式的寻求与建构。正如我们前文所述,城市的差异,在于文化,而文化的发展,在于独特文化生态模式的建构。在文化生态建构中,既需要整合与理顺现实与历史、时间与空间、观念与实践、物质与精神、应然与必然的关系,更需要与该城市独特文化相适应的文化机制的建构、文化管理的革新、文化产业链的打造等。因此如何在具体的一座城市中进行文化生态链的建构,并进而进行复制或推广,应当成为城市文化生态建构的衡量标志之一。

总之,随着信息的日益发达,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城市应该旗帜鲜明地营构与维护自己的文化生态;在国内文化交往与经济发展中,城市应率先建构和保持与自身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生态。因为城市生态的建构,不仅可以为保护与发扬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彰显民族精神与智慧、树立全新的城市形象提供策略性参照,更可以提炼出城市文化包含的独特的创造力、亲和力,展示当代中国现代城市建设富有民族智慧、充满创造活力与激情的全新形象。而一座座富有特色、富有个性、鲜活生动的城市文化形象的展示,又会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更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